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

编者按:浏阳有俗语:“茶三酒四烟八杆。”也就是说客人来了,泡茶要连泡三碗,敬酒至少要敬上四杯,送烟要送上多次。由此可见在浏阳的民俗文化中,茶、烟、酒有着重要的地位。本周作者逐期为读者介绍千年古县浏阳的茶、烟、酒文化,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补充完善。

自古以来,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庆生奠死、宴亲飨客、洗尘饯行等等,浏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几乎都离不开酒。酒是浏阳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酒文化在浏阳源远流长。(一)酿酒浏阳酿酒行业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为“十帖十行”之一。民国时期为全省22个重点产酒县之一。城镇均设有酒作坊,多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乡村有个体酿酒师傅,上门蒸酒。民国14年()县城成立酒酱业同业公会。民国21年有作坊15家,工人79人,产烧酒吨,产值银元。至民国36年酒酱业共23家。旧时境内酿造的酒,主要为烧酒,也有黄酒。所饮之酒,亦以烧酒、黄酒为多。烧酒是用稻谷、高粱等粮食酿造,蒸馏勾兑而成,烧酒浓烈可点燃故名,当时以“美利昌”“万利源”作坊最为有名。黄酒是直接用糯米酿造而成的,浓度不大,古时称“醴”。农村人家多自酿米酒、谷酒,山区人家则酿红薯酒、高粱酒,城市富商多饮汾酒、西凤酒、“状元红”等。有的则喜饮药酒,有农民自己采药泡酒,也有药店出售药酒。熊氏开元堂药号自制虎骨酒,曾畅销域内。民间自酿糯米甜酒十分普遍。甜酒制法简单,将糯米蒸熟、摊凉,拌以酒曲,放入陶钵,封存数日,出酒后即可饮用。其味香甜,饮之爽口甘甜。“甜酒冲蛋”是一些人常用的早点。浏阳市相台春酒业有限公司小曲车间生产现场(二)酒俗域内酒俗丰富多采,许多喜庆交往活动都离不开酒。如以酒待客、以酒联谊、以酒壮胆、以酒治病、以酒防寒、以酒度节、以酒饯行、以酒祭祀等。农民黄昏劳动归来,自饮几盅,以舒筋活络,消除疲劳;寒冷的冬天,人们习惯把酒盛入酒罐放在火边烤热而饮,用以御寒;遇到伤筋动骨,还用酒疗伤。“无酒不成宴”,因而人们在贺喜、庆功、感恩、欢聚、话别、待客、压惊时都喜欢饮酒,借助饮酒表达真挚感情,营造热烈气氛,酒与浏阳人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酒伴随婚姻嫁娶的全过程。订婚、成婚、婚礼等程序,酒起着积极的角色。男方要送酒到女方家中,以示求婚。酒是一项重要的彩礼之一。“喜酒”现在成为婚礼的代名词,通过喜酒告诉亲朋好友,家里添了姑爷或儿媳。“订婚酒”,表示男女双方已经达成婚姻契约。订婚酒邀请的一般都是双方父母最亲密的亲人、朋友。“回门酒”是结婚后新人“回门”,姑爷第一次上门摆酒,主要是宴请女方亲戚。“交杯酒”古时称“合卺酒”,据说卺中装的酒非常苦涩,但寓意喝了交杯酒,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喝了交杯酒,双方心连心,合二为一。还有什么“起媒酒”“谢媒酒”“嫁女酒”等等。“满月酒”或“百日酒”是对孩子的美好未来、长命百岁的一种寄寓。请亲朋好友来喝满月酒或百日酒,也是宝宝正式接触外界的重要日子。“寿酒”通常为家里老人逢十大寿宴请宾客,祝愿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节日里都要喝酒。春节喝春酒,端午节喝雄黄酒,重阳节喝菊花酒,冬至节喝冬至酒等等。农业生产劳动同样离不开酒。新春起耕要喝“开犁酒”,春插要喝“秧田酒”,秋收要喝“扮禾酒”。接待宾朋要喝“接风酒”,朋友送别要喝“饯行酒”,“酒逢知己千杯少”;亲朋远方归来要喝“洗尘酒”“压惊酒”;房屋上梁要喝“上梁酒”,完工要喝“告竣酒”,乔迁新居要喝“进屋酒”,新店开业要喝“开业酒”,祝贺胜利要喝“庆功酒”等等。(三)酒礼“无酒不成礼”。浏阳人在宴席上必须饮酒。席间饮酒,敬酒之风盛行。以开怀畅饮为乐,又有诸多讲究,注重恭敬、谦让。各地敬酒的风俗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先向尊长敬酒。敬酒者执杯略低,以示谦恭。敬酒时,一般敬一杯表示向客人致意;敬两杯,以示双喜,祝客人福多寿高;敬三杯,表示祝贺客人三星高照;敬四杯,表示祝贺客人四季发财……敬酒者一般要先干为敬。还有“东君不饮客不尝”的风俗,主人即便不喜喝酒,大多也要陪饮。对老人、女性和不熟悉的人,一般来说“敬酒不劝酒”,对方愿意喝多少就喝多少,以免难堪。过去祭祀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孔子、祭祖先等,都离不开酒。祭祀时,要手持杯盏,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洒于地上,称为酒酹地。酹三点一长钩,是个“心”字,表示献心之礼。(四)酒诗饮酒自古与吟诗作对相联系。