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专科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今年以来,浏阳围绕“全国先进、全省样板”的目标,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要求,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建设,突出抓好“环境优化、文化引领、产业培育”三大关键,致力将浏阳全域打造成为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大花园、大景区。通过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推进,浏阳建设美丽乡村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乡镇。

正骨名镇神奇社港

陈新王文隆林湘国罗定坤

  隐匿于连云山脉下,浏阳市社港镇演绎着不老的“神话”。

  这里有传承百年的“江氏正骨术”,是“双百人物”寻淮洲的故里,还有原生态周洛大峡谷景区。名人名医,好山好水,铺垫了社港的神奇色彩,让这座小镇充满了活力与灵性。

  “在中医正骨名镇、生态旅游新镇、区域边贸重镇的基础上,社港镇将建成浏平长区域性中心重镇。”社港镇党委书记汤建军说。

传承百年,不老中医“正骨术”

  从浏阳城区北行50公里左右,便进入了社港镇区域。上午8点,位于镇中医院人流如织。

  长沙、岳阳、湘潭、衡阳和江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他们几乎都是慕名江氏家族祖传的“正骨术”而来。

  “江氏正骨术”始于清末。其创始人江丕佑参加辛亥革命后,归隐行医,成为专治跌打损伤的“侠医”。百余年来,“江氏正骨术”经历了四代传人的传承与发展。其业务已辐射至本省及湖北、江西等周边省乃至全国,年10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全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实地考察后大为惊叹;今年“江氏正骨术”还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江氏正骨术”第三代传人,64岁的江林的办公室,经常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

江林医生坐诊。

  在一楼医生办公室内,来自岳阳平江的熊先生,右手背插了6根针。一周前,他摔了一跤,手掌着地。经诊断,右手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医院,医生告诉我,要么手术,要么住院,后来朋友告诉我来这里找江林医生。”

  “太神奇了!”熊先生回忆说,“当时江林医生看了后,拉着我的右手说话。可就在和江林医生谈话间,一声脆响,断掌就接合好了。”

  通过“江氏正骨术”独特的手法复位和克氏针交叉固定及螺钉固定治疗,熊先生的手指已经能活动了。

  盛名之下,医院给当地带来大量人流,带活了小镇经济。

  在社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餐饮店和宾馆,医院附近小餐馆总是爆满。医院附近租了一个门面做餐饮,这为他每年带来将近20万元的收入。

  “医院附近还是荒山,门口国道旁只有几栋房子。如今,每年有超过20万人前来就诊。加上陪护及探望的,全年超过60万人来到社港镇。”医院副院长罗鹏说,“巨大的人气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港镇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镇长杨品正介绍,社港医院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园,配套康复疗养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进一步将产业链拉长,做大做强中医产业。

淮洲故里,百亩荷花分外红

  从镇中心一路向东,沿社大公路行驶,约三公里左右,进入社港镇淮洲村,村的中心位置便是寻淮洲故居。

寻淮洲故居。

  拾阶而上,黄墙青瓦掩映竹林,正门两侧壁上楷书书有:“南国黄狮,中天赤帜”八个大字。

  寻淮洲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15岁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与陈伯钧、王良同为红四军三十一团有名的青年知识分子连长。19岁当师长,21岁成为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团长,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率红二十一军直插敌后,截断蒋军第五十二师归路,为全歼该敌创造了条件。

  年,谭家桥伏击战是红十军团的第一仗,关系军团能否在皖南立足之胜败存亡。寻淮洲在这场战役中因伤势过重,在转移途中牺牲。

  “同志们,跟我冲啊!”故居展厅内镶嵌着一幅油画,再现了寻淮洲奋力杀敌的场景,这如雷的呐喊,这如雨的马蹄,这如注的热血,在历史长河的篇页中哗哗作响。

  循着这片红色土地,如今,淮洲村正变奏着红与绿的发展新姿,续写新的传奇。

  在寻淮洲故居前,眼前多亩的荷花相继绽放,微风乍起,波光潋潋,荷花的身姿随着微风摇曳,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说划船赏荷是一件风雅之事的话,那么来到淮洲村,则有几分幸运了。”淮洲村党支部书记林发中说,淮洲村以淮洲故居红色文化为优势,同时打造农业休闲产业,游客可以乘小船赏荷花、摸泥鳅。

  据了解,淮洲村成立了浏阳淮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开春种上多亩荷花,50亩果树和50亩龙虾基地,既吸引游客,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捞刀河源,诗意梦幻原生态

