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3月22日中午,阳光正好,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的“博士村大食堂”又迎来了六七桌客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邓加长帮着端菜送水,临时当起了“店小二”。“周末和节假日人更多。”邓加长高兴地告诉记者,秧田村自启动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并于去年10月底正式接待全省研学团队以来,短短几个月来参观、研学的游客已超过3万人次,创收多万元。

图片均由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飞摄

秧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屋场历来崇尚“耕读传家”,尚学进取蔚然成风。迄今,全村多户家庭走出了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人、博士26人。

年,村干部为展示村里的“耕读文化”,并激励孩子读书,在村口设计了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挂上了当时近20名博士的照片和信息。

与此同时,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和屋场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一座占地多平方米的耕读文化馆也建了起来,这是一栋江南古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也是湖南省唯一的村级文化馆,里面共分为五个展区,通过多件实物、图片、雕塑等载体展示了当地的耕读文化与发展变迁。

“博士村”慢慢火出圈。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也多了起来,但往往是走马观花般看看就走,有时候饭都不吃一顿。如何将游客留下来?如何实现文化振心与产业振新同频共振,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年,在浏阳市旅游部门的支持下,秧田村决定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

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随即成立,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众筹共建模式,村集体入股10%,80多户村民众筹多万元。公司约定,将基地10%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红。当年11月,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入选长沙市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创建基地名单。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逛耕读文化馆、农家书屋,也可以体验插秧、打禾、种菜、抓鱼等农事活动……”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碧儒说,研学基地越来越红火,“最多的一天来了65台大巴,多人。”研学游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脱贫户罗洪武因几年前务工时摔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子一下子过得紧巴巴。去年,村里动员他发展民宿,接待研学团队。

花了2万多元钱购买家具、电器,罗洪武夫妇一度有点担心。没想到,13张上下铺经常爆满。“两个月就回本了,今年赚个七八万元应该没问题。”罗洪武乐观地算起了账。如今,秧田村有40多户人家开起了民宿,餐馆也有四五家,住宿接待能力超过人。

“秧田村的实践证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要通过文化振兴帮助老百姓发现身边之美、家园之美,使文化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去。”沙市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晓表示,传承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与时俱进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来源:长沙晚报

-END-

橙子君提醒:

记得星标我们哦

交通-和城市在一起

你出行,我导航!主播语音包入驻百度地图,快下载…

节目收听方式

长沙地区调频锁定FM.1

手机打开蜻蜓FMapp

下载智慧长沙app

△一图GET最新节目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