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鐨偆鐥呮渶濂藉尰闄?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 一、大门口 《毛板船》首发式将于年元旦举行! 1、欢迎大家来到慎德堂。慎德堂是清末一个叫刘麻子的新化秀才建的。刘麻子在多次应乡试落第后,报考了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受同乡之邀到贵州警察局当秘书。由于勤快肯干,又有老乡提携,很快当了警察局的稽查队长。他在查扣鸦片时,拿着私扣的烟土(鸦片)卖钱,于是拿着钱回到老家,在县城大码头繁华地段购地建了此房。 为什么叫慎德德堂呢?我先给大家卖一个关子。 2、请大家抬头看这块“慎德堂”牌匾。这块牌匾是湖南省书协主席鄢福初题写的,鄢福初先后在新化十二中、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原新化九中)任教,担任过新化县文联主席和新化县政协副主席。 请大家再看看这副对联:“慎笃情怀千里梦,德威憧憬万幅图”。刘麻子回新化建房后,因受到“慎德堂”的牌匾的启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闭门思过、教人习武、读书育人。自己撰写了这副对联,上下联嵌着“慎”“德”两个字,上联感叹自己在贵州民间,居然淘到了皇家牌匾,真是千里有缘,如在梦中。下联感叹作官要德威并施,做人处事要低调谦卑、潜心修德、广积善缘,人生才会无限美好。因此改名叫刘慎德,将此宅命名慎德堂。 3、道光皇帝的“慎德堂”是怎么一回事呢? 慎德堂是建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于道光十一年(年)建成。慎德堂取名之缘由虽未见宣宗皇帝交代,但其在道光十五年孟春三月所作的一首诗文注释提及“慎乃俭德,惟怀永固,朕之素志也”,据此可断“慎德”二字当是意出“慎乃俭德,惟怀永固”无疑。此二句出自《商书·太甲》,其义告诫世人唯有奉行节俭的美德,基业才能够永远长存。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 4、大门口进门处 请大家抬头望过去。 这块有些斑驳的“慎德堂”牌匾是刘慎德偶然之间在古玩市场淘得的,他这才知道道光皇帝也有座慎德堂,这牌匾还是同治皇帝的老师写的。于是然心动,感觉自己与皇家的“慎德堂”缘分不浅,便花高价购得,挂在了“慎德堂”的大门口。 二、碑廊 1、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石碑,是我们县的一位民间文艺家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高价收藏的。 这一块《还金亭记》颇有来历,作者谢玉芝,是著名女作家谢冰莹的父亲。他是清代举人,新化实学堂(也就是今天的新化一中前身)校长。《还金亭记》原文是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之侄邓瑶所指撰,后因原碑被损坏,在望城坡重新立碑时,由谢玉芝再撰。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新化县有一户陈姓人家,男子叫陈兴穆,在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时,由于新化受战乱影响,民生凋敝。他只好让长子去“湖广填四川”另谋生路,让妻子蔡夫子带着幼儿改嫁,自己带着未成年的次子来到新化县青石街。当时青石街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但因靠近县城,陈兴穆在此搭一个茅棚,开荒卖苦力,条件如此艰苦,却不忘教孩子识字。乾隆年间,天下太平,但那时城门关得早,晚到的客人进不了城。有人常来陈家的茅棚借宿,陈家的茅棚慢慢成了鸡毛小店。有一次,一位借宿的客人遗忘了几百两银子在鸡毛小店里,那时已是陈绍昌当家。陈绍昌发现那袋银子时,客人已经走了好一阵了。于是背着银子过河,把银子还给了客人。原来这客人带的是赎命的钱,人赎出来后,客人特意来到鸡毛小店赠银致谢。陈绍昌坚决不收,客人于是在还银处建碑纪念。县衙知道后,在建碑上盖亭以示表彰,命名为还金亭。新化至今有陈氏还金亭。毛板船大盐商看中了陈氏小店诚信且有文化,便请绍昌代理新化盐务。陈家由此发家。 这陈家后来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教育家,叫陈润霖,是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的校长,毛主席的老师。也是楚怡工业学校的创始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在楚怡学校的新化校区读过半年书。 也许大家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位民间文艺家能收藏到这么多宝贝?这位先生是位儒商,他爱好收藏。他把做生意赚的钱基本上都投到这里面了。下面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1、复庐。民国。 碑系清代湘军将领刘胜祥之女宅第匾额。 