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管氏历史,讲管家故事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处湘赣边界,偏北。浏阳古属荆州,因县城位于浏水之阳而得名。东汉建安十四年(年)析临湘县地始置刘阳县。 浏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千年古县”;浏阳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有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蒸菜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美誉,是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市)。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与湘、鄂、贑三省交界,毗邻长沙市。平江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东汉末年设县,后唐定名平江相延至今,建县历史多年。 历代平江人秉承屈、杜骚风,文人蔚起,才士笃生,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平江英才辈出,将星璀璨。这里更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曾发生过“三月扑城”、“平江起义”、“平江惨案”等重大革命事件,也是全国三大将军县之一。 浏阳、平江地理位置图 01 湖南平浏管氏支派情况概要 在湖南平江与宗亲们合影 名称:湖南平浏管氏。 郡望:平昌郡 堂号:平昌堂 始迁祖: 本支奉管叔鲜为一世祖。 奉五十九世祖管伸(唐贞观年的石马公)为金陵派始祖。 奉九十三世日昌公为浏阳始迁祖。 奉九十二世玉楼公及其堂侄应辉公、应捷公为平江始迁祖。 日昌公,字仪,号勤创,奉直大夫,康熙十年生人。 玉楼公,字金振,号中和,从九加捐同知衔,康熙十六年生人。 应辉公,字淑,太学生,康熙六年生人。 应捷公,字敏义,号涵,诰授武翼大夫。康熙十三年生人。 落籍地: 清康熙年间,日昌公自广东梅州蕉岭县高思镇迁浏邑东乡达浒石田三板卫立业。 康熙五十年,玉楼公携堂侄应辉、应捷,自广东潮州府大埔县阴那坑迁湖南省岳州府平江县各自立业。 迁徙与源流: (平浏合修的《管氏族谱》为大宗族谱,记载了从轩辕黄帝以下的世系,对梅县、大埔两支管氏的源流,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此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各地旧谱》均为管氏先祖们的心血,笔者仅作转述、注解和比较,并不代表《总谱》的观点。) 自轩辕氏至周文王,共十九世。 管叔鲜为周文王第三子,为管氏一世祖。 管仲未在本支源流内,与管仲同年代的齐国大夫管至父为十六世。 汉初管少卿为二十五世。 三国时期的管宁为四十三世,管辂为四十六世。 金陵派始祖管伸为五十九世。世居金陵,唐贞观八年()生人,参加过唐高宗时对高丽的白严、安市之战,后镇守福建,再迁守浙江龙泉。(笔者注:另有罗湖管氏,为师仁公子孙,世系完整,成谱较早,初稿曾同龙泉(剑川)管氏合谱,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根据罗湖《管氏族谱》,石马公管伸为叔鲜之六十七世,生卒年月不详,于唐昭宗景福年(-)授威胜军节度讨击使。对比来看,两者世系完全不同,年代相距约年左右。) 赣州始祖明仲为六十五世。唐德宗建中二年()生人,唐穆宗长庆四年()抚镇山东兖州,因李希烈之乱,避仇虔州(今江西赣州)落业。 宁都始祖宣教为六十七世。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生人,唐武宗会昌元年()因兵乱迁虔化(今江西赣州宁都)。 带源始祖大连公为七十世。唐昭宗景福元年()生人,唐明宗天成二年()落业带源(今宁都肖田带源村)。 韫固公为七十一世,大连公长子,随军征战广东。此后分为两个流派: a、珍宝公流派: (笔者注:根据我们了解,此派同梅县管氏源流有较多相似之处) 韫固公长子珍宝,后晋天福元年()生人。葬带源。(笔者注:带源族谱记载,珍宝公为韫琛公子,而非韫固公子,其余信息完全一致,应为同一人)。 富十三郎为七十九世,葬于长桥。(笔者注:带源族谱记载,富十三郎绍兴丁卯年(),由宁都竹坝迁西陂,宋乾道五年()再迁南粤,“后启迹龙溪。。。葬长桥茅仙大路嘴上牛形。。。”,小地名暂无考,应由此迁广东当无疑。) 千一郎为八十一世,宋紹定元年()生人,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殁,葬宝安沙市(小地名暂无考),皇庆二年()迁葬广东高思。 