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蚌壳精舞,是流行湖南湘东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蚌壳精舞由一男一女(有时为增加乐趣也加一逗蚌壳精的小丑)表演。女的浓妆艳抹,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壳内。蚌壳用彩纸(或彩绸)糊成。男的肩背鱼篓、手拿鱼网,一心想得到躲在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双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着迷人的表演。

女的背上背两张能开合的大“蚌壳”,男的扮成渔夫,戴无顶草帽、穿草鞋、腰挂鱼篓。表演中,渔夫要网住蚌壳精,蚌壳精却戏耍渔夫。

渔夫的表演幽默诙谐,基本动作有“撒网”、“拉网”、“摸蚌”、“踩水”等。动作具有戏曲特点。蚌壳精的表演优美、含蓄,基本动作有“交叉步”、“走步”、“磨壳”、“夹壳”等,动作舒展流畅,步法轻盈;两人的配合动作有“夹头”、“夹臀”、“并壳”、“过蚌”、“滚毛”等。 民间文艺形式都有其历史背景、文化土壤,以玩蚌壳精舞为例,虽是不起眼有一枝民间艺苑小花,我们却从荆楚文化中能找到其根源。“洞庭湖有巨蚌如舟,深夜帆展一亮,往来烟波间,吞吐明珠,与月争辉。渔者百计取之,卒莫能得。”(见王象之(宋)《舆地纪胜》)这自然是一则传说,浏阳的蚌壳精舞,则是以艺术形式对传说进行的演绎。

它以哑剧、舞蹈式的表演,叙述了一项短小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渔家少年下湖捕鱼,不料巧遇一只硕大的蚌,春和景明,阳光灿烂,那只硕大的蚌朝着和煦的阳光,蚌扇一开一合,惬意极了。渔家少年悄悄近前,哟,好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少年决心逮住精灵,把姑娘背回家去。蚌壳精发觉这位捕鱼少年并非恶意,便故意与少年斗趣逗乐。最后,还是少年巧于周旋,将蚌姑娘背回去了。

一女身着较为紧身的红色丝绸彩衣,头饰缀以小花,浓施粉黛,以体现天然玉姿,纯朴姣好。背负蚌壳,外壳为深、浅相间的绿色,酷似蚌壳纹带,内壳为黄色,左右各镶一面不大的圆镜,蚌壳开合起来,迎着光亮,熠熠生辉,颇具神话韵味。

玩蚌壳精,是男角、女角供助形体动作的戏曲武功的表演完成的。特别是扮演渔家少年的男主角,从他一出场,发现一只大的蚌,到背上蚌壳精表演结束,要用上“前滚翻”、“后滚翻”、“扫堂”、“倒立”、“蹦地”等一系列戏曲武功。不留神,他的头被蚌壳自颈部牢牢夹住了,蚌壳精在锣鼓声中,夹住渔夫时进时退。正当渔夫反向用力时,蚌壳忽地张开来,渔夫好一个后滚翻,表现“脱险”了。谁知,渔夫又不留神,被蚌姑娘夹住了屁股,他拼命地想脱身,在与蚌姑娘的进退之中,再次被蚌姑娘戏弄了,蚌壳猛地一开,渔夫好一个前滚翻,既是脱险,又是胜利。

渔夫和蚌壳精相互逗趣,蚌壳扇动,蚌壳精秋波频传,满目含情,则用“矮子步”、“蹦地”等武功,与蚌壳精相呼应,表现自己对蚌壳精的爱慕。“蹦地”,渔夫以身躯贴近地面,又臂曲肘以掌着地,双脚并拢以脚尖构成支撑,以内功一蹦一蹦地横向水平移动。此时,渔夫面向蚌壳精还要作出种种表情来,这种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浏阳集里街道办事处平水村一群大伯大妈的蚌壳精舞,以其神话色彩,活泼、诙谐、欢快的艺术风格,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之一。

扫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