2、吴氏宗祠。民国。 碑系吴氏祠堂匾额,总祠原在东正街,现存残址。 3。五亩之宅。民国。 碑为国民党少将唐止戈宅第匾额。 4、雨余村舍。民国。 古人有诗句云:雨余江水碧。或曰:雨余芳草斜阳。 5。壬七山庄。民国。 碑为国民党中将唐经百宅第匾额。 6、止园。民国。 碑在南门井位置,系魏氏宅第匾额。 三、彩瓷器展厅 1、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新化彩瓷展厅。 新化是中国彩瓷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省最大的艺术瓷生产基地。品种齐全,有技术精湛的艺术陈设瓷、观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实用瓷,还有传统的日用产品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工业用瓷,共计达余个品种。新化彩瓷以施釉技巧见长,其结晶釉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釉利用氧化锌或氧化钛,在高温中产生“蜜变”结晶出来的花,似白果树叶、水浮莲、浮漂等,显得格外绚丽多彩,艳而不娇,华而不俗,晶莹中藏秀韵,华丽中显古朴。曾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奖。新化彩瓷是一种工业用瓷,产品分为雕塑、捏塑、镂雕、捺塑四种。 这个馆的藏品全部是一位民间藏家收藏。 2、这一尊是《精卫填海》,《精卫填海》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北山经》中。故事讲述了炎帝神农之女——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精卫鸟,日夜衔石填海的故事。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作者借用《精卫填海》这一故事的精神,鼓励人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实现四化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作者罗景炘是佛山市人,年考入华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年调入醴陵陶瓷研究所,年《张衡像》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七品芝麻官》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欧阳海推马救列车》至今屹立在京广线衡山火车站纪念碑座上。 3、这是一尊《嫦娥奔月》。年,湖南举办了一次陶瓷赴京展。组委会专门出版了《赴京汇报展览专辑》,专辑用的是新化陶瓷《嫦娥奔月》作的封面,《嫦娥奔月》是工艺美术大师潘爱民老师的作品。可见新化陶瓷在湖南陶瓷的地位。 这是建国以来湖南陶瓷第一次在京单独展出。当时市场上湖南的陶瓷产品也很少,所以展出后群众大为振奋。许多观众说:“过去只知道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出瓷器,没想到毛主席家乡也有这样多,这样好的瓷器”。家住湖南而今在北京工作的一些老同志、革命老干部回顾着醴陵过去的情况,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为湖南陶瓷阔步前进而深感振奋。”王震副总理指出:“湖南陶瓷大有发展。大有前途”。在展出期间,轻工、外贸两部还专门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表示要支持湖南陶瓷工业的发展。湖南的领导为中央领导机关的重视而感到鼓舞。 4、这是一尊《雷锋》,该作品也出自工艺美术大师潘爱民之手,作于湖南新化县,为了进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当时共制作了一套3件,第一件是欧阳海,第二件是罗盛教,第三件即是此作品雷锋。生动逼真,寓意美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雷锋同志的深厚感情,曾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封底出版印刷。 5、潘爱民老师出生于年11月,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长期从事陶瓷雕塑、园林雕塑、瓷板画等美术设计。曾在法国、德国、荷兰、突尼斯等国学习或工作过。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轻工部劳模。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长期从事陶瓷雕塑、园林雕塑、瓷板画、国画等美术设计、创作活动。陶瓷作品曾大批量生产,其中部分作品在《湖南画报》、《中国陶瓷》等刊物上发表。雕塑作品曾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质奖”、“省优奖”、“一等奖”。