  继续向东,就到了捞刀河源连云山脉。

  相传三国时,关羽攻打长沙,乘坐小船由此河入湘江,却不想在入江口一个大浪打过来,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掉落河中。宝刀上的青龙遇水而活,带着刀身逆流而上七公里,被门将周仓在一个小镇水域中打捞而起,“捞刀河”之名由此而来。

  汽车盘旋至山腰,数十条瀑布沿着连云山山脉中的峡谷汇成小溪流,流向丹霞湖,这是捞刀河源的“大水缸”。

丹霞湖。

  亩水域,一头在浏阳,一头入平江,波平如镜,水色泠泠,修竹连山以娉婷,旷朗至极。

  源其亿万斯年的造化,以自然的力量成就了丹霞地貌,社港成了浏阳独特的自然之美,丹霞湖由此得名。

  对于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社港人早已习以为常。沿捞刀河源两岸,只要寻一处幽径前行,便轻易可见。

  溯流而上,深入社港“秘境”——周洛原生态大峡谷。时值午后,不少游客在周洛大峡谷情人湖亭榭中品茶。徐徐山风,山鸟啁啾,闹中有静。

  茶歇,登上乌篷船,湖水无声绕船流,锦鲤游动迟缓而优雅,就连游人也不敢高声言语,唯恐惊动天上人。

  乌篷船轻轻缓缓摇至终点,五六只白鹅“嘎嘎”高叫几声,大摇大摆地扑入水中,从从容容地划到对岸,消失在密林中。除了情人湖,周洛景区深处还生长着亚洲最大的野生桂花群落,有丹桂、金桂、银桂,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野生桂花群落。每到中秋月圆之时,峡谷中的桂花竞相绽放,异香扑鼻。

  此外,景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瀑布群,娴静时似美人卷珠帘,澎湃似是银河落九天。

  “今年二季度,仅周洛大峡谷就吸引了全国6万多名游客,是年全年游客数的三倍。”湖南周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坚感慨:“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浏河明珠绿色镇头

王茜王文隆林湘国罗定坤

  展开地图,长沙、株洲、醴陵相连的中心地带,有一片三角区域便是镇头镇——因为位于浏阳西边,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浏阳“西大门”。

  全国重点镇、长沙市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长株潭地区工贸物流重镇、长沙市5个中心镇之一……镇头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空间,在多重身份之下已然彰显。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按照浏阳‘以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促推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镇头镇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包括金牌村车田屋场、浏阳河风光带、百步滩、万亩油茶林、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镇头镇党委书记孙谦说。

鸟瞰镇头,浏阳河环绕而过,绿水、绿树……“绿”是这座全国重点镇最鲜明的标签。

九曲浏河美轮美奂

  初到镇头,农历5月13日刚过,下了一场好大的雨。“关云长磨刀呢。”84岁的卢德忠老人对“磨刀雨”预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说深信不疑。

  “镇头浏阳河百步滩,是浏阳河在浏阳境内的最后一道湾。”在镇头居住了一辈子的卢德忠对家乡风物了如指掌。浏阳河穿镇而过,在此弯过了一道湾,进入长沙县。水运时期,这是浏阳途经长沙、株洲的中转站,盛极一时。

  我们漫步浏阳河畔,穿过晃悠悠的铁索桥,来到浏阳河、涧江河冲击而成的一个小小沙洲。

  不知何故,虽然暴雨刚歇,河水却十分清澈,倒映着水边新绿草木。几艘乌篷船点缀其间,宛如画中。

  洲上居住了两户人家,忙时种菜扫洒,闲时钓鱼养花,好一派神仙日子。

  沿着浏阳河风光带继续前行,走进河边的镇头老街,古朴、幽静之感扑面而来。

  古街旁还保留着几栋年久的木房子,零星的几块麻石条,被岁月打磨得溜光,勾勒出老街昔日繁华。

  行至百步滩,俨然浏阳河上“橘子洲”!没有人知道它是何时出现的,它名字的来历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百铺滩”,意为镇头老街店铺林立,多达百余;也有人说“白布滩”,意为滩头砂石洁净,能漂晒白布。现在的百步滩,取意走数百步,贯穿全洲。

  以前,百步滩一片荒芜。岁月与河水一齐流淌,漫过滩头,留下丰厚的馈赠。上个世纪90年代,陈平会带头接手这个小洲。近百亩的柑橘,几十亩花木苗圃,十余亩蔬菜……就这样在洲上“安家落户”。

