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刘曙文

丝茅冲老街原属长沙市郊区福安乡辖地(今开福区四方坪街道)。年我们家由织机街搬到丝茅冲,直至80年代初工作调动才离开。我搬离丝茅冲已30余年,但儿时往事仍历历在目,丝茅冲老街景象常在脑海涌现,闲暇之余,常常回望丝茅冲老街以释怀念之情。

老街的兴起

丝茅冲老街的兴起相传与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棠坡朱氏有关。

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后裔,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起义,推翻了明王朝,朱氏皇族四散逃离。其中朱元璋十八子岷庄王一支碾转逃到了长沙棠坡,从此在棠坡隐居。

清咸丰年间棠坡朱昌琳(-,字雨田),以经营谷米起家,后营盐茶,开设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渐积巨资,终成长沙首富。遂于棠坡新建一宅院,名恬园,占地平方米,朱氏宗亲包括朱昌琳的弟弟朱昌藩等朱氏宗亲均居于恬园。朱昌藩就是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曾祖父。

棠坡恬园距省城长沙城东约六十余里。进长沙城须经古驿道,一路岗岭回环,群丘起伏,从黑石渡过浏阳河经丝茅冲、德雅村、松桂园入经武门进城。为方便棠坡朱氏宗亲与长沙城之间往来,清咸丰十年()朱昌琳在浏阳河畔丝茅冲(今德雅路号)修建了一处园林别墅,名馀园,人称朱家花园。

长沙近代有名的朱家花园原址摄影/刘曙文

正是朱家花园建在丝茅冲,使丝茅冲地段伴生出了数家店铺,如饭庄、杂货铺、铁匠铺,裁缝辅等,丝茅冲老街就此形成。

朱家花园占地四十余亩,园内建有宜春馆、一笠亭、延眺轩等亭台楼阁。池塘映月,假山奇异,百花争艳,风景宜人。长沙市地方志中亦有记载:朱家花园,“登之可极尽岳麓湘江之胜,名于是邦矣”,列为长沙园林之首。任人游憩,创私人园林对外开放的先例。

据传,朱镕基10岁时,跟随五伯父朱学方离开和平村棠坡,前往长沙崇德小学就读,曾在朱家花园小住。

解放后丝茅冲朱家花园为部队驻守营地。上世纪60年代初,我和小伙伴们多次到朱家花园玩耍,或在树林花丛中“躲摸子”(长沙俚语,意指捉迷藏),或是在花园内摘一种叫“糖罐子”的小果子吃。

朱家花园先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干休所、总参兵种部长沙干休所。解放军某部刘司令员离休后就居住在此,他的夫人张静,儿子刘明、刘武都安排在日化厂工作,刘武后来调到长沙市公安局机关了。

朱家花园现挂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军区长沙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朱家花园服务站。

丝茅冲老街朱家花园路段摄影/刘曙文

随着朱家花园在丝茅冲的建立,原本是延绵起伏的小山岗,遍地茅草的丝茅冲,随之出现了勃勃生机,商业小街逐渐形成。

尤其是年,《长沙市规划原则草案提纲》将丝茅冲纳入北郊工业小区之配套生活区,丝茅冲老街便成了北郊的商业、文化中心。

丝茅冲老店铺

丝茅冲老街在朱家花园对面沿德雅路而建,民居店铺后面是福安乡的一片菜园和几口小池塘。老街店铺间隔设于一排排的民居之中。

我印象最深的是丝茅冲铁匠铺。铁匠铺的打铁师傅是一对父子,父亲掌钳看火侯,儿子拉风箱打大锤。炉内烧着铁块,火焰红光闪闪。大锤小锤交替发出清脆的锤击声,常常引得路人驻足观望,小伙伴们更是爱围观了。

常见铁匠师傅左手握钳,夹起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在铁毡上,不断左右翻滚,右手轮起小锤敲打,小锤刚一收起,大锤“嘭”地一下又重重的落下。几番敲打后,烧红的铁块就渐渐被打成了镰刀或锄头等物件了。

铁匠师傅见我们看得神情专注,笑着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打铁冒得巧,大锤跟着小锤跑。”