国画“嬉戏自然”编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名家翰墨精品集》。曾在法国、德国、荷兰、突尼斯等国学习或工作过。罗盛教纪念馆罗盛教救崔莹雕塑、新化一桥上的瓷片画、女娲补天均是他早年作品。现依然健在,专门从事国画创作。与著名工笔画家邹传安都是新化瓷厂的工艺美术大师。 6、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四个酒杯也是颇有来历的,它邓翼鹏送给岳母的酒杯。邓翼鹏是新化人。官至国民党联勤总部通信署少将高参。解放后,定居武汉市,年退休。年1月25日在武汉逝世。著有《武汉会战中的岷山之役》等。 7、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这是一个礼盒。这个礼盒是魏景桐置的。魏景桐是什么人呢?魏景桐是新化南正街人。清道光三十年()生。先后任云南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 四、大天井 1、这是慎德堂的大天井,大家看到这个是什么?请猜一猜。这是一口消防用的水缸。说起这口水缸,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清末长沙有个著名武师柳森严,在四川峨眉山习武二十年多年,后又游历四方,当柳森严云游到贵州时,便结识了刘慎德。刘慎德回到新化后,请来当时著名的武师柳森严来新化教武术。有一次,有人要试柳森严的功夫,柳森严便丢一个铜钱下去,向缸里用内功吹气,使水高速漩转,直到漩涡见底,然后伸手将铜钱捡起来,手上滴水不沾。想试功夫的人见状悄悄溜了。 2、柳森严在慎德堂留下的故事很多。柳森严出去打牌或者有人请去吃饭,晚上回“慎德堂”时,懒得喊人开门,便从街上一纵身翻过前厅屋顶就落在了天井里。“慎德堂”的墙高有二丈多,可见其轻功的厉害。又有一次,柳森严蹲在“慎德堂”正厅门口这二个大石礅上,说谁能用木棒打到他身上就有奖,众徒弟用木棒对向柳森严竖打横扫斜劈,柳森严在两个石礅上纵跳腾挪,徒弟们只能看见他影子,棒棒怎么也上不了他的身。柳林严曾被人推荐给孙中山当保镖,但孙中山选用了杜心五当保镖,柳森严落选了。后来柳森严给湖南省主席何键当了一段时间的保镖。 五、梅山婚俗堂 1、欢迎大家来到婚俗堂。 大家现在看到这个“圣旨”,它背后有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就是贞节牌坊的故事。 在新化维山四都村六组,有一处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古节孝牌坊,矗立在寂静的山野里的古驿道上,人称“贞节牌坊”。 四都村里的贞节牌坊高9米、宽10米。分四柱三门三楼,乃麻石雕凿装配而成。主楼高出次楼1米余,正脊中央安放着庑殿式葫芦形宝顶,屋脊尾部则飘出10个翘角,庄严中彰显出灵动。牌坊的大柱呈八角方形,直径约0.4米,稳立于3米长的圭脚石上。柱底垫着10个夹杆抱鼓石,石鼓直径约1米。石鼓的下端为莲花边须弥宝座,上端则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呈倒垂状,煞是可爱。柱头设额枋,枋上立斗拱,拱上搭建有平板枋,或内敛,或出檐,层层叠叠,险中见稳。在牌坊中心,正反两面都刻有“五龙朝圣”图案。图案正中为楷书凸雕的“圣旨”二字,四围的五龙则雕镂精细、造型优美,颇为难得。 据吴氏家谱记载:清嘉庆年间,维山四都吴文凤的妻子邹氏,两人结婚5年,夫妻恩爱。然天有不测风云,丈夫英年早逝。后吴邹氏一心赡养公婆到老,儿子吴肇禋在她教导下,从小发愤读书,于乾隆59年恩科中了第19名举人,嘉庆13年借补常德府学训导,后又推升岳州府学教授。 嘉庆二年(年)十二月十六日,皇帝降旨:“应如所请,准予旌表”,命令“地方官给银三十两”,由“本家自行建坊”。于是,吴肇禋奉旨为母亲建造了这座贞节牌坊。 据吴氏后人介绍,其时坊后还建有节孝祠堂,堂内悬挂着皇帝所赐的金匾。牌匾上说,吴邹氏:“淑范宜家,今宜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现祠堂已毁,匾额无存,只有牌坊矗立年仍完好如初。在牌坊中门上方,依稀可见嘉庆皇帝二十四年(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日的诏书石刻痕迹。 2、 大家看到的这张龙床,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它是一个与“白溪豆腐”有关的故事。相传清朝年间,乾隆游江南,途经白溪,那时候,白溪这里还是一片白沙洲,没有几户人家,一行几日歇宿在白溪的一家旅店。店主拿了豆腐类菜肴招待。山珍海味吃腻了的乾隆见到这样别致的江南菜肴,不觉架起竹筷一尝,味道奇美无比,于是细细品味,啧啧称奇;越呷就越有味,越呷就越觉鲜美。 乾隆深感自己身为天子,这样的菜肴还是第一次呷到,好不欢喜。第二天,热情的老板特意搞来了白溪河鱼,为乾隆他们做了河鱼水豆腐鲜汤,乾隆呷后,龙颜大悦,当即题字曰“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白溪的大儒看了才知道乾隆帝来了白溪,但是此时乾隆已经早离开了白溪,走得老远了。 于是,乾隆睡过的那张龙床便一夜之间身价暴涨,后来流落民间,仍保存完好,20年前,被我县民间收藏家所购得。 