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医院那个好 http://liangssw.com/bozhu/13237.html 红网时刻新闻9月20日讯(记者熊晓宇)经济总量过万亿,常住人口过千万,超三分之一的世界强企业在长沙投资兴业,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9月20日,“长沙·非凡十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一组组亮眼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长沙经济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赛道,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明显提升。 聚焦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以经济建设带动全局,长沙走出一条带有长沙印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力更强 聚焦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以经济建设带动全局,走出一条带有长沙印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过去十年,长沙绝对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中的“黑马”。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91亿元增长至年的.70亿元,跨越7个千亿台阶,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3、第8和第15位,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全部进入全国城区经济百强行列。 科技创新成为新引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总量近亿元,位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12位。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相继落子,创新平台从十年前的多家增长到1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十年前的家增长到家,长沙创新能力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 城乡融合呈现新气象。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乡村振兴示范市加快建设,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图景在长沙大地徐徐展开 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积极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建设,“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今年初,长株潭都市圈成为国家正式批复的第4个都市圈,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构建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创跨区域合作共赢新局面;全面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径……长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出圈”“建群”,深度融入“双循环”。 长沙以开放胸怀加速拥抱世界,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逐步成型。 魅力更大 进出口总额从年的.8亿元增长至年的.3亿元,年均增长近20%;贸易伙伴遍布全球个国家和地区,超三分之一的世界强企业在长沙投资兴业;中欧班列开行突破列,中非经贸博览会、博鳌经安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世界计算大会等国际盛会落户…… 过去十年,长沙始终在思想上开放、在思路上开拓,以开放胸怀加速拥抱世界,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逐步成型。 不沿边、不靠海,长沙的魅力从何而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无疑是最大的“招牌”之一。年长沙营商环境居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第9位,连续三年居中部地区首位;在上一轮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7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是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湖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实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长沙持之以恒办好优化和再造政务服务这项便民实事、利企好事,权力做到“能放全放”,向区县(市)、园区下放市本级行政权力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让“一枚印章管审批”走进现实,赋予园区全链条闭环管理权限为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流程做到“能简则简”,多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已惠及余万人次,跨域通办、极简快办、就近好办已成为长沙政务服务新常态、新名片;服务做到“能优尽优”,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精心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热线整合升级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总客服”。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截至今年8月,长沙市场主体总量达.3万户,比年底的46.5万户增长2.2倍,年均增长达到13.9%;其中企业达55.9万户,比年底的11.6万户增长3.8倍,年均增长达19.1%。全市日均新设企业由年的63户持续增长到目前的户,增长6.9倍。特别是今年前8个月新设市场主体2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8.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9.3%、20.4%,增量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长沙。 质量更高 上市公司数量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长沙市上市公司实现了“质”“量”双升,截至9月15日,共有A股上市公司(含过会待发3家)83家,数量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4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爱尔眼科、中联重科等一批上市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龙头”效应显著增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烙印着鲜明的发展成色、民生本色和幸福底色。数据显示,长沙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年的元、57元提升至元和元,实现倍增。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表现在气派的高楼大厦、宽阔的主干道,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年来,长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7.8%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以上。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从年的53.7%上升至年的83.3%,“一江六河”水质优良率达%,森林覆盖率达5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长沙,吸引着全国的目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近年来,长沙成为全国人口净流入最大、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余万各类创新人才集聚长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