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20世纪50年代,一曲《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

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流羊县

从大围山发源,流入湘江,汇入洞庭,涌入长江,奔向大海。她,就是蜚声中外的浏阳河。

东汉建安14年(公元年),浏阳始设县治,划归周瑜的俸邑。县城建于何处,大家争论不休。有长者提议,宰黑山羊一只,置羊头于木板上,放入河中任其漂流,羊头从哪里落水,就在哪里建座城邑。

木板载着羊头漂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声惊天巨雷声中落入河底。于是,人们在岸边伐薪焚草,凿石垦壤,大兴土木。从此,此河被人们称为“流羊河”,县名也被称作“流羊县”。

到南朝时,有位县令觉得“流羊”这个名字不雅。登高观其河水,觉得河水清洌,绕山而流,有“壁障清浏”之感,便将河名改为“浏水”。因城邑在河流以北,遂将县名改为浏阳县。后人干脆称浏水为浏阳河。

这就是浏阳河的来历了。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浏,清亮貌。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全长共公里,流经浏阳市、共计三十多个乡镇。浏阳河源头至大溪河小溪河交汇处,杨潭乡(现高坪乡)双江口河段为上游;双江口至镇头市河段为中游;浏阳河下游从镇头市起始,最后在长沙市的陈家屋场注入湘江。据《湖南通志》记载浏阳河古称浏水,亦名浏渭河,"浏"是清凉的意思。浏阳河上游,河谷切割深、穿林涉涧、飞瀑珠帘、幽林深壑、河水碧透;浏阳河中游,浏水九曲潆洄、浪卷千堆、姿态婀娜、两岸翠屏、风光旖旎;浏阳河下游,河道宽阔舒缓、田畴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浏阳自古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年10月,浏阳获评“千年古县”。

 东经°,北纬28°,这是浏阳的地理坐标。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此为浏阳置县的历史坐标。浏阳河的水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浏阳这个名字,却一叫就是多年。

  那本撰自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浏阳县志》已经破旧发黄,研究了一辈子文史的潘信之老人,将影印本也视为珍宝。而在嘉靖以前,尚无正史方志系统地介绍浏阳,但是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和繁衍定居,那时到现在,大约是15万年。

三国名将   周瑜传记里找浏阳

 

 有好事者为“浏阳”这个地名的来历,想了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浏阳河没有名字,两岸的人们在河流源头处焚香祷告,把一只黑山羊抛入河中,任其漂流,羊沉入何处,就在那里建城。三昼夜后,羊终落河底。人们就选择此处定居,这河被称为“流羊河”,而后“流羊”雅化为“浏阳”。

  传说自然未必是历史。“浏阳”这个地名首次见于正史,是和一名大人物有关,他的名字,叫周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脍炙人口,跟随他的思绪回到东汉建安年间,那一年,周瑜在赤壁破曹后,被孙权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浏阳为其四俸邑之一。

  而正是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第一次见到了“浏阳”的名字。彼时,是建安十四年,公元年。浏阳成为了35岁的周瑜的封地,尽管无法确定周瑜是否真的来过此地。但是“千年古县”浏阳的名称,开始因“周郎”而叫起。

  到清朝年间,有一位叫黄徵的人,写了一本《浏阳乡土志》,他多方考证,断言置县“必始于是时”。

  那么浏阳为何启用“浏阳”这个名字呢?

  《水经注》中记载,浏阳河古称“浏水”,置县时,因县治治所在浏水北岸淮川,加之古代有“水之北谓之阳”的说法,遂用浏阳为县名。

  关于浏阳县治的地点,浏阳的文史学者们也是经过了多方考证。潘信之在其《浏阳故城考》一文中就阐述,“浏阳县故城首建应在淮川”。

  至元朝,浏阳县治又迁到官渡。如今在官渡,依稀可见一段土墙,当地人认为,“这就是县衙的院墙。”

  时间到了明朝洪武二年,浏阳县城又迁往淮川。

  自此,浏阳县一名一直被唤至年。这一年,浏阳撤县设市。

  所以说,“千年古县”浏阳这一地名,已经被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喊了年。

浦梓港边   细数杜甫的忧愁

 有关浏阳唐代期间的历史记载,不是很多,但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与浏阳留下了不解之缘。诗文中出现的浏阳地名,至今仍广为流传。

  而国家评定“千年古县”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丰富的地名文化。浦梓港周边的地名文化,就美丽地出现在了唐诗中。

  初唐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据专家考证,青风浦就在浏阳县(如今浦梓港一带)。

  然而,浦梓港真正出名,是留下了杜甫的忧愁。

  公元年,杜甫乘舟抵达潭州,从望城铜官窑来到浏阳,写了一首五律《双枫浦》,其中有一句“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当时的青枫浦边,长着两棵枫树,已经摧折,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时过境迁,枫树不再,浏阳城也早已变化万千。

  如今的浏阳河中路,耸立着一座雕塑。年迈的杜甫,牵着一匹老马,抚须向前,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杜甫把浏阳的地名写进诗文里,距今也有年。

  在杜甫来到浏阳的时间再往前推数十年,“药王”孙思邈云游到此,居城东,现思邈公园处。洗药池的故事浏阳人皆知。明嘉靖《浏阳县志》记载:孙隐山,在县治东门外。

  孙思邈隐居浏阳,有一个更曼妙的传说。那就是有人认为,花炮祖师李畋曾经得过孙思邈的指点。从两人的生平来看,这一传说也未尽得是虚无。孙思邈生于公元年,活了岁,而李畋是年出生,两人是否在浏阳共同探讨炼丹事宜,当然有待进一步考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浏阳因孙思邈的到来,又多了两个地名:孙隐山和洗药池。从千年古县的角度来讲,也算是丰富了浏阳的地名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