大约上世六十年代中期铁匠铺关门了,打大锤的儿子招工进了马路对面的长沙市地毯厂。

铁匠铺隔壁两家就是理发店,是我初中同学曹忠其家开的。上世纪初,理发店一般被称为“剃头铺子”,理发师则被称为“剃头师傅”。发型基本就三种,分别是分头、平头、和光头。理发工具也简陋:一张能坐或躺的木椅子,一面镜子,二只搪瓷脸盆,几条毛巾,一个煤火炉烧热水,几把剪子、剃刀和一条磨得油光铮亮的“荡刀布”,这就是当年剃头师傅的全部工具了。

理发店(网络图,仅供参考)

理发店天花板上挂有几排厚毯子,由一根绳子串联滑轮,拉动绳子,毯子则轻轻摇摆,热天当风扇。理发店门前挂有一副有趣的对联:虽是亳毛之技,却是顶上功夫。

曹师傅为人随和,服务热情周到,丝茅冲的人们都喜欢到他店里理发。理发店后来公私合营成立了联中合作社,扩大了店铺规模。年后归属长沙市服务公司管理。曹忠其下乡当知青,后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与他父亲不同的职业道路。先后担任长沙搪瓷厂党委书记、市一轻研究所所长。

理发店隔壁几家就是一家皮鞋修理店。据老人们说,皮鞋修理店在很久以前是一家马掌店,专门给过往的马匹更换马蹄。皮鞋修理店的老板姓易,精明能干,修鞋的手艺极好,正如他店里宝笼柜前挂的一幅广告“修旧如新”。易老板在丝茅冲生意极好,信誉也很高。

皮鞋修理店隔壁是一王姓人家大屋,六十年代曾是老救火队驻地,堂屋里摆满了救火用的水枪、水桶。随着丝茅冲地区不断的开发,人口急剧增长,政府征收了北郊俱乐部和保健站之间属于福安乡的一片菜土,新建了一支正规的长沙市公安消防支队丝茅冲中队(今德雅路号)。

年国家机构改革,公安消防职能划转至应急管理部门,现挂牌为长沙市开福区丝茅冲消防救援站,仍在原地驻守。

丝茅冲消防中队己改称长沙市开福区丝茅冲消防救援站,仍在原址驻守摄影/刘曙文

王家大屋隔壁就是一家南食小店,因比丝茅冲综合商场规模小很多,丝茅冲的人们称之为“小铺子”。小铺子屋檐下悬挂一面写有“酒”字的小旗幡,柜台边摆放一溜板橙,常坐三五位或端着小酒杯,或夹着自卷“喇叭简”旱烟的人们高谈阔论。满屋充斥着刺鼻的烟味和酒气。这里正是丝茅冲爱喝酒的人们聚集的小天地。

丝茅冲老街还有一家时尚的裁缝铺,我在《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的故事》一文中曾对丝茅冲老街店铺有过介绍,热心读者黄国莉在留言区对丝茅冲裁缝铺有精彩描述,特摘录如下:

看着熟悉的地名,那亲切的话语把我这个丝茅冲裁缝铺的当年的那杂妹子感动得稀里花拉,虽然文章写了好多生活配套设施的各种店铺,唯独没有写那杂三路车停靠站边上的一个大大的玻璃宝笼的裁缝铺。里面码着一堆堆的成衣和待裁剪的布料,曾引来不少时尚族的眼光。

那宽大的一溜厚的板子就是今天的卷闸门代替了,有二米八高,二米八宽左右,是当今都为数不多的大裁缝铺。

它主营北郊一大群爱时髦的堂客门的春夏秋冬服饰。虽说是女人活,可由大男人们主宰,历届都由男人主刀,毛料上等都由他们打造。其中欧庆隆、刘梅爹、周发阶都是大国工匠水平。宋雪梅做成衣是最牛滴,连那个残疾人满姑子的手艺也是出类拨萃的。

