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一年一度的春晚到不久前的港珠澳大桥通车,绚丽的烟花一次次惊艳绽放,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这惊艳背后,是一座小城——湖南浏阳市大瑶镇的默默奋斗。

浏阳烟花响天下,天下烟花看大瑶。改革开放40年来,有着“花炮之源”美誉的大瑶,一路进军“烟花小镇”,一路璀璨世界夜空。

一张纸如何历经制筒、填土、装药等72道工序成为花炮?花炮始祖李畋怎样发明了花炮?大瑶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静静地向参观者展示花炮的前世今生。

▲大瑶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

闻着烟花味长大的馆长刘雨文,从小跟着爷爷做花炮,帮忙插引线、扯花炮筒子,说起大瑶花炮产业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上个世纪80年代,大瑶一家一户的花炮小作坊遍地开花。到了90年代,在政府引导下,小作坊集体上山办厂,一批生产花炮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进入21世纪,大瑶大力改革传统花炮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转变,整合产业资源,形成烟花爆竹生产、烟花爆竹经营、原辅材料经营、包装印刷、造纸、机械等六大产业集群。通过一代代人传承创新,大瑶如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花炮原辅材料集散中心,产品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40年花炮产业发展之路,恰是大瑶改革奋进的历程。谈起大瑶崛起原因,工作20多年的镇改革办主任张南利直言,改革是激发大瑶发展活力的钥匙。

▲大瑶国际花炮贸易城

26年前,大瑶被叫作“大摇”,因为马路坑坑洼洼,走路摇摇摆摆。就在年,大瑶镇区唯一一条小街旁的50多亩田地开锣拍卖。大瑶的城镇建设就此拉开序幕。

“那一锣,捶响了大瑶的改革振兴强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镇等一系列国家级改革示范试点相继落子大瑶,“财权”双返下放、“地权”科学下放……大瑶发展难题一步步破解,发展活力不断在释放。

▲南山村新东屋场

南阳村两年前还是荒草丛生的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上,如今建起一个现代化民营幼儿园。变化源自大瑶开全省先河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以出让、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进入市场。

“村里之前也想出让这块地,但政策有限制。”副镇长钟美说,改革后,这块地在浏阳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挂牌出让,最终这家幼儿园以90万元高价获得这宗土地的使用权。

改革进,产业活,城镇兴。行走在大瑶,乡镇的刻板印象不再:马路平坦宽阔,车辆川流不息;商业街上店铺林立,人流熙熙攘攘;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多种业态云集……

据统计,大瑶镇花炮及相关企业达多家,去年产业总产值达亿元,直接就业人数6.7万人。近5年来,大瑶镇财税收入从1.78亿元跃升至2.77亿元。

过往辉煌皆序章。乘着改革的东风,花炮产业与文化、互联网、环保结合,城镇建设融入花炮元素,“烟花小镇”大瑶正迎来新发展。

《人民日报》年12月3日4版截图

延伸阅读

拆了老旧房,住得比城里人还好

 

初冬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新河小区,村民张贤告伴着鸟语花香醒来,他睁开惺忪的睡眼,推开落地窗,一栋栋联排别墅跃入眼帘。

“我们农村伢,住得比城里人还好。”走进浏阳市大瑶镇南山村张贤告的新家,占地面积平方米的两层洋楼,庭前有花园,屋后是菜园,客厅铺上了大理石,装修丝毫不比城里人家逊色。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篮球场、健身广场一应俱全。用村民的话说,“我们既享受了城里人的便捷,又享受了乡村好山好水好生态,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插花式”散居,山里人家盼出山村民李仕贵原来居住在半山腰,山路逼仄难行,车子只能停在离家2公里之外的平地上,孩子上学、大人上班、老人访友不方便,这成了难倒一家人的心病。提起昔日住在山里的日子,李仕贵心里很是憋屈。“水泥路到不了家门口,能不能搬下山住?”下山,是李仕贵和家人共同的心愿。除了山里人家对山外的渴望,还有村民们对乔迁新居的憧憬。十年前的南山村,不少破败的老屋年久失修,如插花式散布在山里、水边、林中,占据了村庄的大量空间。碰到谁家儿子长大成人,找地方盖新房更是愁煞人。在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带,部分农民“见缝插房”,不少人还打起了自家良田的主意。几年下来,房越来越多,田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子孙后代靠什么吃饭?一户多宅、宅基地使用粗放、村庄建设无序、基础设施跟不上……弊端沉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如箭在弦上。

从散居到聚居,村民乔迁别墅群一家五口搬离逼仄的老屋,住进两层洋楼,父辈盼了一辈子的亮堂世界,在张贤告35岁这一年实现了:两层的新房,以蓝瓦、黄墙打底,还有大气的入户门、敞亮的客厅、温馨的卧室,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液化气,空调、液晶电视等一应俱全。

张贤告的圆梦故事,得从年说起。这一年,浏阳入围全国33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大瑶镇被列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镇。以此为起点,大瑶镇在南山村推进整村试点,探索集中居住的“南山样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重新选址,建设集中居住点。改革的初衷,在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居住点选址新河小区,原来散居于此的7户农房宅基地,3户村民有偿退出,4户村民无偿退出。张贤告是3户有偿退出者之一,也是大瑶镇首批选择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吃螃蟹者”。在和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后,张贤告按下了“红手印”,选择以置换找补差价的方式有偿退出,即先有偿退出宅基地,为新建集中居住点腾地,再就地重新选择一块土地回迁。年,张贤告一家如愿以偿迁入新居。按照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张贤告不仅领取了24.6万元房屋补偿款,还收到了一笔意外之喜——4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分红。

打造“南山样板”,房子有颜值更有笑声“土地竞价款用于支付房屋赔偿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剩余部分拿出七成进入村级集体经济腰包。”南山村党总支书记陈贤礼介绍,新规划的新河小区集中居住点,除2宗宅基地由原住村民置换获得,其余26宗实行择位竞价,竞标价格为10.8万元至12.8万元不等,参与择位竞价的范围为浏阳市范围内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要求原有宅基地必须退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必须缴纳有偿使用费。

建新必须拆旧。在这一波浪潮中,村民李仕贵搬迁至新河小区集中居住点。年久失修的老宅则在轰鸣的挖掘机作业声中倒地,原址被重新覆绿,披上了“绿衣裳”。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一户一宅’的前提下铺开。”大瑶镇党委书记周森源介绍,近年来,大瑶镇在坚持“一户一宅”的前提下,打破宅基地村域流转限制,探索跨区域流转,即在当地农村集中居住点置业定居的“外来户”,通过缴纳有偿使用费便可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全镇共因地制宜规划集中居住点30个,精心打造了南山村芙蓉小区、新河小区集中居住点,兴建农家别墅57栋,节约用地面积近平方米。“不图好看图实用,既要抓面子,也要兼顾里子。不在于房子颜值有多高,而在于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周森源介绍,集中居住点建设的初衷,优先考虑实用、舒适原则,将老百姓对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融于一体,更接地气,更讲究人性化,家家都是前有花园、后有菜园、旁有公园。

——年12月3日《长沙晚报》头版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长沙晚报丨责编江卉丨审核刘海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