浏阳诸多文人雅士都爱饮酒,并留下了很多与酒有关的诗词。谭嗣同在从浏阳到甘肃的旅途中,路过陕西蓝桥。他在酒醉之后写道:“自笑琼浆无分饮,蓝桥薄酒醉如泥。”刘人熙在诗中多次写到饮酒:“陶公避世人,乃以酒自全。”“共张酒国能欺敌,各筑诗城不受降。”“举酒但浇李若水,茫茫怀古意何深。”刘善涵大约是一位善饮的诗人,仅在三十首梅花诗中就多次写到酒:“山意冲寒酒半醺,数枝开占百花群。”“流水空山高士韵,凌烟微雪酒家村。”“酒力难回孤客冷,霜威也护美人娇。”“春风翠里魂千里,细雨疲驴酒一瓢。”“月来不插尘中脚,酒后频催笛里声。”刘善泽在《寒夜薄醉闻梅香》的诗中写道:“流年端合醉腾腾,倦后春醪力不胜,寒夜梅香飘卧内,戎戎花影一窗灯。”(五)酒的传说1、浏阳河小曲酒的起源明朝时,天马山下浏阳河畔住着一位名叫王发子的青年,以卖水酒为业。后来,他娶了江西来浏阳讨米的姑娘李霞秀为妻。一天,从浙江来了个买夏布的生意人,在王发子家中买水酒喝,彼此攀谈起来。霞秀从生意人口中打听到,被大水冲散后的母亲,流落到了浙江绍兴,寄居在一户做酒的人家。夫妻俩非常高兴,便跟随这生意人找到了娘。母女见面,又悲又喜。酒师傅备办酒席款待发子夫妇。发子喝了三小碗酒便醉了,便问道:“我在家喝三大碗都不醉,可你这酒只喝三小碗就醉了。这叫什么酒?”酒师傅答道:“这叫加饭酒。”发子问其酿酒方法,酒师傅毫无保留地将配方以及酿造的工序全告诉了他。发子夫妇接了母亲回家后,便按照浙江酒师傅的方法酿造起加饭酒来了。由于浏阳河的水清又甜,通过酿制以后,做出来的酒清澈透亮,香甜可口,酒味更浓,于是便将加饭酒改名为浏阳谷酒。次年,浏阳遭了一场洪水,沿河两岸水稻被毁,老百姓只好改种高粱。发子买不到稻谷,便采用高粱,于是出现了浏阳高粱酒。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江西女子浏阳郎,浙江药子蒸高粱。浏阳河水清又亮,酿出美酒百里香。“浏阳烧酒”以醇香温雅,进口绵软享有盛名,一坛坛烧酒随着艄公嘹亮的号子声驶入长沙、湖北等地。新中国成立后,“浏阳烧酒”被正式定名为“浏阳河小曲酒”。2、井水当酒嫌冇糟在大围山下上坪和重庆两个自然村之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条大路,这条路过去是白沙过平江的一条要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就在这二十多里长的山路中间,有一处地方叫“马踏井”。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间茅屋,住着一位老太婆。她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女,孤孤单单一人,生活无依无靠,十分贫苦。有一天,有一位眉清目秀的中年人,骑着高头大马从这里经过。他就是传说中的罗文秀才。他走累了,口也渴了,于是下马到老太婆家里休息。老太婆看见罗文秀才进门坐下了,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客官,真对不起!本应泡茶给你喝,可是,要到山下才有水啊!我都是别人顺便帮我带点水上来喝。”罗文秀才见她那么真诚,又那么可怜,心想,真应该救济救济她。于是便对她说:“老婆婆,就在上一点的路边不是有一口水井吗?”“没有,哪有井呢?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还不晓得么。”老太婆认为他完全说错了。“不,真的有一口小井,等下你去看看吧,就在那路边两棵大杉树的树蔸脚下。”说完,罗文秀才骑上高头大马,告辞走了。罗文秀才走后,老太婆便出去寻那口井。当她走到两棵大杉树下时,真的有一口马蹄形的小石井,井内满盛着清清的泉水,真把老太婆喜坏了。她双手捧起一捧水,吃了一口,又甜又香,就和甜酒一样。后来,老太婆就在这里开了一个甜酒铺子,把井水当作甜酒卖,生活自然好起来了。过了几年,罗文秀才又从这里经过,老太婆不认识他了。罗文秀才要向她买茶喝,买酒尝,老太婆见他是外乡人,又有钱,想多赚几个钱,就把茶价和酒价提高了卖给他。罗文秀才故意对她说:“你的茶真香,你的酒真甜,真好得这口井啊!”老太婆回答说:“好是好,就是美中不足!”“还有什么不好呢?”罗文秀才又间。老太婆说:“酒是好,就是没有糟,要是有糟喂猪多好呢!”罗文秀才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走了。他边走边念道:“天高不算高,人心还要高。井水给你做酒卖,还嫌猪冒糟。”原来,这口井是罗文秀才上次来时用马蹄踏的。不过,从这以后,井水再也没有酒香了,老太婆不能再把它当酒卖了。马踏井的地名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风俗里的浏阳系列粗肴鲁酒宴亲朋——浏阳酒席习俗漫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浏阳婚嫁习俗家和万事兴——浏阳家庭习俗漫谈丰年留客足鸡豚——浏阳饮食生活习俗浏阳节日习俗之中元:七月半鬼乱窜(内附12大禁忌)龙舟竞渡话升平——浏阳端午习俗漫谈月到中秋分外明——浏阳中秋习俗漫谈                刘正初

赞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