现在正是丝茅冲地铁口位置。让我们记住他们,那群引领时尚的大国工匠们。

街区北延,工厂集聚

年,湖南制药厂、湖南日用化工厂、建湘搪瓷、热水瓶厂、长沙毛巾厂、长沙羽毛厂、湖南羽绒制品厂、光中橡胶厂相继在黑石渡、四方坪建厂。各工厂宿舍区也在丝茅冲开工建设,商业网点、文化设施、娱乐场所也同步建设。丝茅冲老街也从朱家花园地段向北延伸至浏阳河路了。

丝茅冲占地面积最大的宿舍区是邮电宿舍,毗邻朱家花园依浏阳河畔而建,多为一层平房,分有甲、乙、丙、丁四区。长沙市地毯厂就坐落在邮电宿舍甲区通向浏阳河畔的一片凹地上。前身为年组建的长沙地毯生产合作社,年易名为长沙地毯厂。年投产晴纶毛毯,更名为长沙毛毯厂,是湖南省生产晴纶毛毯最大的专业厂家。

湖南制药厂宿舍分南北两区,有楼房有平房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自建公助房。水瓶厂、搪瓷厂宿舍处于浏阳河路与德雅路相交的三角地带依山而建,与湖药宿舍相邻。

现邮电四巷即原邮电宿舍丁区,右侧依次为丝茅豆腐店、菜店、冲粮店摄影/刘曙文

日化厂宿舍建在丝茅冲综合商场对面,是丝茅冲的中心地带。为较好的安置上海内迁人员,日化宿舍是按高规格修建的。宿舍四面筑有围墙,大院内矗立八栋红砖三层楼房,红砖墙面清水灰缝平整划一。据说是省建六公司劳动模苊刘正良带队修建的样板工程。

(年老地图)

工业区新建商业

50年代初,长沙市零售公司在丝茅冲设立了黑石渡商店,供应日用生活物资,下辖黑石渡、砚瓦池、伍家岭、新河4个零售商店。因商店总店设在丝茅冲,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丝茅冲综合商场”。

图中二层建即为丝茅冲综合商场原建筑摄影/刘曙文

丝茅冲综合商场建筑约呈弧形,坐落在德雅路傍。商场正中部位上几级台阶就进入商场的大堂,大堂左侧大厅专卖糖果、糕点、水果等副食品,右侧大厅经营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商品,是当年丝茅冲的商业中心。大堂内上二楼还设有照相馆和商店办公室。

丝茅冲综合商场右侧拐角处就是丝茅冲饮食店,属长沙市饮食服务公司管理。饮食店的白案师傅谢功成臂力过人,功夫了得。常舞弄一30斤重的石锁,一甩、二旋、三抛接,使出“托塔”“穿针”“张飞跨马”“关公脱袍”等套路,看的人们眼花缭乱。我亲眼看见几十斤重的湿面团在他的手下挤压翻滚,托起摔下,却显得轻松自如。

丝茅冲饮食店原址摄影/刘曙文

丝茅冲综合商场后改属长沙市工矿贸易公司,原建筑仍在,只不过是分割成了多个小店铺由私人经营。

丝茅冲菜场、粮油店坐落在丝茅冲综合商场左侧。菜场是丝茅冲人气最旺的商场,新鲜蔬菜、干菜、酱菜品种齐全。蔬菜都是四方坪、鸭子铺的菜农刚刚从地里择办的时令菜蔬,鲜嫩得很。常常是刚上柜就一抢而空。

“三年困难”时期,米、油凭粮油证定量配购,粮食不够则瓜菜代。记得常在丝茅冲粮油店买每家限量配购的红薯,买回后得一个个的清理、削去腐烂的方能食用。由此也生成出了一句歇后语“粮店的红薯--够削(够学)”。

菜场隔壁豆腐店也得凭“豆制品票”购买,但也是丝茅冲人最爱关顾之处。店里的掌门师傅老彭师傅技艺精湛,打得一手好豆腐。尤其是白嫩嫩的豆腐脑,更是丝茅冲豆腐店的紧俏货,必须起早排队才买得到。