3、这些用品都是与体现梅山婚俗特点的一些用具。梅山有哭嫁的习俗。“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梅山地区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4、梅山地区有闹洞房的习俗。闹洞房又称“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关于闹洞房的来历,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六、梅山文化书廊 这是慎德堂主人刘慎德回家乡定居以后,潜心读书的地方。现将其辟为梅山文化书廊,展示梅山本土文化人的著作和相关书刊。 七、后花园 这是慎德堂主人刘慎德回家乡定居以后,闭门思过之处。他常常在这里整天发呆,不愿出门,也不准别人叫他。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后悔园”或“悔过处”。 八、茶房 欢迎大家来到茶房。这里是主人会见重要客人、商谈事项的地方。大家看这张床为什么这么短,其实这不是卧榻,而是坐榻,是两个人对饮的地方。为什么称榻呢?言其塌然近地也。常坐必以坐榻为适宜。大户人家除席、床以外,还有坐榻。榻,一般都比较矮,比较窄,有两个人坐用的,也有专供一个人“独坐”的。这个坐塌就是供两人坐的。 九、书房 这里是书房,书房与茶房紧紧相连。书房,古称书斋,是一些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书房的基本设施是桌、椅及书柜,有些书房亦会设有电脑。在一些没有书房的住宅,通常会将睡房部份位置用作书房之用。书房是读书写字或工作的地方,需要宁静、沉稳的感觉,人在其中才不会心浮气躁。传统中式书房从陈列到规划,从色调到材质,都表现出雅静的特征,因此也深得不少现代人的喜爱。在现代家居中,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静心潜读的空间,自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十、正厅 这里是正厅,也叫餐屋。梅山土话叫“餐闹屋里”,一个“闹”字,可见这里是一个家庭里最为热闹的地方。本来古人吃饭时不准讲话,为什么又叫“闹”呢?因为吃完饭后,一家人不是马上离开,而是要说很长时间的话,共享亲情。特别是冬天,一家人围桌尚火,夜话绵绵,直到深夜才眠。特别是到了过年,菜品尤其丰盛,梅山俗称:“鸡鱼丸子肉,海带国(蛋)花粉”,那就是最丰盛、最热烈的年味了。这大概就是“闹”字的由来。 十一、梅山名人文化展厅 欢迎来到梅山名人文化展厅。大家看到的这个展厅,曾经是刘慎德教子读书的地方。现在这个厅的书信、雕塑、笔、墨、纸、砚等,也是我们县民间艺术收藏家的藏品。有很多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 1、李文,字质吾,号作彬,新化县遵路团人。黄埔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及率部在川北堵截北上抗日红军等战役。抗战时,率部(师)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后又参加了豫东兰丰、武汉会战等对日作战。后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并晋陆军中将。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副司令兼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北平解放前夕,李乘飞机逃至奉化溪口,后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率部退入四川,被解放军包围,投诚后把所属部队分编入人民解放军。年逃至香港,年病逝于台北。 2、袁朴,号茂松,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曾参加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等战役。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二期受训,接任五十七副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年任第八师少将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年任八十军军长兼黄龙山警备司令同年晋升陆军中将。年北平和平解放,乘飞机至南京转西安,任胡宗南部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去台湾后,先后任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议、东部防守区副司令、预备兵团司令等职。年升任第二军团副司令。年升任陆军副总司令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国策顾问。年病逝于台北。 