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3981.html

舅舅建房记

刘辉

(一)

舅舅第一次建房,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那时,我很小。记忆中,外婆和外公强烈反对,理由是没有钱,吃饭都成问题,还欠生产队的账,拿什么建?

那时候,舅舅一家住在赤马芳坪罗家祠堂里,祠堂空阔而幽静,大大小小的房间有好多,庭院深深,一群群麻雀在里面飞来飞去。许多泥蜂在墙壁上钻出一个个的孔,嗡嗡地进进出出。因为岁月的久远,好多墙壁上有着深深浅浅和长长短短的裂缝。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舅舅家只有一盏煤油灯,晚上点早了灯或者灯芯太长都不可以,因为那样会浪费煤油,家里没有钱买。在好大的祠堂中灯火如豆,周围都是漆漆的黑向人压过来,幼年的我除了怕,还是怕。

舅舅要建房,他就开始了行动。用木板做了一个模具,每天从生产队收工后,他就用模具倒泥巴砖,一块块四四方方的泥巴砖在他的脚下正规正矩却又风生水起地产生。那些日子,舅舅仿佛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采取跟别人换工的办法,请朋友和他一起挑地盘子,砌墙。有时夜深了还会推着土车子,带我去十多里远的地方拖条石,做墙脚,我帮舅舅作伴,也帮他推车子。

月色朦朦下,我和舅舅一长一短的身影倒卧在地上,寂寂地向前。木工是舅舅的舅舅,也就是外婆的弟弟。知道舅舅家没有钱,基本上都是义务帮工。泥水匠也是亲戚,工钱都是象征性的给一些。尽管这样,还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房子做了起来,有八大间。

我在新房子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与青年,直到我考取大学,舅舅还在还账。印象中,经常有人来问账,尤其过年的时候特别多。舅舅没有地方搞到钱,这时候他就老实地蹲在一边,默默无言吸着他自种自制特别杀火的喇叭筒土烟。外婆一边泡茶招待客人,一边说尽了好话,请催账的人宽限点时间。或许是因为一直还不清账,舅舅的性子很急,脾气也大。跟他在一起做事,稍微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经常砸家里的东西,我好怕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地怕。

(二)

舅舅第二次建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舅舅给我写信,信中说准备建房子,因为村上好多人都建了红砖房子,他也要建。我对舅舅建房,表示支持。现在生活变好了,舅舅是应该改善一下居住条件。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分配在外省工作,工资不高,又刚刚结婚,加之集资建房,根本就没有什么存款。但我还是对妻子说,舅舅建房肯定要借钱,如果他向我张口借钱的话,一定要借。妻子知道我与舅舅的感情,通情达理地说:当然要支持。

果然不久,舅舅打电话给我,表示做房子还差钱,希望我能够借一点给他。当我将一万块钱交到他手上时,他马上给我打了一张借条。我说:舅舅,你这是干嘛呢!他说:亲兄弟明算账,借了钱当然要打借条。后来我知道,舅舅建房其实手头只有一点点钱,大部分都是借的。不仅跟我借了,还跟我大姐以及他的老丈人等亲戚借了钱。

舅舅盖的新房子是两层的楼房,或许为了节省,下面一层砌的是实砖,楼上砌的是空心砖,屋顶依然盖着瓦,而且红砖都是舅舅自己烧的。虽然如此,进行粉刷和穿衣戴帽之后,在周围的房屋中依旧算得上很风光和上档次。

舅舅圆了他的楼房梦,常常搬把椅子坐在大门口,望着远处的山峦,抽金泊纸装的白沙烟,有人从他家门口过,他都会散上一根白沙。尽管建房欠了几万元钱的账,第一次建房磨炼了他,压力也是动力。

舅舅承包了村上许多荒芜的田,春种夏收。外婆和舅妈在家里养鸡鸭和猪,猪每年都要出几栏。外公虽然眼睛几近盲人,也天天扛着锄头,一样下田,和舅舅一起劳作。每次我回到舅舅家,成群的鸡鸭,欢快地四处嬉戏奔跑,猪栏里几头肥大的猪争吵不休。鸡声,鸭声,猪的吵闹声,声声入耳,犹如协奏曲热闹了庭院,空气之中弥漫着丝丝的粪臭香。