丝茅冲肉食水产店新建店铺设在日化厂宿舍下坡德雅路旁,两层楼建筑,一楼营业大厅宽敞明亮。肉食店鱼、肉、蛋等都凭票供应,逢年过节想多买一点还得凭“ⅹⅹ节供应票”,所以营业员个个都牛皮的很。那个年代形容优越职业的一句段子,说的是“白衣战士红旗飘,四个轮子一把刀”,所指的是医生、军人、司机,这个“一把刀”就是指肉食店的营业员。

丝茅冲煤店坐落在邮电宿舍甲区巷子口,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执票证购买的店铺之一。附近还有福安乡卫生院、丝茅冲药店。

中国人民银行丝茅冲储蓄所建在邮电宿舍丁区(今邮电四巷)左侧的小坡上,马路对面就是北郊工人俱乐部。储蓄所前栋营业厅整洁安静,顾客稀少。后院是办公和宿舍区。储蓄所有一位全国闻名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孙桐英。

年,孙桐英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全体职工大会上专题报告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中国金融》年18期还有专题报导。

中国人民银行丝茅冲储蓄所原址,今为中国工商银行德雅路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丝茅冲储蓄所原址摄影/刘曙文

省邮电车务站、线务总站和邮电局

德雅路在饮食店前分一条支路一直通向浏阳河,现在新修的车站北路正是沿着这条支路拓宽,穿过德雅路直达三一大道。支路上建有湖南省邮电管理局两个直属单位:湖南省邮电车务站和湖南省长途电信线务总站。

省邮电车务站主要承担全省邮电系统邮政车修理、改装工作。省邮电局篮球队的几位主力队员,如中锋老冯、神投手常胖子都在邮电车务站工作。省邮电队在长沙市职工篮球赛中屡屡夺冠。

湖南省长途电信线务总站是全省长途电信技术中心站和管理机构。60年代中期,学校曾组织我们观摩了在长途电信线务总站举行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技术比武,有爬电线杆、制作电线接头等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用绳索悬空吊着一根小圆钢,须用钢錾和榔头悬空錾断。

首先出场的是一位青工,只见他左手握着钢錾右手挥舞榔头,对着小圆钢使劲的击打,可是圆钢在空中像打秋千一样晃动,裁判笑着摇摇头,示意他下场。我看着心里也纳闷,这么晃悠悠的摆动着,怎么能錾断?这时又上来一位师傅,他看了看悬吊着的小圆钢,冷静地用左手握着钢錾抵住小圆钢,右手挥舞榔头,使劲的向小圆钢砸去,小圆钢应声断成两截。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不但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比技巧和应变能力。

丝茅冲邮电支局坐落在邮电宿舍靠德雅路旁,门前有一块小草坪,营业厅大门左侧墙上建有一报刊栏。那年代私人订阅报纸的极少,关心时事的人们一般都是聚集在这个报刊栏下看报。

丝茅冲邮电局在邮电社区左侧,丝茅冲煤店在右侧摄影/刘曙文

看报的人群中,有一位白发老者看得格外专注,他就是曾任湖南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已退休的湖南省邮电管理局总工程师王钧。王钧解放前任交通部长沙电讯中心指挥局局长,年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派员刘梦夕指派曾架设地下秘密电台,供四野特派员与驻扎在武汉的四野总部直接通报,为长沙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有趣的是,我们在邮局外经常听到营业厅里传出夹杂着阿拉伯数字的奇怪话语声“两五洞四,四六三四,洞狗三两,幺三六拐,洞怕三四…”,听得我们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听在邮局工作的家长们解释,我们才知道这是在向中心局传递电报,那些奇怪的语言,就是为保证电码数字不会被误传而使用的代码。

电报代码十个数字读音成:幺两三四五六拐怕狗洞。上述五组代码翻译成文字就是“春节回家吗”。在电话普及的年代,这种民用电报早已销声匿迹了。但是至今人们仍习惯将1读为“幺”,如读成“幺39”,读成“幺幺0”。

年,丝茅冲邮电支局分配来一位湖南省邮电学校毕业生章干泉,多年后章干泉先后担任了长沙市电信局局长、党委书记、湖南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邮政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也为这个当年偏远的丝茅冲邮电支局增添了光彩。