3、袁吉六(-),字仲策,榜名仲谦,湖南新化人,年丁酉科拔贡。先后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长郡、明德诸校。晚年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和古文字,著述甚多,有《文字源流》、《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袁吉六先生不仅通古今文史、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书法。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袁吉六是他的国文教师,对其十分器重,尤其赞赏其文采。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曾谈到,多亏了袁吉六先生,在必要时他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袁吉六先生去世后,毛泽东亲自为其题写墓碑。 4、曾继梧(~年),国民党陆军上将。湖南新化县维山乡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湖南新军中任参谋、代理标统等职。年参加武昌起义。历任炮兵团长、岳阳镇守使、陆军第三师师长、湖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年北伐军攻克武昌时,收集残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任副军长。年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湖南全省地方自治筹备处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期间,两次代理湖南省主席。年病逝。著有《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一书。 《毛板船》首发式将于年元旦举行! 5、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廿九年拔贡。初在湖南办团练,与江忠源友善。咸丰二年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及天地会起义。次年春因扑灭浏阳征义堂会众起事,擢知县,旋升同知。是年六月,解吉安围,擢知府。后攻克袁州、临江等地,官加按察使衔。咸丰九年,擢广西布政使。次年任广西巡抚。同治元年,擢两广总督,旋即调任直隶总督。六年,盐民起义,危及京城,因疏于防范降职留任;十年,复用,历任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病逝于原籍,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著有《刘武慎公遗书》。 7、邓显鹤(—1年),字子立,一字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新化县曹家镇人。少与同里欧阳辂友善,以诗相砥砺。嘉庆九年(公元年)中举,官宁乡训导,晚年主讲邵阳濂溪书院。他一生致力于对湖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校勘并增辑周圣楷所作《楚宝》;搜集整理王夫之遗作,成《船山遗书》,王氏之学方显于世;编纂《资江耆旧集》及《沅湘耆旧集》;参与《武冈州志》、《宝庆府志》的修纂。咸丰元年(1年)病逝于濂溪书院讲室,曾国藩自许为先生私淑弟子,为之亲撰墓表,左宗棠有挽联悼念先生。湖南后学尊其为“楚南文献第一人”,梁启超称其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8、李郁华(—),字韦仲,一字果仙,晚号瓠叟,新化县桑梓镇西家湾人。咸丰九年(9)恩科举人,同治七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历充稽察吏部、提督衙门事务,都察院掌河南道监察御史等。曾疏请修筑广东、大连、旅顺、塘沽等地海防炮台。擅长书法,并喜写诗。著有《听松楼诗集》、《瓠叟诗抄》、《苦李山房诗集》等,惜大多散佚。 9、邓瑶(—),字伯昭,湖南新化人。文献学家邓显鹤之侄,鹤增辑《楚宝》时,瑶13岁,日侍左右,协助搜集资料,有时亦发表不同意见。其叔与文士交游,赋诗论学,瑶亦常在旁间与酬答。道光十七年选拔贡,先后任麻阳县教谕,主讲宝庆濂溪书院,太平军围攻宝庆,瑶与同县人罗瑜固守新化以抗太平军,曾受曾国藩、骆秉章多次举荐。同治元年分发江苏知县,未就职,后随江忠浚入四川布政使幕。同治五年,乘舟出三峡至巴东,舟覆溺亡。瑶擅长古文,有《双梧山馆文钞》等刊行于世。 10、邹代钧(4-),字沅帆,湖南新化人。出生于舆地世家,邹汉勋长孙。光绪十一年,经两江总督曾国荃推荐,随刘瑞芬出使英俄。归国后在武昌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舆地学会,重新核订翻译地名,绘印《中外舆地全图》,由是邹氏地图闻名于世,使传统的地学向近代舆地学转变。