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才活城”摆到全新战略高度,大力实施“”工程,引进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名,为未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摘自浏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实践告诉我们,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选人用人导向鲜明,班子和谐团结,全市风清气正,浏阳就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我们一定要继续把营造良好环境、浓厚发展氛围摆在突出位置,保持和巩固好当前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发展局面,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为浏阳的美好前景而共同奋斗。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 浏阳速度,由“人”创造。揽人、用人、为人,浏阳先行一步、更胜一筹。 揽人,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得人才者得天下。浏阳一以贯之坚持“人才活城”战略,招引人才力度空前,五年招揽各类人才逾10万,为浏阳的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用人,既要引得来,更要用得好。浏阳开放选人、大胆用人、科学管人,坚持“谁有才、谁担纲,谁有为、谁有位”“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一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浏阳的腾飞装上了强力引擎。 为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更是为了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浏阳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民心一暖,干群同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浏阳的跨越汇聚了强大能量。 揽人用人为人 开放发展中的浏阳情怀 初春伊始,揽才大戏便在浏阳接续上演。 新春首个工作日,15场大型专场招聘会拉开序幕,招聘岗位不分行业,招聘地点遍布市内外,只为“揽万名英才,助浏阳腾飞”。 浏阳招揽人才是赶早不赶晚。2月17日,市人社局接连发布简章,公开招聘卫计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中教师余名,一时咨询者、报名者众。 人才,总是一个地方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浏阳深以为然。年至今,浏阳一以贯之坚持“四城”发展战略,“人才活城”便是其中之一。 在“人才活城”战略的指引下,浏阳求贤若渴,全市上下不遗余力招引人才,下大气力培育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推动浏阳一次又一次迈出跨越发展的铿锵步伐,赢取“五连冠”“五连跳”的傲人成绩。 1 揽人 坚持“人才活城”,搅动一池春水 “计划招聘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列入相应事业单位编制。”2月17日发布的这份《公开招聘卫计系统专业人才简章》透露,其中招录的68人将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春天总是给人以无限希望。小河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王允强期盼这场来自春天的招聘,能给卫生院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希望。 张小公路未修建之前,小河乡地处偏远,当地卫生院曾经一度人才匮乏。 “新的力量没有补充,已有的医务人员却在不断流失。”王允强回忆,年以前,最艰难的时候全院仅有一名护士在工作。 曾经的人才匮乏同样让一些乡镇记忆犹新。由于缺人、少人,很多工作开展备受制约,一些事情想干,却不能干。 “有的站办所才一个工作人员。有时候乡上想搞建设,但连一个放线划界的人都没有。”一位乡镇负责人坦言。 人才,这个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成为彼时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品”。 基于这样的背景,年7月,一份简章的发布,勾起了人们对浏阳人才工作的诸多期待。 根据简章,浏阳首次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公开选用40名全日制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市直机关单位工作,吸引眼球的是:所有被选用人员都将纳入事业编制。 这很快激起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97所全国重点高校的名毕业生报名参考。 到了年,浏阳正式提出“人才活城”战略,将其作为全市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人才工程由此被提到了决定浏阳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 同年,人才引进“”工程在全市铺开:用5年时间,引进名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卫生类人才、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名企业专业技能人才。 浏阳的引才力度空前加大。在“揽万名英才助浏阳腾飞”工程的统领下,不仅继续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97所全国“”工程院校的名优秀人才抢考60个事业编制岗位;还有名优秀大学生报考教育、卫生系统的个岗位。 与此同时,企业引才也纳入了全市人才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于当年在长沙贺龙体育馆展开了大型人才引进活动,为企业引进人才名。 浏阳论坛网友“浏河”把这一系列引人举措,称为“暴风式”行动。 在“”人才工程的引领下,五年来全市共招聘卫生计生专业人才人,其中有人分配至基层卫生院,有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人手不足的情况。 “现在我们有了32人,卫生院实现正常运转。”人才招引工程的实施,让小河乡卫生院获益不少,王允强说来十分欣喜,“如果今年招聘结束后,还能分配到新的技术骨干,我们卫生院准备拓展医疗业务。” 和卫计系统一样,教育系统同样将招引到的优秀人才向农村、向基层充实。 “新引进的教师90%以上分配至农村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教师结构,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市教育局局长汤显华介绍。 一组数据显示:年至年,浏阳举办人才招聘考试和大型引才引智活动50余场,引进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名;引进各类专业技能人才逾10万人。引进的人才中,“两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百人计划”专家5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 这些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引入浏阳后,如蛟龙入海,掀起了发展的条条巨浪,产生巨大的“鲶鱼效应”。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宁乡女孩刘纯,便是通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选用考试,来到浏阳工作的。 市旅游局是刘纯的工作单位。刘纯的到来,让旅游局格外重视,不仅提供了平台,放手让她干事。在研究旅游如何与花炮结合这一课题时,局长带着她看点、调研,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很快拿出了一套方案——《浏阳市旅游局关于开辟花炮旅游特色线路的方案》。 像刘纯一样,这些引进的人才放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就犹如一条条“鲶鱼”,搅活一池春水,人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家的创业干事热情也激发了出来。 2 用人 留得住用得好,有为才有位 一个地方,开放的程度有多大,发展的前程就有多大;人才有多少,未来的空间就有多大。 “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名校大学生,电话咨询今年浏阳是否还会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我们总是坚定地回答他们:一定会,请你们做好准备。”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对于优秀人才的到来,浏阳永远不会嫌多。 此言不假。今年的人才招引计划已经出台:分批次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卫计系统工作人员人,招聘企业人才3万名。 