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医院订阅哦!8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浏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和经验,科学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两个中心’进军全国十强”的奋斗目标,共同谋划了浏阳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回眸综合实力大步跨越过去五年,浏阳县域发展一年一大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稳居省市前列。”浏阳市统计局负责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十二五”期间,浏阳的地区生产总值由.7亿元增至.8亿元,年均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7.9亿元增至85.9亿元,年均增长25.2%;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6亿元、.9亿元、亿元、.7亿元,年均增长21.3%、19.6%、24.4%、14.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稳居省市前列。   五年奋进,浏阳取得了备受瞩目的发展成绩,连续四年蝉联长沙绩效考核县(市、区)组第1名,成功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榜前30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中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浏阳却激流勇进,闯出了一条逆势而上、加速崛起的康庄大道,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第28位,五年进位37个名次,是百强进位最快的县(市),提前两年实现了“挺进三十强”目标,成为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闪亮样本。数据和荣誉背后,展现的是其综合实力大步跨越的强大能量。产业转型加快推进浏阳大力实施“产业兴城”战略,发展引擎加快升级,产业转型有力推进。浏阳经开区跨入千亿级园区行列,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园区第3位;制造产业基地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经济实力比肩全省中等县(市);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收入连续四年实现翻番;两型产业园、花炮产业集中区、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竞相发展。   今日浏阳,产业发展由“一枝独秀”转向“多点支撑”。电子信息跻身全省信息产业领先地位,生物医药占据全省医药产业半壁江山,智能制造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重要力量,鞭炮烟花扛起全球花炮产业转型发展大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域旅游蓬勃兴起,健康食品、文化创意、商贸服务方兴未艾。   科技创新是浏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五年来,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4.1亿元增至.9亿元,占GDP比重从9.7%提升至25.9%;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件、件,是年的2.7倍和3.6倍,县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48名,成为湖南唯一进入前50强的县(市)。   据了解,浏阳现有规模企业家,十亿元企业由3家增至17家,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蓝思科技、尔康制药进入全省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强。改革创新全面深化   “从手续办理到厂房封顶,项目建设速度不亚于深圳等沿海城市。”去年落户浏阳经开区、总投资达50亿元的欧智通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园项目今年10月将投产。对此,这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负责人感触颇深。   浏阳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可在6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类)可在56个工作日内办结,整体提速60%以上,新设立企业办照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   数字显示:去年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0.6%和24.9%,浏阳已经成为市场最活跃的县(市)之一。   省直管县、农房抵押贷款、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国地财”合署办公、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改革走在前列……近年来,浏阳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抓重点、攻难点,探索出一条具有浏阳特色的县域改革之路,充分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浏阳创造性实施“园镇合一”“镇馆合一”“一园带四镇”等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基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去年浏阳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街道)达到7个。   浏阳把“人才活城”摆到全新战略高度,大力实施“”工程,引进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名,为未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交通融城”一直是浏阳人矢志不移的发展战略。近五年,浏阳人又掀起了一波大办交通的热潮,大浏、浏醴、长浏三条高速全面竣工通车,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从“零”到公里,一举跃升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市),全市所有乡镇都能在20分钟以内上达高速。规划建设金阳大道,全力打造一条深度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的无费快速干道。成功争取蒙华铁路经浏设站并开工建设,推动浏阳加快迈进“轨道时代”。大围山旅游干线公路全线贯通,南横线、北横线启动建设,“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十二五”期间,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在内,浏阳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到.7亿,相当于浏阳市民人均享有2.05万元的交通建设投资。   率先举办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与周边县市一起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市场开拓、打非治违、安全维稳、司法、警务、医疗、传媒等方面建立了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并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纳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省际边界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打开了浏阳对外开放的大门,县域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动力更加强劲。城乡品质大幅提升   从城乡统筹环境同治、造绿复绿三年行动,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全域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浏阳的“生态美城”战略内涵丰富、成效显著。   今天的浏阳主城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西北环线建成通车,成为一条彰显浏阳形象、富有现代气息的生态景观大道;全面实施城区主次干道新建改造、断头路拉通、背街小巷提质等工程;着力塑造城区入城口、花炮大道、长兴湖片区等城市精美窗口;规划建设“多馆合一”项目,医院整体搬迁,加快推进天然气入浏工程。   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创建,重点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0条精品旅游线路人气兴旺,华山屋场、松山屋场、富家湾屋场、亚洲湖村等典型样板亮点纷呈。最严格、最精细、最到位的城乡管理成为常态。浏阳大地处处洋溢着清爽、绿色、文明的气息,“湖湘宝地、美丽浏阳”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浏阳,就像一个有着“幸福”标签的巨大磁场,市民的一张张笑脸,正是幸福指数的“晴雨表”。   幸福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民生获得感。浏阳坚持七成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支出达.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8倍。