为中国沿革地理向近代地理科学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被晚清地理学界称为“新化派”。历任两湖书院地理教席、学部参事厅行走、京师大学堂地理总教习,一生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中外舆地全图》《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中俄界记》《西征纪程》等。 《毛板船》首发式将于年元旦举行! 11、方鼎英(-),号伯雄,湖南新化人。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司学校炮兵科,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参加辛亥革命。年二次留日,入陆军炮工学校普通科、高等科,转野战炮兵射击学校,后入帝国大学选兵科从事研究。年回湘,谭延闿委以代军长入长沙维持秩序,黄埔军校成立后,先后任入伍生部部长,中将教育长,代理校长。抗日争期间,任第九战区副主任。胜利后,从事反内战活动,赞助程潜、陈明仁将军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革主委、民革中央委员。 12、陈正湘,字逸成,新化圳上镇人。年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北伐。后入陈毅部红二十二军,参加中共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役。抗战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年11月在与日军激战中指挥炮兵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歼敌千余人。年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北京军区副司令。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年病逝于北京。 13、罗元鲲(—),字瀚溟,新化洋溪人。一生以教师为业,先后任教于新化速成中学堂、省城复初、明德、岳云广雅、新化县立中学、省立一师、湖南师大等十九所学校。在省立一师任教期间,适毛泽东就读该校,罗不仅传授了毛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教了他做人的道理,师生情谊甚笃。罗一生俭朴,主张自食其力。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于年特邀罗等几位老师去北京亲叙师生旧谊。毛泽东还为罗旧居亲笔题写《力食居》匾额。 13、罗绕典(—4),又字兰陔,号苏溪,湖南安化人。从小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道光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顺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山西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任贵州布政使,为时任总督的林则徐所称赏。道光二十九年,擢湖北巡抚。后在长沙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升云贵总督,旋在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中病死,谥“文僖”。罗绕典博学多识,诗文俱佳,有《黔南纪略》、《贵州筹捕储备记》、《知养恬斋前集》、《蜀槎小草》、《玉台赞咏》等著作。 14、江忠源(-4),字岷樵,湖南新宁人,湘军创始人。江忠源举人出身,后兴办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楚勇,到广西参战,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冯云山。此后,江忠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咸丰三年,江忠源到达庐州,陷入太平军的包围。同年十二月,庐州城破,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追赠总督,谥忠烈。 《毛板船》首发式将于年元旦举行! 15、陈今柱,字石擎,湖南新化人,新化陈氏三味堂刻书创始人。陈氏藏书之所名曰“西畲山馆”,其极盛时曾雇工余人,其中刻工余人,在其所刻《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书口下端就有刻工姓名36人。并在长沙、衡阳设有分店,只销售自刻书籍。光绪29年迁往邵阳,新化旧址仍然刻书。十余年间,新化陈氏三味堂刻本在百种以上,为当时唯一能与官书局相提并论的私人书坊。所刻书的种类多,版刻精,校勘尤精,在湖南刻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十二、梅山文化展厅 欢迎大家来到梅山文化展厅。 