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道吾山座落在湖南省浏阳市西北环线处,西起蕉岭东达宝盖,列峰七十一。道吾山古称白鹤山,又名赵王山,这里山峦重叠,群峰竞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景旖丽,历史悠久,古今驰名。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外驰名的佛教圣地。环绕着兴华禅寺的风景区共六大景区43个景点,有高峡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禅寺,距今多年历史,相传僧人宗智在此开山讲法,宗风大畅。道吾山交通十分便利,“”高等级国道和“”国道在山下交汇,长浏高速浏阳市区出口顺西北环线三分钟可直达景区。道吾山距省城长沙和黄花机场仅40分钟车程。是革命的老苏区,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苗木之乡和将军之乡。 道吾山是长沙地区名山之一。主峰五老峰,海拔、4米,晴日无云,极目可眺岳麓,洞庭,是古浏阳八景之一“吾山雪霁”的观赏处。山上古迹甚多,前人记有二十四景:祖师岩、冷泉井、回龙桥、引路松、挂剑泉、老龙潭、明月湖、龙卷田、虎爬丘、莲花峰、兴华寺、白龙泉、五老峰、罗汉洞、白鹤山、挂榜山、吾山雪霁、失马桥、龙形石、棋盘石、雷劈石、定心桥、裴休亭。秀丽的道吾山中有二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这里群山竞秀,万壑争流,风景绮丽,气候宜人。引路松,为道吾山一条独有的树林风景线。自双溪桥沿东谷山麓千年石阶古道曲折盘旋而上,直抵兴华禅寺。古松原有余株,现存株,树龄均在年以上,最古者超过年,相传为唐、宋、明三代兴华寺僧相继栽培而成。松树皆苍劲挺拔,虬枝舒展,绿荫如盖。 二、宗智开山 谭州府志记载,唐大和年间(~),有僧名宗智者,入山未及顶,为巨石所阻而坐石穴。忽有白衣老人自称沙伽龙,近前致礼说:"师为开山祖,待师久矣。"宗智答道:"吾志唯此,道成吾矣。"语毕,风驰电掣,石裂道开,宗智从此割茅斩棘,辟地开山,并以"道吾有名此山,建道吾寺。宗智和尚乃禅宗石头禅法系的传人,在道吾山大开法筵,宗风远被海外,法脉远传东灜、新罗等国。潭州境内的石霜、宝盖、大光等著名寺院皆为其下院或分支,被誉为潭州禅宗第一祖庭。唐文宗时(~)勅封为护国兴华大禅院。历代游人题咏甚多。道吾山峰峦叠嶂,怪石深壑,山泉涓涓。是游览观光、朝圣礼佛的最佳去处! 三、古寺历史 唐开成年间(公元-年)文宗李昂重病,御医束手无策,因而出榜征召神医。裟伽龙化作白衣老人入京,给文宗看病,并说:“我是潭州道吾山的裟伽龙,圣上的病,明天便可痊愈。”文宗问:“应当怎样酬谢你?”裟伽龙说:“我不需官禄,不需要金银珠宝,只要求你能在潭州道吾山建座寺院。”说完,便腾空而去。文宗病愈即派钦差裴休前去建寺,为什么派他呢?若京城长安派人去路途遥远耽搁时日,裴休当时供职江南,离潭州较近,且他精通佛理,是最佳人选。于是裴休奉命前往潭州浏阳道吾山,敕建护国兴华大禅院,御书寺额,封游泳衣伽龙为白衣龙王,立龙王寺于老龙潭之侧。旧志云:唐、宋、元皆有封号。今可考者,元至元五年五月丙戌,加封浏阳州道吾山龙神“崇惠昭应灵显广济侯”。在顺帝纪。所建唐兴华禅寺,经五代、宋元屡修屡扩,寺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前后五进三栋,东西两厢,钟鼓楼亭,天井花坛,走廊通道,僧舍寮房三百余间。寺前有牌楼,牌楼正中有“唐护国兴华禅寺”坚式祁阳石匾,两边的对联是“八面玲珑归道处,三千法界镇吾门”。第一栋为天王殿。有对联曰“道化三千蓬莱境,吾山胜迹极乐天”。寺院全为土木结构,依山造势,气宏伟。