我离开的时候,舅妈总会热情地抓一两只鸡包两包鸡蛋塞给我,然后歉意地对我说:借你的钱,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还上。其实,我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舅舅还钱。因为父亲的早逝,我是跟着外婆外公舅舅长大的,他们虽然没有给我生命,却给了我精彩的人生。与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相比,钱不算什么。但是,舅舅、舅妈却记着,好像是五年以后,就把钱还给了我,而且,还提出要给利息,我当然坚决地拒绝了,舅舅和舅妈就是这样朴实的人。

(三)

舅舅第三次建房是大前年,这一次,我表示了反对。理由是舅舅的房子并没有落后,现在又建房,纯粹是折腾。再说了,舅舅的年纪也六十多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好不容易还清了上次建房的欠账,正好休养生息,安度晚年。如果确实想做房子,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务留给子女,让他们去努力。但是,我知道舅舅的性格,一旦认准了的事,打定了主意,就不容易改变,即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于是,我准备着舅舅开口,再一次借钱。

时间就是这样,在平平淡淡中悄悄地流逝。中间我回过两次赤马,没有什么动静,我以为舅舅采纳了我的建议,对做房子的事偃旗息鼓了。不想两年过去,舅舅的新屋在无声无息中拔地而起,四层楼的洋房,居然没有借钱。

原来,这几年舅舅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他北上东北,南下三亚,学会了做铝合金窗,蓄水桶,做葫芦围墙。由于舅舅技术好,吃得苦,为人又踏实本分,有时还会搞一些小小的技术革新,帮老板节省成本,做出的东西美观好用,深受客户的喜爱,虽然同去务工的人中数他年龄大,老板却特别地喜欢他重视他,尽量拿工程给他做,还带他出国去东南亚做事。一栋楼房的钱,就这样被他赚了回来。

我是在惊讶和兴奋中,走进舅舅的新楼房的。

楼房外观有点像城市流行的别墅,却又带点异国风味,显得大气而时尚。楼房前面一个很大的院落,栽着几棵桂花树,阳光下,微风中,飘着淡淡地清香。房间的地面贴着大理石,现代厨房,太阳能热水器,宽大的液晶电视,一切与城市市民家居没有什么两样。

车库里停放着一辆比亚迪小车,阳光洒落到院中,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显得详和与安逸。舅舅戒了烟,他告诉我:现在没有养猪了,因为养猪污染环境。鸡鸭做了一个篱笆圈起来喂,不能让它们到处乱跑,乱拉鸡屎,那样不卫生。现在的农村生活也与城市一样,垃圾要送到垃圾站去,也和城里人一样讲究养生和低碳。站在四楼的阳台,微风轻抚着我的脸庞,不禁感到神清气爽。放眼望去,远山与蓝天相接,一条宽阔的公路,在一簇簇的楼房中穿过。每天,当太阳升起,舅舅就是从这里走向远方,谋划他的生活。

夜幕降临,舅舅家门口的公路上,路灯齐亮。空旷的田野,宁静的乡村,灯光从一栋栋楼房的窗口探出笑脸,装点这梦一般的世界。有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穿透茫茫的夜空,不绝如缕充满节奏地传来。

舅妈吃了饭,洗好碗,换一身衣服就出了门。我以为她去打麻将,却是去跳广场舞。舅舅自己搬出一个手提电脑,原来在外面打工,他学会了上网。如今他开了一个网店,专门卖土鸡土鸭、土鸡蛋、翻薯片、有机米等农村的土货,上个月就赚了两千多。舅舅说年纪大了,在外面奔波有点力不从心,城里人现在都喜欢吃乡下的土货,他把这些土货从网上卖到城里去,也算是“互联网+”吧。

“互联网+”这样的新鲜词从舅舅的嘴中嘣出来,我不禁觉得好笑。只是这笑充满着惊讶与赞许,敬佩和自豪。生活如书,不知不觉中就会翻过许多章节,就会发生一些无情或者有情的变迁。岁月向老,灯光下,舅舅的头发白了,额头的皱纹深了,却多了成熟、从容与睿智。在每一次生活的变迁中,舅舅执着地追求,乘势而上,最终梦想成真,生活就是这样在奋进实现着华丽的蜕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