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3月10日,是伟大的改革家谭嗣同诞辰周年。谨发旧文,以祭谭公,以飨读者。 谭嗣同是浏阳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人物之一。湘潭诗人田翠竹先生有诗:“中华亘古一浏阳。”这个“浏阳”,就是谭浏阳、谭嗣同。老革命家李锐把这句诗改为“中华亘古两浏阳”,这个“两浏阳”,指的是谭嗣同和胡-耀-邦。作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变法图强的两个代表性人物,都是浏阳人,我们感到十分的骄傲。下面我就谭嗣同和浏阳的渊源和对浏阳的影响,作一个汇报。 一、家乡浏阳哺育了谭嗣同。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数时间在外地生活和求学。但是家乡浏阳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父亲谭继洵、母亲徐五缘,都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父母亲不仅给了谭嗣同浏阳的血液,而且给了他最早的启蒙教育。他出生在北京的浏阳会馆,每次到北京也是居住在浏阳会馆,浏阳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对谭嗣同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和涂启先,都是浏阳名儒。他自十三岁第一次回浏阳,一生中至少十次回乡,并且在15岁到18岁之间,长期定居在浏阳。他的几位至交好友,多是浏阳人,如唐才常、刘淞芙、黄徵等等。他在浏阳期间,经常走访浏阳东南四乡,广泛接触浏阳各阶层人士,了解浏阳风土人情,参加浏阳各种民俗活动,主持编纂谭氏族谱,曾经在东乡三口的李兴锐家中长住以阅读李家的藏书。综上所述,所以说浏阳影响和哺育了谭嗣同的成长。 二、浏阳为谭嗣同的变法维新提供了试验场。谭嗣同坚决反对守旧,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维新。他把家乡浏阳作为了他变法维新的试验场。从年开始,他和唐才常、刘淞芙、欧阳中鹄等浏阳进步知识分子一起,花三年时间筹建了浏阳算学馆。浏阳算学馆是湖南开展新学的先驱,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从此浏阳风气日开。在他短短的四年维新生涯中,他为家乡浏阳的各项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他鼓吹开发本地的煤矿,并亲自在南乡经营一个矿井,以发展浏阳的经济;他联合浏阳的志士仁人,成立了南学分会——浏阳群萌学会;他还在家乡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动员妻子李闰带头参加。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谭嗣同把改变家乡的面貌,与整个国家的变法维新运动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三、谭嗣同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浏阳。谭嗣同对家乡浏阳的感情是深厚的。他先后上十次回家乡,曾以家乡“物产殷阜,矿质充韧”而自豪,给浏阳冠以“东方小瑞士”的美称,并为家乡的道吾山、枫浆桥等名胜古迹写诗。他以家乡特产菊花石雕命名自己的书斋(“菊石影庐”),多次以家乡特产菊花石雕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并且至少创作了菊花石砚铭8篇。他还为浏阳夏布创作《浏阳麻利述》,详细介绍夏布的生产过程,并自豪地称“中国之麻,吾浏阳所产者最有名”。他为家乡黎少谷的《浏阳土产表》作序,积极推介浏阳矿产,就浏阳矿产开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充分表达了他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 四、谭嗣同对浏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谭嗣同开始,浏阳或者说是浏阳人,一直站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前列。作为中国资产阶级从维新到革命的转折性事件自立军起义,是谭嗣同在家乡的至交好友唐才常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在浏阳爆发的,起义的主力部队是浏阳人。辛亥革命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长沙起义,是浏阳人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焦达峰自幼以“谭唐”自居,少年时代就发出豪言壮语:“谭唐倒下了,后起的谭唐更多!”毛泽东对谭嗣同充满敬仰之情,年春他从长沙步行到浏阳,瞻仰谭嗣同祠,在谭嗣同身上寻找革命的动力。毛泽东早期的革命活动,得到了浏阳学友陈昌、陈绍休、陈作为、彭道良、罗章龙、潘心源等人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年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浏阳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谭嗣同“流血请自嗣同始”的遗言,激励了一代代的浏阳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浏阳有多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从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李贞等浏阳籍老革命家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到谭嗣同的身影。特别是胡耀邦,他冲破重重阻力领导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那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与谭嗣同“流血请自嗣同始”,可谓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谭嗣同、胡耀邦的精神,至今在为浏阳人民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五、谭嗣同是浏阳的第一文化符号。湖南烈士公园供奉的第一人,就是谭嗣同。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台北的忠烈祠,供奉的第一位忠烈也是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题赠谭祠的题字是“民国先觉”,题赠谭嗣同夫人李闰的题字是“巾帼完人”,这是给浏阳男人和浏阳女人最高的评价了。谭嗣同是湖南的文化符号,更是浏阳的第一文化符号。谭嗣同的精神,是湖南精神的重要部分。谭嗣同身上体现的敢为人先、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浏阳精神的核心内容。现在浏阳保存有谭嗣同故居、祠、墓,算学馆旧址等系列纪念地。建议进一步加强谭嗣同在浏阳的学术研究,建设谭嗣同纪念园,充分发挥谭嗣同作为浏阳第一文化符号的作用,打造谭嗣同故里的文化品牌。 (本文系年8月11日在“湘学溯源媒体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正初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