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浏阳,除了名声在外的花炮就是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浏阳河》了。 许多人熟知《浏阳河》,却又对它感到陌生。 一年四季,清晨与黄昏,这条贯穿潇湘大地的河流究竟有多少副面孔,也许罗文浏的照片,能带你重新认识歌曲之外的浏阳河。 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的浏阳河,全长.8公里,哺育着浏阳市、长沙县共40多个乡镇,就像是大围山流下的一行清亮的眼泪,纯真而又多情。 浏阳市摄影家协会顾问罗文浏老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浏阳人,自年拿起照相机,他的镜头就从未离开浏阳河。本期潇湘胜景,我们将跟随老罗的镜头,去游弋那条曾听过很多次却很少静静欣赏的浏阳河。 因“浏”结缘 采访前,记者就对老罗的名字充满好奇,第一个问题便是关于起名的由来。“我们家起名有一个传统,姓名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地名或者河流,我就是正宗浏阳河边出生的!”罗文浏笑着说。 也正是因为这个“浏”字,浏阳河对老罗来说又有些特别的含义。年,罗文浏作为知青招工在浏阳县(今浏阳市)文化教育局任乡文化站文化辅导员。年初学摄影,第一个拍的就是浏阳河,不过那时候工作忙,拍的少。现在老罗退休了,空闲时间多了,拍浏阳河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前后算起来,罗文浏拍摄浏阳河有近三十年了,他也幸运的有幸见证了浏阳河畔的变迁。 “以前碧景湾那一块都是农田,现在已经是繁华的都市森林了。还有天马山脚下,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去那里玩的!那时候的浏阳河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块田,一条河,一座山。 在交谈中,可以发现老罗对浏阳河的各个景点了如指掌,在他心中,更难以忘怀的还是以前浏阳河的老味道。 拍河也拍人,记录一条大河的历史与瞬间 拍浏阳河,对老罗来说比较费力的事情就是爬山找机位了。河边的山算不上很高,但山路却很陡。从前附近的农民经常上山砍柴火,上山的路好走很多。现在没人砍柴了,山上草木茂密,老罗时常得靠柴刀“开路”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位。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细心做。 这是老罗总结出来拍摄浏阳河的心得。拍浏阳河经常需要找制高点,爬楼爬山肯定都少不了,现在流行无人机拍摄,拍照都用不着费力爬山爬楼了。在这件事上老罗有着自己的坚持,他一直不用无人机,并慢慢改变了浏阳河的拍摄风格。 “我拍出来的东西,无人机是无论如何都拍不了的。我常在清拍浏阳河需要经常找制高点,爬楼爬山肯定都少不晨或黄昏光线非常暗的时候拍,现在的无人机在弱了,现在流行无人机拍摄,拍照都用不着费力爬山光条件下还是不行,不能拍慢门。 翻看罗文浏的作品,除了浏阳河的全貌和周边风景,他更多是将镜头留给了河边的人和物。 “只拍河流,照片就会显得单调,想要照片能讲故事,自然是少不了河边的乡亲父老。很多老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就比如浏阳河边的吊脚楼,以前被水灾冲击损坏,再也无法恢复。 几十年来,不仅河边的居民生活发生了变化,河边的集镇也变化巨大。 同样让老罗感到遗憾的是在胶片时代留下的历史资料,由于那时候没有干燥箱,很多胶卷都变质老化不能用了。这也让老罗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拍摄,为的是纪录浏阳河每一个珍贵的瞬间。 本栏目由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冠名 撰文/刘洋摄影/罗文浏编辑/之之 摘自《TOP旅行》 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