“八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体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加快落实,户人脱离贫困线、踏上小康路。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有力推进治安防控,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坚持严查严管、严处严罚,盯紧抓牢花炮、矿山、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严格执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近两年,连续获得全省综治民调长沙九区(县、市)第1名,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追梦改革攻坚   打造县域改革的模范先行城市改革是最大的动力源!   未来五年,着力打造县域改革的新标杆!这既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内在要求,也是上级寄予的殷切期望。浏阳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管理机制、经济体制为重点,前瞻谋划、科学铺排、强力推进。   全面理顺园镇体制、逐步扩大基层权限;积极探索金阳新区管理新机制,努力推动金阳新区成为全省“新区、园区、乡镇”综合管理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把大瑶强镇扩权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并将“大瑶模式”推广到更多条件成熟的乡镇,充分激发基层发展活力。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大力推行网上并联审批,逐步实现重点领域“一枚公章管审批”,真正将浏阳打造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成本最低的县(市)。   浏阳将继续以改革撬动金融、土地、科技、人才等资源,着力提高要素流通率、利用率。通过加强金融领域改革,在深化金融创安、服务创新上重点着力,畅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输血脉络”。同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农村宅基地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流动”的资本。经济转型   打造能级更大的创新发展城市浏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在园区板块,在高端产业,在创新创业。   浏阳规划了产业兴城路线图。一是推动园区板块向现代化迈进。助推经开区向亿级园区攀升、高新区向亿级园区和国家级园区跨越、两型产业园向亿级园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迈进,力推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花炮产业集中区、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园区的经济体量、承载容量、发展质量跃上更大台阶。二是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化攀升。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的层次和效益,不断完善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蓝思科技、欧智通、尔康制药等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百亿龙头、十亿骨干、亿元基础的企业梯队。三是推动创新创业向产业链集聚。发挥创新创意对“互联网+”“花炮+”“旅游+”“文化+”的催化作用,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开放合作打造融城聚力的内陆开放城市在新一轮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浏阳如何融城聚力,建设“两个中心”?对此,善于谋势的浏阳人已经成竹在胸!   加快交通大对接。按照外向相连相通、内部成环成网的思路,加快打通金阳大道这条经济新干线、城市景观轴,着力推动辐射广大城乡的南横线、北横线及其连接线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畅通农村“毛细血管”,构建更加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圈。努力确保蒙华铁路浏阳段年全面竣工通车。   加快融入长株潭。充分发挥金阳新区的融城“桥头堡”作用,突出抓好与长株潭经济圈的产业承接、服务衔接、功能对接,致力打造高端要素、高端平台、高端功能集聚的“长沙东中心、中部新亮点”;全面承接长沙建设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重大红利,着力壮大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促推西区高端花木、环保科技、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带动西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引擎。   加快辐射湘赣边。按照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进、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安全稳定联动联防的思路,加强交通、花炮、旅游、经贸、科技、金融、教育、卫生、文化、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浏阳—上栗、浏阳大围山—铜鼓大沩山共建区建设,致力打造跨省合作新典范、开放型经济引领区。美丽浏阳打造国内知名的现代花园城市倍加珍惜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人文禀赋,着力深化“生态美城”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现代化生态花园城市,进一步擦亮“湖湘宝地、美丽浏阳”的城市名片。   着力构建以大围山为龙头、浏阳河为主轴、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新样板,树立与江西婺源、浙江桐庐齐名的浏阳品牌。创新推进大瑶、永安、镇头、沿溪、大围山等重点镇建设,官渡、中和、文家市、柏加、社港等特色镇建设,一批工业重镇、旅游新镇、农业强镇、边贸大镇、文化名镇将加速崛起,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的现代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访千年古县、觅美丽乡愁。浏阳还将精心建设示范村个以上、示范幸福屋场个以上,逐步推动美丽乡村全域覆盖,使最美河流、最美公路、最美村落、最美屋场等各具特色、尽显其美。民生至上   打造普惠共享的和谐幸福城市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把民之所盼作为施政所向,从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惠及群众最直接的实事着手,从社会治理最薄弱的环节抓起,将浏阳打造成为最具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获得感的城市。   继续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将更多的财政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把民生实事一件件办好,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坚持以“十大工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因地施策、因需施策、因户施策,确保“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法治浏阳”“平安浏阳”“和谐浏阳”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弛而不息抓安全,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以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对食药安全常态监管、刚性治理,确保浏阳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精心呵护、深入挖掘浏阳名河、名歌、名人、名产等地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人文情怀,使浏阳文化和浏阳精神融入每一位浏阳人的血液,成为推动城市加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积极倡导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从严治党   锤炼保障发展的过硬作风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认选用干部,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树立“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的鲜明导向,努力确保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好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要继续坚持“人才活城”战略,让更多人才投身到浏阳发展中来。认真落实“三个一律”,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在法治轨道内运行。认真落实“三个一律”,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坚持以严的标准来要求,以严的措施来管理,以严的制度来约束,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u微博:长沙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