梅县始祖百三十四郎为八十三世,宋咸淳十年()生人,葬于程乡县(今梅县、蕉岭一带)。(笔者注:族谱在此,对百三十四郎作为梅州各派始祖的现象,也很费解,做了一些分析和猜测,另文详述。) 浏阳始迁祖日昌公为九十三世,康熙年由高思迁浏邑(今湖南浏阳)。 b、珍玉公流派:(此派同大埔源流相似) 韫固公次子珍玉,落业广东,宋仁宗明道二年()葬于潮阳县(今广东汕头潮阳区)。子溪公,珍玉公长子,宋英宗治平二年()葬于大埔(今梅州大埔)。 大埔始迁祖开宏公(三三郎)为七十八世,宋宁宗开禧二年()生人。原居带源,后移居宁化,因避兵乱逃至黄兰(现属广东大埔)落业,生九子。(笔者注:三三郎之父启福公葬于大埔,三三郎何时由大埔回迁带源没有记载,原文对带源村的记载为“于都县带源乡”,疑有误。带源族谱相似的记载,有三三承事,宋绍兴年间(-)有由带源迁福建牛角湾,为福建羊岗坝及宁化五都之始迁祖。两者年代及墓葬地均不同,应非一人。) 大埔英雅分迁祖木养公(念九郎)为八十四世。明洪武二十三年()生人,因入赘郭家,落业水兴村。平江始迁祖玉楼公为九十二世,清康熙五十年(),携房侄应辉、应捷兄弟由英雅迁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今属湖南平江县)。 分迁情况: 日昌公于康熙年由高思迁浏邑东乡达浒石田三板卫立业。 玉楼公于清康熙五十年(),携房侄应辉、应捷兄弟由大埔英雅迁湖南岳州府平江县各自立业。 玉楼公迁南乡新江麦田州上落业。 应辉公迁南乡马嘶坑东岸蟹形屋场立业。 应捷公迁东乡高段居住。 行辈字派: 按光绪庚子年平浏合谱所制,从九十二世开始,行派为40字: 玉应廷麟亮、魁元伟仕传, 忠良能辅国、重开万世恩, 儒业光前代、诗书启后贤, 熙朝丹桂茂、德厚永绵延。 现存文化遗产: 1)族谱: A)《光绪庚子合修·管氏族谱》,光绪二十六年(),木活字版,共十卷,现存卷一(一册)。 平江、浏阳合修《管氏族谱》 B)《民国二十五年丙子管氏族谱》,年,木活字版,十卷全。(上海图书馆有相同版本收藏,存5册,佚5册,上图索取号-)。 平浏合修的民国版《管氏族谱》 C)年平江、浏阳、万载三地合修《管氏族谱》。 D)万载《管氏族谱》,民国四年()木活字版。 万载《管氏族谱》 2)祖碑: A)平江始迁祖玉楼公祖墓、始祖妣管母沈氏墓,均年修建。 玉楼公墓全景 管母沈氏墓全景 B)平江二世祖应兴公祖墓,嘉庆四年()重修。 应兴公墓全景 C)五品赏戴君禄公墓,年重修。 君禄公墓全景 3)祠堂: A)平江管氏宗祠。旧祠在年大水中倒毁,仅存祖先牌位及香案。年另选新址,由平江管氏合资重建。目前,平江、浏阳、万载之始迁祖的灵位,均在此供奉。 平江管氏宗祠全景 B)万载管氏宗祠。内有祖传的平昌堂匾额、管氏宗祖神位及对联。为手书作品,年代不详。 万载管氏宗祠全景 万载祠堂内的祖传匾额、神位及对联。 宗亲组织: 暂无统一组织。 02走访花絮 管银根九芝堂江西省总经理,在医药行业闯荡十多年,年纪不大,能力不小,一直关心支持宗亲事业。我们前年走访江西时,就得到了银根兄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本次走访平浏,他又在百忙之中返乡陪同,兄弟情义,让人感动。 两次走访均劳银根兄弟相伴 图为在银根兄豪宅前合影留念 管集林夫妇是江西万载管氏的领头人,夫妇在巷里以加工面条为业,产品行销周边地区,供不应求。夫妇俩从来都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在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是令人羡慕的一对。 管建清是平江管氏的领头人,为宗亲事业常年奔波,为我们的走访做了周到的安排和准备,帮助我们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此地的走访任务。 管传发等宗亲专程从浏阳赶来平江,代表浏阳支派迎接我们的走访,他们还带着族谱,向我们介绍浏阳管氏的情况。图为传发宗亲代表浏阳宗亲讲话。 平江宗亲们迎接我们来访时的盛大场面 管氏宗祠内景 上香祭酒,祭告先祖。 好兄弟,一家亲。 在宗祠前与浏阳宗亲代表管仕明、管传发、管建强、管建楚等合影留念。 与宗亲们合影 乡村女子军乐队的精彩表演 农家管氏的中堂 这位年轻人就是宗亲群里鼎鼎大名的“管不着”,年纪虽小,却也算事业有成,一直都是管氏活动的积极分子。听说我们走访他的家乡,只为匆匆一面,也要专程从外地赶回来。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管氏文化传承的希望。 热点导读 桂湘鄂第十四站一武冈、祁东、常宁、邵阳 桂湘鄂第十三站一遂川 第三届“桂林阳朔管氏亲情游”开始报名 江西丰城巷里管氏宗祠重修竣工庆典邀请函 写管氏历史,讲管家故事。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