时间:2020-9-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改革攻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打造结构更优、质效更高、能级更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次实地考察,让大连市公路管理处于航对浏阳“路长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路长制”仅是浏阳众多改革创新的缩影。省直管县、强镇扩权、农村土地制度、园镇融合等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工作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区域合作、园镇融合、城管下乡、路长制等自主创新改革亮点纷呈,成为浏阳改革的典范。

深化改革,同样是浏阳年县域发展的第一动力。1月18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改革攻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县域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求突破,致力打造全省体制机制最活、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县(市)。

改革攻坚

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如何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改革攻坚”依旧摆在首要位置。

这是浏阳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的精准判断和思考——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突破、新的跨越,就必须补齐自身的“短板”,只有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才能突破瓶颈,才能不断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周边乡镇,借力园镇融合改革,持续激发着这一方土地的发展活力,改革效益已经凸显:年,大围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保持着高位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周边乡镇也实现稳步发展旅游。小河乡的“花经济”,达浒镇的差异化发展……

同样,浏阳经开区与洞阳镇、北盛镇的“园镇融合”,文家市镇与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镇馆融合”,也给这些区域的发展带来了"1+12"的系统优化效应,无形中增添了发展自主权。

园镇融合的效益还将进一步彰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园镇合一”“镇馆合一”“一园带四镇”等发展模式,以“规划同图、资源共享、职能互补”为方向,加大人财物等统筹力度,在统一预算管理、干部相互交流上取得实质进展,进一步促进园(馆)镇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改革作为县域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同时,浏阳还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致力打造全省体制机制最活、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县(市)”。

“这既是对过来一些改革举措的坚持和继承,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葵看来,当前最重要的,是围绕这些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改革举措,有计划、有步骤的铺排好今年的各项改革:“确保与会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达到预期目标。”

创新引领

加速提升发展能级

去年,浏阳产业发展迈向升级版:经开区迈上了“双千亿”台阶,制造产业基地跨入省级高新区行列,两型产业园成为全省首家特色食品产业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获评省级示范性园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总产值分别增长12.1%、23.8%、23.4%,花炮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着,全域旅游日益繁荣。

此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为下阶段产业发展方向勾画了新蓝图。会议指出,要强力推进“产业兴城”战略,加快理念、技术、载体、模式、业态创新升级,打造结构更优、质效更高、能级更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际上,浏阳企业早已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向高端化迈进。

蓝思科技就是典型例子。去年7月,蓝思科技投资控股成立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以进军智能制造领域,实施多轮驱动发展的战略。

“通过视觉系统,机器人可以快速计算出需要拾取物件的位置,精准度达到0.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会生介绍,该公司租用的E中心标准厂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并有数百台工业机器人走上蓝思科技生产线。

这个总投资52亿元,占地面积亩的蓝思智能机器人项目,建设工期为年至年。据悉,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将生产组装工业机器人余台、高端装备余台套、大型智能装备生产线余条,新增年产值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

与此同时,浏阳高新区也在向高端化迈进。

去年,高新区16家传统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增长50%以上。34家企业被评为长沙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数十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代表国内最前沿技术参与行业竞争。

“当前,园区已经迈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轨道,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为年实现千亿级高新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表示,下阶段,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智能制造,加大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在加大项目引进和培育的同时,加快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特写

激活履职活力提升“浏阳速度”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在各级党员干部。”

事实上,不管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省市前列,还是实现“五连跳”挺进“二十强”,“浏阳速度”“浏阳现象”的背后,与“浏阳作风”密不可分。

为了激发“源动力”,市纪委将“两个责任”层层分解,逐级建立责任清单,明确具体目标要求,形成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完整链条,切实解决“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将“两个责任”履责纪实手册发放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手上,实现对履责过程动态化、痕迹化管理,推动“两个责任”的全覆盖。

同时,采取“点穴”+“全覆盖”的方式,深入巡察,凸显“震慑效应”。对重信重访问题集中、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突出的村(社区)和部门单位开展专项巡察。督促指导乡镇街道采取全覆盖方式,开展村级巡察。截至去年12月,全市32个乡镇街道已巡察44个村(社区),4个站办所,发现问题个,查处村(社区)干部及站办所中层干部60人。

此外,为了革新体制机制,激活履职活力,市纪委还全面推行纪检监察工作一体化,在市直单位派驻纪检组,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了干部考核、交叉办信等制度,基层基础明显加强,监督执纪效果明显提升。

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浏阳将干事作风转化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浏阳速度”。

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内生活力

二评传达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浏阳日报评论员

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将准确把握当前所处历史方位、区域地位和发展定位,全力破解瓶颈,系统推进改革,空前激发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创新是广大民众的普遍吁求。年,浏阳民生领域投入达到72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8%。八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让浏阳民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改革创新是国家、省和长沙市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务院提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浏阳都身处其中而不可或缺。

大的发展战略,需要匹配大的改革动作。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新的事业和新的情况就要求有形的举措来应对。浏阳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就是建立在对内外部环境准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决策,踏实奋进的基础之上的。从当年提出“挺进全国三十强”,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进军全国十强”,我们的发展基础和外界的宏观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世易时移,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出,我们需要用更大的力度,在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上有更大的作为,提升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在当前的形势面前,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还不强,动能转换、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安全稳定、环境保护等工作压力加大,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审慎反思,有的放矢地出台举措,是接下来不容忽视的重点工作。

深化改革,是县域发展的第一动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必须围绕激发机制活力,围绕盘活资源要素,围绕提升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全省体制机制最活、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县(市),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出坦途。

改革创新,永远是推动发展的利器。在世界各地都致力于走出经济震荡,重新激发发展活力的当下,浏阳最需要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引领,积极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抢占新高地。

来源:浏阳日报(记者:陈郁琳、罗方平)

责编:陈乔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