赐有静室四十八所,山林田地一万余亩,规模极为宏大,常住僧人三百余,盛时达千余众,成为中国极具影响的一大禅宗丛林。因世事沧桑,护国兴华禅寺屡遭毁劫。但名山不弃,龙神护佑,屡毁屡兴,且规模日盛,到明朝重建时全部采用长一尺,宽八寸的铁瓦盖顶。现寺内仍保留六块铁瓦可作凭证。 年,正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的毛泽东,受浏阳籍同窗陈昌、陈绍休及罗章龙等邀请,春假时间一同登游道吾山。毛泽东一行抄小路、攀石壁,跨过失马桥后,沿“引路松”而上。见到这千年以上树龄的巨松,毛泽东极为惊喜。随后,他们继续攀登,观赏了“挂水剑”,望着那腾空而下的银瀑,毛泽东风趣的说:“你们浏阳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连水化成了剑戟啊”!接着观赏了“雷劈石”、“罗汉洞”、“白龙泉”、“明月湖”等景点。然后,进入兴华禅寺礼佛上香。午饭后,他们登了五老峰。毛泽东站在最高处,心情极为振奋。他对学友们说:“此山实为习文练武和修身养性之佳境,将来如能来此养老,安度晚年该多好啊”!兴华禅寺至解放初期,香火犹旺,僧人在寺内创办有孤儿院及学校,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宗教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年因建高山水库而将兴华禅寺全部拆除,空余碧波,令人感叹!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的春风吹进了浏阳,吹上了道吾山。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湘宗函()34号及长沙市宗教局长宗字()07号文件批准,重建道吾山护国兴华禅寺。从年起,移山推石,修路搭桥,在原兴华寺基地上后移百米,平整出大于原址的多片平台,扯由南岳宝昙法师、麓山市明道法师、深峰法师主持奠基、年完成大雄宝殿基建。年礼请九华山圣君法师住持兴华禅寺,先后修建了观音殿、念佛堂和僧寮,年果欣法师继任道吾山护国兴华禅寺住持后,又兴建了斋堂和宗智讲堂,使初具规模的千年古刹,融湖光山色,烟雨苍穹于一体,庄严秀灵,堪为吾山第一胜境。 四、道吾山法脉传承 宗智禅师乃六祖慧能弟子青原系下三世法孙,在道吾开山后,传三大名僧,即浙源仲兴禅师、渌清禅师、石霜庆诸禅师。其中石霜庆诸又传法23大名名僧和一个秀才,其中卓有建树的大光居海,更有唐禧宗的三太子削发于石霜,后为龙湖普闻禅师。 道吾山法脉传承寺院,除石霜崇圣禅寺外,又有大光禅院、宝盖禅寺等三大祖庭,道吾山为浏阳禅宗第一祖庭。继宗智禅师后住持道吾山高僧有:青原系下七世道吾从盛,八世道吾契论。南岳系下十世楚圆、十一世道吾悟真、十三世道吾仲圆。且法脉远延朝鲜、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从道吾祖庭传承下得法的高僧近70人,约占全国年间高僧总数的6%。使道吾山兴华禅寺成为天下丛林第一重要祖庭。 五、历代名人题诗赞颂 欧阳玄:元代,浏阳人,公元-年,翰林院国子祭酒。 道吾山头有龙卧,叠嶂重罔深紫逻。 灵湫瀑布千尺长,古寺神杉十围多。 崇祠坎坎风雨来,樵径丁丁鸿雁过。 郡人夜望北斗魁,下有突兀青莲座。 萧敷:明代,嘉靖年间浏阳知县。 道吾高不极,雄镇古潭州。 绝顶终朝到,群峰一望收。 寺残谁失火,僧老自悲秋。 未尽登临兴,重来此地游。 尚宝卿:清代,《夏瑄道吾山》 肩舆远上招提境,山岭巍峨势接天。 百折羊肠萦石磴,双飞燕尾注溪泉。 松风入户香回篆,花雨满阶僧定禅。 景好浑忘登陟倦,竹床蒲椅更谈元。 韩煜:清顺治18年,浏阳知县《登道吾山》 曲磴盘旋数十层,纡回鸟道诱人行。 龙藏渊静超三峡,雷劈分明胜五丁。 