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对皮肤和肌肉都有好处的食疗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shiliaodaguan/m/28900.html
浏阳习俗“事死如生”,又说“亡者为大”,最重慎终追远,对故去的亲人带着一种敬重与怀念,这丧葬风俗也就发展得完整而且独特,沉重而又不失热闹,甚至于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叫做“白喜事”。具体的丧葬仪式在东南四乡略有不同,从送终、撤帐、罗拜、焚化钱纸、哭泣哀起,到请水、洗沐、装殓入棺、烧烟包、吃“眯眼饭”、“通路”,再到正式治丧,先行“成服礼”,然后宰牲、朝奠、洒净、雪愿、午奠、告庙、化冥、夕奠、赈孤、招魂、堂奠、客奠、家奠、遣奠、祭舆、路祭、祀后土等,内容非常复杂,讲究多多,南乡打祭作兴唱牌子、歌诗,北乡作兴唱夜歌,各地习俗不同,儒释道做法不一。大体来说,整个丧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送终、入殓、守灵、安葬等几个阶段。

(摄影:萧行敏)

一、送终父母病危时,儿女不能远离,在外面的子女要通知回家,聚集床前谛听遗命,谓之“送终”。“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何况是至亲的长辈家人,这临终的嘱托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还有生前向老人借了钱财的,就赶紧将账还上,并且与老人说清楚。临终的老人得了钱财,往往偷偷塞给生活最为困顿的满崽或是满女,这个叫做“爷娘最痛无用崽”。一般将后事交代完整了,出门最远的亲人也终于赶回来了,这老人也就两手一撒,真的走了。民间讲究为父母送终。老人最忌临终时身边没有亲人。父母临终时,子女全部在身旁,是最有福气的。若某一直系亲属故意不参加送终,则被认为是“不孝”。临终忌死在偏房、偏室,民间认为在正房落气也是一种福分,即所谓“寿终正寝”。民间有儿孙抱老人于胸前“接气”的习俗。老人落气的时间,忌讳在“重丧日”“空亡时”。“重丧”,即老人的生辰与死辰相克,老人死后家里或附近邻居还要死一个人。俗话“死日犯重丧,百日有人亡”。犯重丧则在出殡时用一面镜子照射棺木,意为两棺。“空亡时”死人则“空”六十年。为了避凶就吉,民间常给临死老人灌服高丽参或西洋参汤,并不断呼喊死者,俗称“吊气”。为了确定死者是否已停止呼吸,常用一小撮棉花置于临死者的口鼻以检验是否有呼吸,若棉花停止跳动,始可称卒。老人落气后,民间有放“落气铳”的习俗,告知乡亲邻里老人已亡故。所谓铳,并非鸟铳,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三眼铳”,其一端为木柄,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黄土和引信,对天燃放。亲友闻噩耗自动帮忙料理,所谓“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亲人在床前焚烧三斤六两纸钱,谓“烧落气钱”。还要烧纸扎的轿子和轿夫,叫“烧起身轿”。将病榻上的枕席、稻草和“烟包”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烟包,是用稻草编扎成的圆柱形把子,碗口粗细,按死者年龄,多少岁就用稻草扎多少箍。二、报丧孝子头系苎麻,分别向叔伯、舅父下跪报丧,受拜者不分长幼,屈单膝表示回礼。若父亡先去伯父叔父家报丧,若母亡先去舅父家报丧,俗语“娘亲舅大,爷亲叔大”。