梅山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梅山文化的冰山一角。 1、这几个雕像是张五郎像。张五郎是梅山文化中传说的“狩猎之神”,相传得到过太上老君真传。人们往往对张五郎冠以“翻坛倒峒”四字,称“翻坛倒洞张五郎。张五郎是一位双手撑地,两脚朝天的倒立神。神像由民间专事神像制作的工匠,用野葡萄或家葡萄的藤雕刻。神像的高度,一般二十至二十五公分,雕刻时,要以靠根的部份雕刻神像的头。神像雕成之后,在背上开一方孔,方孔里装一副中草药代表神的内脏、骨髓。 著名女作家、骏马奖获得者龙宁英为什么要买这本书? 2、关于张五郎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的:猎人张五郎到太上老君那里学法,深得太上老君喜爱,而太上老君并不知道,他的女儿姬姬,暗中已经和张五郎相爱了。姬姬向父亲禀明他对张五郎的爱慕。太上老君极力反对这桩婚事,并下令驱逐张五郎。姬姬无奈,邀约张五郎私奔。姬姬为了保证张五郎的安全,将他遮挡在手中的神伞之中。太上老君得知此情,勃然大怒,追至路途,放出飞剑,欲除却张五郎。一剑、二剑,都被姬姬的神伞挡了回去,太上老君又放出神伞无法遮挡的第三剑。姬姬见心上人危在旦夕,急中生智,将月经布抛上云头,玷污了父亲放出的飞剑。张五郎的性命得以保全。为了使张五郎不再受到伤害,姬姬让他的身子倒转,头、手着地,两脚朝天,变得面目全非,躲过了太上老君的追杀。后来,张五郎将法术在猎人中广为传播,这些法术便是民间流传的梅山之法。张五郎受到猎人的拥戴,他也成为了猎人敬奉的梅山之神。因此,梅山教供奉着一尊倒立的梅山神像。那罩在梅山神坛上,缠在梅山虎匠头上的红色“云头布”,原来是姬姬的月经布。 3、这是梅山六兄弟雕塑。梅山六兄弟的传说源头很多,有梅山七怪、梅山七圣等说法,到西游记成书的时代,大体得到固定,但是人物形象很不鲜明。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条里,梅山七怪是辅佐赵昱入水斩蛟的七个人。在杂剧《二郎神射锁魔镜》里,则称七人只是拜服斩蛟而回的赵昱,并没入水,这两种说法都确定这七人本是二郎神的属下。但是在《封神演义》里,梅山七怪分别是七个野兽成精,是杨戬即二郎神的对手,由杨戬歼灭之,七怪战死后都被封为正神。 4、这是梅山刀,它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作战武器。梅山刀是古梅山人民砍柴、狩猎的一种重要武器。经过拳家长期总结而演练成今天的梅山刀,梅山刀的刀法古朴勇猛,倏忽纵横、闪躲腾挪,攻如暴风骤雨,守时密不透风。主要刀法有劈、砍、撩、斩、扫、格、截、刺、缠头等。 寻找自豪 5、这是梅山武术中常用的剑、棍、春凳、方桌、扁担等。它们大多身兼生产工具与作战武器两种功能。因为古梅山生存环境恶劣,时常要与与猛兽博斗,所以不得不一边生产,一边随时准备战斗。梅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神、气、意”三者有机结合,要求“气流丹田,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 6、慎德堂所处的这条街道叫作向东街。这是一条由毛板船拖来的街道。由于毛板船经济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新化在诸多领域居于全省前列,是公认的“一等县”,上梅古镇是“民国一流县城”。上梅古镇有近千年的历史,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十二年(年)以后,至清末民初,整个县城有“九巷十八街”之说,其中“十”是指“十字街”,再加上其他八条街,其实就是“九街九巷”的布局。 在资江航运的推动下,新化商品经济一度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据《新化县志》(年版)载:民国初年,新化县城及资江流域各口岸,正式设立门面并向政府申请注册登记的商铺,县城有家,民国34年,前来县政府登记的行业有25个,商业户。而向东街,因为正处码头口子,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 而今,新化县成立了梅山古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不但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梅山古镇,而且大手笔、科学地进行新的开发,梅山古镇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加美丽,更加壮观,更加富有人文魅力!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慎德堂玩得开心!再见! 《毛板船》首发式邀请函 买书的人是可爱的 本土作家袁杰伟新作《袁枚传》在娄底首发 《袁枚传》获中国作协高度评价 袁杰伟给研究生做讲座 谭谈、袁杰伟做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作家的社会责任 《毛板船》销售持续升温!单位统一订购成为主流! 袁杰伟原创难真金白银赞赏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