怪石穿空天作险,潺流沸涧地为鸣。 老僧久住忘清韵,笋碧茶香洗俗情。 史大成:顺治12年,浙江鄞县人,《莲花峰赞》 萃葎吾山几十盘,莲花峰入碧云端。 九天阊阖回头近,三楚河山指掌看。 溪傍老崖红叶下,钟鸣古寺翠微寒。 灵湫清浅神龙蛰,顷刻烟云雨不难。 徐旭旦:康熙42年,浏阳县丞,《题道吾寺》 天半芙蓉霭未浓,山明晓日照孤筇。 入云路转花千树,踏石峰回岫几重。 古殿风声随碧涧,广庭雨气结青松。 漫来坐对诸天静,杳杳空堂五夜钟。 丁若逵:清顺治12年进士,《登道吾山》 叠嶂层峦第几盘,道吾胜概接眉端。 一溪清水随云泻,千里奇峰带雾观。 寺近翠微钟韵冷,僧居深邃梵音寒。 何须带镇留名迹,妙句惊传属和难。 周忠信:乾隆3年举人,《吾山雪霁》 一夜朔风高,六出花飘,吾山万叠砌琼瑶。 石径莲峰无处觅,白缀林梢。 五老倚寒霄,皓首相招,水簾千尺卷冰绡。 漫道峨眉多胜概,此亦堪描。 赵嘉程:清,乾隆40年浏阳知县《游道吾山》 闻道吾山胜,寻幽一探奇。 径随九坂折,势压万山卑。 灵泉昭龙洞,禅关证虎池。 凭高为四望,岳麓暮云垂。 欧阳德政:清,《游道吾山》 偶假名山一夕眠,文光高射斗牛边。 红灯围席三更雨,白社题词九月天。 佛似有情成眷属,人能久住即神仙。 老僧自说寒宵甚,笑取袈裟付客穿。 谭嗣同:维新志士,戊戌变法六君子《咏道吾山》 夕阳恋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难看,啾啾阶下蛩。 圣君法师:年6月作《道吾风光赞》 浏阳河转九道湾,三湾之处道吾山。 九峰环拱古圣地,兴华禅寺在其间。 天湖碧波映梵刹,伽龙护法游青潭。 一百零八古松路,导引后人朝圣山。 禅门宗师僧宗智,唐初到此结法缘。 大开普化振宗风,四大祖庭浏阳占。 而今我辈有胜缘,重建祖庭道吾山。 天湖凌架金虹桥,广度众生到彼岸。 圣君法师简介:圣君法师生于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河南省邓州市河池乡人。是九华山临济正宗46代传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襄阳市佛教协会会长、道安大师研会会长、襄阳市隆中广德寺住持。 圣君法师文学功底深厚,留下了大量诗偈来表述教理教义。同时他对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留下了许多墨宝。圣君法师任兴华禅寺住持期间,正值重建古刹万事艰难之际,是他日夜谋划,不辞辛苦从各地募捐资金,才使所建殿堂金碧辉煌、宏伟庄严。多年来圣君法师组团、随团参访了海内外无数的寺院和高僧大德,为中外佛学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果欣法师简介:现任住持果欣法师乃江苏徐州人氏,剃度于九华山百岁宫慧庆大和尚座下,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和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曾主持市县两级佛协工作和历任多所寺院监院、住持职务,有着多年佛协和寺院的管理经验,深得中佛协副会长、湖南省佛协会长圣辉长老和中佛协理事、湖北省佛协副会长圣君大和尚的器重。果欣法师现任道安大师研会副会长、湖北省襄阳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湖南省浏阳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湖南省浏阳市道吾山兴华禅寺住持、湖南省新邵县法华寺住持、湖北省襄阳市隆中广德禅寺都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