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湘潭召开长株潭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 会上长沙市、省建筑院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工作情况和长株潭一体化情况。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湘阴县分别汇报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 会议指出,《长株潭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年)》的编制,将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条条框框,为实现长株潭三市成为“同一座城市”,建立都市圈而制定一张图,进一步强化长株潭三地协同发展、统筹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风景资源各美其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会议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编制规划,对未来发展要有预见性,对当前的问题短板要有清醒认识。要与正在实施的环保、交通、林业等专题规划互相衔接,对相关内容充分吸收容纳,避免出现各规划之间相互抵牾。规划编制要遵循基本规律和理念,明确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义、范围等,认真吸纳“三市一县”的意见和建议。 在年11月份,就有召开过推进湘阴融长发展暨探索合作建设虞公港工作座谈会。 湘阴靠岳邻长,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只有38公里,既是长株潭城市群通江达海的突破口、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第一站,也是长岳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湘阴虞公港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性港口和物流基地,是湖南开放崛起的战略资源。 省发改委编制的《长株潭城市一体化规划纲要》已明确将湘阴纳入范围,《长沙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已将湘阴作为5个节点城市之一,纳入了长沙“1+5”大都市区发展规划。 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湖南建议》将虞公港列入规划,明确了“推进长株潭依托虞公港建设深水外港,打造成全国内河枢纽港”定位。 确立“大长沙城市圈”战略 年10月24日,省政协召开“长株潭城市群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专题协商会。 确立建设“大长沙城市圈”发展战略。建议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长沙城市圈”,替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称谓。 将打造“大长沙城市圈”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升级版,并且突破长株潭三市的行政区划边界,为湖南下一步申建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奠定基础。 年4月,经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审定,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要求,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包括1个主报告与1个重大交通设施规划专题研究,空间范围包括“3+5”城市群、长株潭三市市域与都市区三个层次,重点是都市区层面,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为主体,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来源中规院) 都市区 都市区范围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为主体,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都市协调区 都市协调区包含宁乡市、浏阳市、湘阴县、湘乡市、醴陵市五个县市。 都市圈 都市圈包含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衡阳市、萍乡市、宜春市7个市。 湘阴县正式纳入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区位湘阴是长株潭和湖南湘江新区沿江北上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第一站”,是岳阳对接长株潭推进长岳一体化的“桥头堡”。 历史渊源湘阴绝大多数时期湘阴都隶属长沙,与长沙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经济目前湘阴已被列为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湖滨示范区和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县。 从图中不难看出,以长沙为中心,周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向长沙靠拢。大长沙城市圈正在慢慢完善,向南长株潭一体化联系日趋紧密;“一体两翼”城镇空间格局的提出,将西边的宁乡市、东边的浏阳市与长沙主城区进一步关联在一起;向北与岳阳的联系则随着这一步的迈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推文摘自 长沙楼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