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用一到三节课解析的授课方式,尝试用一节课时间学习围绕同一议题选择的多篇文章,这是群文阅读的表现形式。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模式。浏阳作为全国首批群文阅读试点县,“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市22所中小学校迅速铺开,已形成一定规模,成效明显。 ☆ 新型课堂 ☆ 40分钟学习四篇文章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抛出问题。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那芦苇和橡树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老师再次抛出问题。 “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学生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我们学习的《陶罐和铁罐》《芦苇和橡树》《蚂蚁和屎壳郎》《白兔和月亮》这四则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来说明某个道理。”老师总结道。 一节课,四十分钟,学四篇课文,这在两年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老师们不敢做的事情。而两年以后,在浏阳人民路二小三年级20班的语文课上,校长谢光友就把这件事做成了。 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谢光友巧妙地将其他三则同样运用对比手法的寓言故事融入进来,除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帮助他们迅速掌握这四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外,更是扩充了学生们在一节课内的阅读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谢光友用四十分钟教四篇文章的新型授课模式,正是群文阅读的生动演示。 ☆ 实践成效 ☆ 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年,市人民路二小成为浏阳市首批“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校。 为了让“群文阅读”在人民路二小生根发芽,学校除了请专家进校园进行讲学、指导外,更是走出去进行观摩、培训,全方位地了解“群文阅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同时在三到六年级中全面实施群文阅读新型课堂,保证学生每两个星期上一节群文阅读课。 集全校之力,发展群文阅读,成效显著。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它不仅仅加大了教师的阅读量,提升了教师思考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更为可喜的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的价值观也在随着阅读量的增长不断修正。人民路二小年被评为“全国群文阅读基地学校”;年被评为全国群文阅读十大示范基地。 除了这些荣誉外,最让谢光友开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年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更是排在一中辖区三十余所小学中的第三位,“不可否认,群文阅读功不可没”,谢光友说。 ☆ 教改推进 ☆ 22所中小学成为试点 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为万字,初中生的阅读总量为万字。若想靠单薄的教科书来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力所不能及。为此,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首批群文阅读试点县,浏阳市目前共有大瑶中学、文光中学、古港中学等六所初级中学,人民路二小、黄泥湾小学、浏阳河小学等22所中小学成为我市“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项目首批实验学校。 “群文阅读的开展,提升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在国家、省市级获奖的优秀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在增大了他们阅读容量的同时,让他们的阅读思维得到训练,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市教育局教科所李小葵老师说。 目前,浏阳市中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成功做法除了被推广到娄底、芷江、株洲等省内城市外,更是被送到福建、河南等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开了语文教改的另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