舟桥84团

与中国人民银行丝茅冲储蓄所一墙之隔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舟桥84团,其前身是东北野战军工兵1团,曾赴朝鲜参战,战后回国驻防湘潭,年移防长沙丝茅冲。

原舟桥84团营房,现为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家属区摄影/刘曙文

年8月,世界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就出生在这个军营。

军营依浏阳河畔而建,沿街均用水泥桩柱铁丝网围住。舟桥部队是担负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专业利用特种舟桥器材架设可行驶汽车、坦克的浮桥。当年驻守在丝茅冲营区的舟桥84团,经常在浏阳河上进行架挢训练。

我们也常结伴站在黑石渡礁石上观看解放军战士进行架桥训练。在湍急的河水中,解放军战士们奋力将一只只小舟拼接固定,浑身透湿全然不顾。不一会功夫一座浮桥就搭建好了,然后几辆军车快速驶过浮桥。一声令下,浮桥又飞快地被拆除。我们看得目不暇接,久久不愿离去。

舟桥部队进行架桥训练(网络图)

年3月,哈尔滨工程学院部分院系南迁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舟桥84团丝茅冲、九尾冲两处营房全部移交给长沙工学院使用。年7月丝茅冲营房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家属区,年并入国防科技大学,现为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家属区。

长沙工学院老大门(网络图)

其他配套建设

黑石渡职工联合保健站

黑石渡职工联合保健站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和中医科、还设有住院部。虽是保健站可是医生却都是专业的,有的甚至是那个年代长沙市知名度很高的医生。医院,是一座功医院。

拆除后医院原址摄影/刘曙文

北郊工人俱乐部

长沙市北郊工人俱乐部,年建于北区德雅路原号。开始仅有一座剧场,后来设施逐年增加,建有灯光球场、儿童乐园文化茶室、健身房等,详情请参阅《难忘北郊工人俱乐部,长沙北郊人曾经的乐园》。

北郊工人俱乐部原址摄影/刘曙文

黑石渡工厂联合子弟学校

黑石渡工厂联合子弟学校是由北郊所驻13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上世纪50年代建校时校区设在德雅路边湘药巷口,与北郊工人俱乐部隔街相望。

湘药巷右侧是北郊工人俱乐部,左侧是黑石渡工厂联合子弟小学摄影/刘曙文

黑石渡联合子弟学校体育老师张振国年青帅气,曾是雅礼中学足球队主力。他执教的子弟学校足球队在北区小学生队中也是强队之一。省少年业余体校的足球教练常在比赛现场观摩,挑选业余体校少年足球队的小选手。我有幸也被教练选中了,从此参加了省业余体校少年足球队的训练。

虽然子弟学校足球队未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学校也有过湖南省第一的记录,那就是湖南省第一例试管婴儿的父母章如龙、虞静雯都是黑石渡联合子弟学校的学生。

在黑石渡联合子弟学校培养的工厂子弟中也有不少日后有建树者:

湖药子弟黄秀娥;长沙市政府顾问、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兼局长;

日化子弟张国增,长沙市市电业局长、湖南省送变电公司党委书记;

日化子弟顾兴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免疫学博士后;

邮电子弟姚斌湘:湖南省电力公司纪检书记、工会主席;

邮电子弟邹敏讷;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

湖药子弟戴介之:湖南省水利学校校长;

湖药子弟周才坚:湖南制药厂副厂长;

日化子弟肖思宇:年以全国总分第一名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老街换新颜

上世纪70年代,长沙市政府开始规划修建车站北路。年,车站北路全线贯通。新修的车站北路栏腰截断丝茅冲老街,形成车站北路与德雅路十字交叉路口。

丝茅冲老街一段摄影/刘曙文

新建地铁3号线丝茅冲站屹立车站北路边,彻底改变了丝茅冲老街的原貌与格局。

地铁三号线丝茅冲站,右侧即原日化宿舍摄影/刘曙文

丝茅冲老街部分建筑己被拆除,新的建筑群正在紧张施工。

昔日丝茅冲老街景象不再。迎来的将是都市化的丝茅冲新街。

参考文献:

《长沙市志》、《长沙市郊区志》、朱氏宗亲网

END*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刘曙文,编辑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添加城小忆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