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自古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均通航,以浏阳河流程最长,运量最大。历代岁纳漕银皆经河运至岳阳交兑。清乾隆以后,鞭炮、夏布、土纸、木材、楠竹等大宗农副产品亦多经浏水运至口岸。舟楫之利在浏阳古代交通上起着主导作用。境内物资的运输,主要依赖水上船只。而河水易洪易涸,滩多湾急,“每遇秋冬干涸,舟载不过十余石,计程五日,方抵大江”。清代贺祥麟有诗:“此去长沙路渺漫,飞流四十八重滩。争夸下水舟如马,可记当年上水难。”(一)河道浏阳河境内自大溪河至小埠港长公里。4-6月水位暴涨暴落,7月水位减退。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水位变幅10.61米。沿线滩多湾急,行船障碍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封锁苏区,严禁上游两条主支流大溪河和小溪河通航,加上以后失修失养造成河床淤塞,到年代大溪河官渡以上水段、小溪河石湾以上水段全部断航。捞刀河境内长83公里。清代中叶,长沙船只可直通社港市。清末河道淤塞,社港至坪上15公里断航。南川河境内流程62公里。民国时期文家市以下可通行船只。年河道因多年失修失养,境内航程由原来的公里减至公里。(二)船只、船行贺祥麟在《浏阳竹枝词》中写道:“浏江一碧水如油,樟树潭前远翠浮。几日春潮随雨长,鳅船齐泊状元洲。”清同治《浏阳县志》载:同治七年,全县有艖船艘。民国十三年(),宁乡乌舡船进入浏阳河后,两县船帮曾有千多艘船只参运军粮。民国三十二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驻浏阳,一次征用过民船艘。次年日军犯浏,掳船搭浮桥,船民自动沉没船只数十艘,另被日机炸毁36艘,损坏过半的11艘。抗战胜利后,船民借款购置船只的有上八埠74户,中六埠33户,乌舡埠18户,一般为一户一船。当时西五埠约有艖船80多艘;乌舡船时进时出,多时达百多艘。船只载重量以4-5吨为主,也有少量载重40-80吨的。明代浏阳船民以码头、船型为帮,有帮头、帮规。清代各帮先后建立船行,设经理处。浏阳河上的船行有:古港以上的“上八埠船行”,经理处设于城东红丝桥;城关地区的“中六埠船行”和西区的“西五埠船行”,合设经理处于县城周家码头洞庭庙。南川河的倒扒子船和北川河的拐子船,也各自立有船行。洞庭庙为各船行的汇集处,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庙会,称“议差酒”,议定当年各埠船舶差事,调整运价,清理收支账目,选举经理。民国十三年(),宁乡乌舡船进入浏阳河,初凭靖港“八元堂”牌照招揽运输。四年后成立驻浏经理处,并于民国二十八年在浏阳浮桥北岸建杨泗将军庙,为船行驻址,每年六月初六做庙酒。同年,浏阳、宁乡船行的经理处开始由浏阳县政府建设科管理。民国三十年起,县内各帮相继组织各自的和全县联合的民船同业公会,宁乡乌舡船帮则成立驻浏商业同业公会。省垣长沙是湘江的一个大港,码头林立,长沙港东岸洞庭宫和平浪宫是五邑船帮的所在地,五邑帮就是长沙、善化、湘潭、浏阳和湘阴五县籍的联合船行。(三)港口、码头清同治年间,全县有21个码头。清末和民国时期,除县城外,县西的镇头、普迹、蒜洲、枨冲,县东的古港、永和、官渡、达浒、东门、石湾、高坪,县南的大瑶、金刚头,县北的北盛仓、永安市等沿河集镇,均成为重要港埠,各设有一至数处码头。城关除红丝桥、南市街两大码头外,还有解家、东门口、周家、西门等码头。县境以外,长沙和汉口还分别设有浏阳码头。传说长沙的浏阳码头,是康熙年间枨冲的武林高手孙癞子打出来的。船只到港,所泊码头均有定规,对各类民船与牌筏所泊码头与水域都有界定,不容搞错。如果因定泊码头满艄、货物需要就近装卸,船主须向码头头人送礼,取得他的同意,这叫“拜码头”。(四)船民清末、民国时期,全县约有船民余人,还有季节性的临时工和纤夫。船在水上航行,船工劳动强度大,并且时有生命之虞。因此水上船工一般性情坚毅,颇能吃苦,也造成性格上较为急躁,一般人都认为船工特别恶,因之称为“船拐子”。所以船上做的酒肉也称“船拐子肉”。船拐子肉用豆瓣酱与辣子烧成,每块约三分厚,长宽二寸许。船上的等级也特别明显。船的主人是东家,行船的主管一般称为船老大,相当于船长。舵手是有技术与经验的船工,因此报酬较高。船靠码头货进港后,他们还能得到红包。但是总的来说船民生活贫困,地位低下,除服差役外,还要负担水力捐、过卡费、庙会款、脚簿钱,一般所得无几。且常年水上漂泊,陆地无家,就读无门,安全无保障。原城南洞庭庙前面,立有清代县令赖某署名的一块石碑,上镌有水上安全注意事项,内有船工行船丧身,由船主赔偿银洋20块的规定。此碑于年载往长沙水陆洲水上工人文化宫,今存。旧时水上事故,已无文字记载。据老船工回忆,浏阳河上每年要发生事故10多次,如县东关口,就有船民李开禄、李开富分别于民国三十五年、三十七年翻船丧生。船工长年累月在风口浪尖讨生活,船行因自然气候因素影响,所以迷信超自然的力量,鬼神崇拜也最为突出。船民普遍信奉河神,祈求安全,且有许多禁忌,奉守极严。(五)禁忌旧时,船舶发航不说开船而说“开头”,“开船”在水路上为忌讳口语,因为它有“破船”的意思。船只要开航,必祀神祗。浏阳一般敬奉杨泗将军,下湖入江敬奉洞庭王爷。船家行船语言颇多忌讳,俗称“口风”。“龙”“虎”“鬼”“梦”“翻”“滚”“倒”“沉”为八大忌语。船工中龙姓要改用佘(蛇),或者叫“扭河里”;姓陈的则改姓为“浮”;翻边、翻身等称“斛边”“转身”;滚动、滚水称为“开动”“开水”;腐乳称“猫乳”,水豆腐称“水片子”。在整个航行途中,乘客都不能问“船几时到”之类的话,因为“到”与“倒”是同音,船家认为不吉利。如果有乘客不知道规矩而问了类似的话,船工会用“行船跑马三莫算”化解,不具体回明可能到达的时间。船工看重船头,有船头即人头的口谚。切忌女人脚踏船头。即使是船工,也大多由船腰跳板上船,不踩船头。只有渡口的渡船无此俗。船家都有早晚抹船的习惯。空船待货时,由船头起向里抹,表示有商货进舱;实载船则由舱房起向外抹,表示卸货快速,诸事顺当。船家吃饭时,需看风向,从饭锅顺风方向开始挖饭,称为“开风口”;切不可从饭锅正中开始挖饭,这叫“挖脔心”,视为不吉;吃饭时汤匙也不准翻边搁摆。船上男女衣裤洗净后,严格分开晾晒,男衣领绝不可靠近女裤。刘正初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