到舅家报丧,要先在屋外鸣铳,再径奔正厅,点烛伏泣于舅家祖宗牌位前,待长辈掖起,再禀报详情。平日不孝敬父母者,舅家任其长跪于神龛前,接受训责。其他亲戚,一般只需托人告知。三、入殓入殓,又称“入棺”“上材”。入殓之前有给死者抹洗的习俗。抹洗用的水,要到井边去“请水”。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井畔,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每舀一杯,敲一下锣。打水归,加贡香煮沸,凉后抹洗尸体,俗称“沐尸”。有“前七后八”的说法,即胸部抹七下,背部抹八下。沐尸后,趁尸体未寒之前穿上寿衣鞋帽。寿衣件数取奇数,有上七下八的说法,即上身穿七件下身穿八件。也有男单女双的习俗。一般男的着青色长衫,女的多襟衣,以红绸为外衣。男戴唐巾帽,女戴凤冠,脚穿寿鞋布袜。若死者上辈健在,里层须穿一件白色衣裤,表示为长辈戴孝。裤袜大多一层,头帽不用帽檐。鞋子做法特别讲究,用黑布剪十五块小圆片,鞋面糊七块,鞋底糊八块,另加一朵布莲花,取意“上七下八,脚踩莲花登仙果”。还有寿衣先由孝子一一穿热后、再给死者穿上的习俗。若死者是女性,“沐尸”时须请舅家查视死者遗体,认定是否正常死亡。棺置正厅。在外身亡的,则禁止入厅,只能在屋外搭棚停棺。如谭嗣同在北京殉难,遗体运回浏阳之后,不能回大夫第家中,只能在谭氏家庙门口停灵治丧。棺材俗名“料”,或吉称“长生”“寿器”“千年屋”。“料”有箱式、荷叶头两种。有的用内外两棺,一般内棺为陶质,外棺为楠木、柏木、檀木或杉木制成。普通人家仅用一陶棺或杉木棺,赤贫者有用木板临时合的。有的在生前若干年即准备了寿器,用漆内红外黑油封多次。棺木底层要铺垫石灰、木炭吸潮,灰上铺以皮纸,上盖寿被,少至3张,多至9张,要取单数。死者入殓所穿衣服鞋帽、所盖“寿被”,一般由女儿置备。棺内四周,置放儿女的旧衣服,以示永不分离。纸上再垫红布三角形枕头,内装已焚化的三斤六两纸钱灰,上画一公鸡。由道士在棺木旁边扫魂,将“死者阴魂扫进去,生者阳魂扫出来”,死者才能入棺。入棺后,在死者耳内塞一根灯草,以示后人聪慧,再用一块手帕盖住脸,盖上红色寿被。有“入棺分针”之俗。“分针”是用尺子准确量出棺木两端的正中位置,拿根小麻线从两端的正中位置通过,小麻线上穿口缝衣针,将尸体摆正到其鼻尖对正针尖为止。意为老人亡灵保佑各房子孙兴旺发达。若尸体摆得不正,可能引起死者儿子之间的纷争。故“分针”时,舅爷到场并赠吉语:“黄金落窖,房房发达,千年兴旺,万载兴隆。”死者入棺后,儿孙等各剪一片衣角放入棺内,并适量放人死者生前喜爱之物。有的地方左手持一根象征马鞭的竹条,右手持一把折扇,一副出远门的样子。有的一手握桃条,一手握饼,意即黄泉路上防恶鬼、喂恶狗,避免受到伤害。有的嘴巴里含上七粒生米,有的削出一些金银的碎屑抹在牙齿之上。一乡一俗,不尽一致。封棺要选择时辰,一般请风水先生掐算确定。封棺时往往有某年出生的人需要回避,否则会“中煞”。封棺之前,亲友与死者见最后一面,痛哭流泪,极为悲伤,但忌眼泪滴入棺内。封棺一般用三个码钉,由亡者的子孙用秤砣锤入,据说锤得越快越好。封棺后,将斧子搁置棺盖上“压煞”。封棺后在棺木前点长明灯,并立起神主灵牌。封棺之后,不能再将棺木盖打开。“上材”后,棺称灵柩。若母亲死亡,生前有儿、媳不孝敬者,舅家有权责令其跪于灵柩前,表示认罪后,方能起身。封棺当晚,需要“通路”。“通路”也叫做关灯,用油香或者油灰顺着大路一路点燃,礼生引领着孝子执着亡者牌位和相片,敲锣打鼓一路走过去,走一圈再回家。夜幕下,一条火光的长龙从孝家延伸到田野中间大路的转角,有一种难得的热闹景致。(未完待续)刘正初

赞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