然而,优秀人才引得来、现有人才留得住、所有人才用得好,才是衡量人才工作好坏的标准。从某种意义来说,“留得住、用得好”比“引得来”更为重要。 引进人才的最终目的是“用”,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才在本地“落地生根”,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优势。 “用”人的这道题目,浏阳同样交出了智慧的答卷。 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余万元,开展人才关爱工程,完善财税激励、住房补贴、编制管理等有关政策措施;实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带培养;免费为企业人才提供技术培训,近五年有35万余人接受就业培训…… 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善用人才的氛围,日渐浓厚。 从中南大学毕业的博士汤波,来到浏阳后所干第一个岗位是农村公路局的养护科员,“每天穿路走道,调查破损路段,很辛苦却收获很大。”仅一年半,在基层成长迅速的汤波就任职城乡客运管理局副局长。 这得益于浏阳推出的“一线培养法”。和汤波一样,诸多人才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教育科研等一线锻炼培养、增长才干,浏阳还推出常态化青年干部主体培训班和菜单式选学班等,提升人才服务本领。 工作一线,已经成为新引进人才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一线工作法”,成为浏阳干部工作出彩的制胜法宝;“一线工作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让干部得到了锻炼,更推动了浏阳跨越发展。 放手给引入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干事平台,大胆让年轻人登上重要的工作舞台,这成为浏阳组织部门和各单位的共识。 为了鼓励青年人才大胆试、放心闯,近年来,浏阳共引进青年党政人才名,提拔80后领导干部名。在去年的乡镇党委换届中,共有52位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占到换届提拔干部总数的四成多。乡镇换届后,全市共有80后领导干部位,是年的2.6倍,总数在长沙居于前列。 然而,放手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 火车只有在轨道上才能快速奔驰,干部也只有在遵守规矩中才能彰显作为,“三个一律”等作风方面的硬规定、铁要求,就是浏阳为人才快速成长铺下的轨道,为干部干事创业立下的规矩。 年起,浏阳创新实行“三个一律”规定,要求全市所有部门一律开门办公、各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行政审批事项一律限时办结,财政切块资金和项目专项资金一律公开公示。 “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导向、“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三个一律”“一线工作法”等一系列“硬举措”,既是加压力,也是添动力,更是转化成为浏阳发展的生产力,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和豪情。 而随着“三个一律”的深入开展,百姓与干部的距离拉得更近,部门的权力使用更加规范,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正是这些干部作风养成的一系列创新实践,重塑了浏阳干部新形象,转化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浏阳“加速度”。 3 为人 做好民生答卷,打造温暖城市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人才重要,人心更重要,只有人心暖了,民意畅了,才能筑起一个温暖的巢窠,引得凤凰来朝。 为此,浏阳始终坚持一切发展成绩,依靠人才来创造;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来共享。 践行民生至上的根本宗旨,打造普惠共享的和谐幸福城市。 生活得更美好,这是群众的期盼;通过和谐幸福城市建设,期盼照进了现实。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了更好地实现群众的一个个期盼,浏阳这个有着万人口的大县(市),近年来坚持将七成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启动了一个个民生工程,办好了一件件民生实事。 市财政局局长唐洪胜有一份民生支出账本:“十二五”期间,浏阳民生建设累计支出达.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8倍。 其中,年民生支出53.56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4.6%;年民生支出6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75%;年,各项民生支出72亿元,占总支出比重75.8%。 数字,好比一扇窗,让人看到,民生工程在浏阳,是要坚决打赢的一场又一场“硬仗”。 “脱贫攻坚”就是这么一场硬仗。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这是浏阳对33个省定贫困村、12户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庄严承诺。 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电商扶贫、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一个个扶贫战役打响。 据统计,年我市投入各类精准扶贫资金5亿元,其中本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4万元。全市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超额完成省扶贫办下达任务,获评“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 民生建设永远在路上。除精准扶贫,浏阳坚持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卫生均衡发展、食品安全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畅通浏阳建设、平安浏阳建设、民风淳化、暖心救助等“八大民生工程”,并把这些工程具化为一个个三年行动。 年的教师节,一个特殊的日子,八大民生工程中的首个“三年行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从年至年,统筹不少于10亿元资金推动全市教育设施建设。 三年来,浏阳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里仁小学建成,成为浏阳标准最高的农村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小建成,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永安中学、长兴湖小学启动建设,将成为推进城乡均衡发展重要项目……如今,浏阳有底气宣布:起始年级班额小学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初中控制在55人以内,全市大班额比例力争控制在15%以内。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两个月后,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紧接而来,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由此掀起一轮高潮。 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启动后,第一年政府投入五小水利的奖补资金就超过了1.7亿元。在这么多资金的撬动下,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得以打通。 群众的期盼,就是浏阳“三年行动”的方向。 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收官之际,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又紧跟启动。提质改造工程、通畅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将出门难、行路难等难题各个击破。 如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车行的是顺畅,便利的是农民,畅快的是民心。从乡镇到村、到组、到户无不欣喜。 找准民生难题,顺应群众期盼,铺排一个个三年行动,最终交出一份份民生答卷——浏阳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综治民调长沙九区(县、市)第一名,连续五年获得长沙市绩效考核县(市、区)组第一名,其中社会公认评估的成绩也位列第一。 人心齐,泰山移;干群齐心,其利断金。正因为浏阳坚持以“人”为本,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才凝聚了共促跨越的强大正能量,推动浏阳攻下了一个个难题,攀上了一座座高峰。 记者:黄康唐娇实习生:周瞳 摄影:彭红霞张迪 责编:陈乔安 编审:龙章平高雨 Hello,伙伴们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