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位于湖东之地,地域面积平方公里,九曲浏阳河穿城而过;浏阳,置县余年,人文悠久,英才辈出。今天起,微浏阳推出《发现浏阳》栏目,带您走近浏阳,了解浏阳。 在浏阳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青瓦红墙古朴悠然的文庙。始建于宋,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年)迁建于今址,迄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文庙过去被称之为孔庙,是人们为祭祀孔子,让寒门学子崇儒求学的场所。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人们才习惯将孔庙改叫文庙。 文庙座北朝南,整体呈长方型,四周红墙围绕,占地面积达平方米。中轴线上,前为万仞宫墙,墙内原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均毁)。经七级石阶进入大成门,过长甬道,上阶梯,经露台到达大成殿,殿后为御碑亭。纵观文庙,金碧辉煌,东西对称,回廊贯通,朱墙环抱,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纵观文庙,金碧辉煌,东西对称,回廊贯通,朱墙环抱,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 经历数百年的历史洗涤,红漆斑驳了又被添上新的色彩,不知是第几次换上新衣,圆润的石阶,又走过了一批学子。闹市中的文庙,带着份古朴散发着优雅。在一中的三年,和它是那么的近有那么的远。每天奔波与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重复让我很少有时间来静静的欣赏它,与它永远在不断的相遇中错过。 毕业后带着份对母校的情怀我时常回来看看它,门框上的浮雕在阳光下闪耀,那些陈年的故事,在微风里飞扬,威武的石龙被风雨改变了最初的模样,仔细聆听,高中学子的朗朗书声,越过高墙,飘散在整个蓝天。许多年轻的恋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历史与时尚,在裙摆的风姿里融合。 今年,对于文庙而言是重生的一年。清明时节,沉寂了60多年的古乐在这里重新奏响。不同与流行音乐,祭孔音乐演奏时,乐舞生听赞礼者立歌为据,八音齐奏,诗唱相合,64名舞生起文、武舞,历经2个小时。礼、乐、歌、舞四者,人数约人,起承转合,让大家跨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 时间久了,很多东西都被遗忘在了旧时的风情里。书信被软件取代,风景被图片取代,问候被符号取代。老祖宗的东西我们开始用更先进的方式传承,却渐渐遗忘古老方式的精髓。着汉服,奏古乐,照古制,开笔礼。舞生起舞,歌生唱曲,朱砂启智。 少儿识字洗礼,谢父母养育之恩,谢师长教导之恩。仪式性的过程,将很多理所当然的情感放大加深,学童执笔蘸墨,一撇一捺,人字书就。这样的开笔礼,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的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养成勤学苦练、尊师孝亲、崇德立志的好品质。 如果有时间,不妨到文庙走走,看看这里的建筑,感受一下文庙的气息。时代与历史的融合,人文的展现,在这里你会有另一番收获。 发现浏阳,这一期我们带您发现浏阳文庙。时光不曾磨灭它的威严,文庙就那么矗立着,成了一道风景,一种精神标杆,一位见证着浏阳沧海桑田的智慧老者。发现浏阳,带你发现圭文书香,带你领略祭祀古乐,带你走进这座浏阳人的精神殿堂,这才是真正的浏阳文庙。 文字/编辑:江卉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白淀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