  如今,69岁的胡瑞金是百步滩上的“守岛人”,每天乘着渡船照看岛上水果和苗木。   

  他说:待到9月,橘子红了,放眼望去,又是一座“黄金沙洲”。

甘棠村石坑屋场。

人文根脉不绝如缕

  暮色朦胧,河面如镜。突然,一串奇特呼哨传出,长篙横扫,数只鸬鹚应声入水。

  须臾间,已有鸬鹚腾空而起,叼着鱼儿跃回船上……

  这是9岁就跟随爷爷上船的潘学华最初也最深的捕鱼记忆。这样的场景已消失近40年。

  镇头是旧时浏阳渔民最集中的地方,拥有浏阳唯一的专业渔社——湘淮渔业社。最令人称奇的是:“渔民皆潘姓”。如今拥有渔民证的65户渔民,95%姓潘。

  “渔民皆为本宗本家人士,外姓渔民很少。”潘学华回忆。

  地方旧志记载:“潘姓鸬鸟渔舟莫知其所始。”据说,明时,潘姓先祖自外地来浏,无地可为业,遂捕鱼为生。

  每年农历十月廿八日,浏阳河上所有渔船都会赶到潘姓宗祠所在地——西乡龙潭白沙庙开潭会。

  船主到齐之后,斋戒沐浴,到十一月初一祭神“开潭”后,方可吃荤。

  开潭之时,先用三眼铳放响三声,所有渔船从龙潭离开捕鱼。待到十一月初四,将捕捞斤鱼上缴,随后各自散去。

  在渔民心里近乎图腾般的“开潭会”,随着浏河波涛翻滚远去。如今,镇头正着手将“开潭会”作为民俗旅游项目重新办起来,重现昔日荣光。

  “开潭会”、“观皮影”是属于镇头的人文时代。

  唱念做打,锣鼓声起。小小帷幕,撑起世间喜怒哀乐。

  一次偶然观戏,让10岁的钟孔文迷上了光影斑驳的皮影戏。成年后,他拜老艺人为师,学习皮影雕刻、操作技巧、皮腔唱法……两年后出师独挑大梁,至今已31年。

  皮影戏班一般由三人组成,打击乐、管弦乐、提影型各一人。他却不挑,样样行。

  “那时候请我们去演戏的人可多了,考学、结婚、病愈……只要是还愿,都得喊皮影戏班子去凑席,株洲、湘潭,江西,从年头演到年尾。”钟孔文忆往昔。

  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极大发展,皮影戏已风光不再,目前全镇能演皮影戏的已不足10人。为传承文化,镇头镇成立了皮影协会分会,为皮影戏爱好者搭建学唱和交流平台。

宜业绿城呼之欲出

  犹记当年,千帆竞发,市邑如林。随着公路发展、河坝阻断,水运渐趋沉寂。

  然而,镇头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深厚底蕴的古镇,却在近年蓬勃兴起。

  从绿色产业入手,是镇头镇的发展之要。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应运而生。

  “去年新引进企业13家,其中投资万元及以上的有6家。全面开发后,可引进百余家企业,实现综合产值亿元,年税收2.5亿元,最终将成为浏阳市最大的环保综合产业园。”孙谦指着规划蓝图,信心百倍。

  油茶、花卉苗木既是镇头镇的传统产业,又是新兴“绿金”产业,共同为镇头镇的乡村旅游添姿加彩。

  抵达金牌村时,正值晌午,艳阳肆虐。站在车田古井处,掬一捧井水饮下,霎时退却一身的燥热疲乏。

  实际上,“车田井”并非人工钻井而成,而是前人淘金挖空了山,汩汩清泉从山洞石缝中流出,遂成取水口。车田井水直接连接浇灌庄稼、苗木的沟渠。

  也许是一直用井水浇灌,金牌村花木扶疏,郁郁葱葱,总是长得比别处好些。全村亩地有多亩苗木,人有人从事花卉苗木行业,可谓家家户户淘“绿金”。

  镇头万亩茶园,入目之处,漫山遍野皆是茶树林。

  过去,镇头镇的茶农家家户户种茶树,产茶油,土茶油虽好,却只能自产自销。现在,茶农的茶树林大部分被金霞集团承包,直接收购茶籽,给农户增添了致富新路。

  带着笔者走遍镇头镇的刘琼对此处最为钟爱。她说,要是10月份来,第一拨山茶籽油新鲜开榨,空气中满是茶油香,惹人遐想,这是镇头镇最香的时节。要是等到12月,山茶花开,万绿丛中朵朵素洁淡雅,清香悠然,那又是镇头镇最美的时节。

相关阅读

耀邦故里清莲中和/会师小镇文脉绵延

建美丽乡村促全域旅游浏阳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