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采访资料,来源网络 今年已92岁的李学树,获评“崇文尚学”新乡贤。年出生的李老是达浒镇书香村居民,他热爱文化、尊重知识,节衣缩食将7个子女培养成才,四代人中培养出了5名博士、14名硕士,成为书香门第。 图左二李学树老先生 李老先生义务劝学员,资助一对姐弟完成学业,帮助孩子回到教室上课,村里也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如今,该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村”,读书尚学成为新村风,村里共出了多名大学生,“书香村”村名便由此而来。 年12月14日,浏阳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前往达浒镇书香村李学树老人家拜访学习。 在隆冬的阳光里,穿过修剪整饬的灌木丛林,就到了李学树老人家。家里有个小院子,和乡下一般人家的“地坪”无异,只是收拾的异常干净,门口桂花树,蟹爪兰和各种花草,入眼满是葱郁。 铸铜的门锁和把手上绿锈生长,深褐色老木家具温润沉稳,茶杯、水果、药品随意放置着,像我们平常去奶奶家看到的模样并无差别。 在李学树老人家,日历、毛笔、寻常读的书籍报刊、墙上随处可见的字画,不经意间传递着这个家庭与众不同的书香味。 初进李学树老人家,就看见一个白发老奶奶拿着两只毛笔在洗。 她是李学树老人的妻子,她告诉我们,每天都要练习几页毛笔字,堂屋正中央“忠厚传家”四个字正是老人自己的书法作品。家里收拾了几箱子她的墨宝,经常有人上门求她的笔墨。 其实她的“书桌”不过就是房间一隅略显斑驳的小方桌和一张长条凳,上面简单的放着两本字帖、砚台、笔架和宣纸等,老人说,只要实用,可以写字就行,他们不喜欢搞花架子。 朴素诚恳的作风从中不难窥见一二。 收到新华书店赠送给两位老人家的书籍和日历,老人拿着书舒展地笑了。当翻开日历《一日一禅》的时候,老人的女婿高兴地说:“恩妈,以后你每天看书,就可以把要点记在这本日历上了。” 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看书、看新闻、并做好记录。这大概也可以称之为“匠心”。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种言传身教下来坚持的力量,许他们的儿女子孙纷纷学业事业有成,成就这对夫妻从平凡到伟大。 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修剪整饬的花草树木,是勤劳 陈旧简单的家居,是朴素 随意的书桌笔墨,是务实 多年如一日的记录,是坚持 随处可见的字画书籍,是尊重知识 其实无须赘言,如此良好家风,满屋书香,满门高材生,绝不是例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中,“齐家”是重要组成部分。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的作用都不可替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购书 小新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