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蛙共生示范基地,经测算,每亩可产出干谷.3公斤。 连续的晴好天气,在北盛镇边洲村,采用省农科院有机稻米生产技术体系种植的亩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8月26日,省农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评议,专家组认为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田间病虫及杂草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亩超级稻“湘两优”稻蛙共生模式示范基地,经现场测产,折算每亩干谷.3公斤。 今年开始,省农科院与浏阳市农业局联合,拟将边洲村建设成为“中国有机第一村”,实现不施化肥和农药、不用不能降解的农膜、作物产量保持常规生产水平、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边洲村共有多亩稻田,今年被省农科院纳入有机农业生态试验示范园的面积将近一半。行走在田埂上,记者看到,两边的稻田里生物防虫设施呈现立体状态。每亩在竹竿上系10个纸杯,释放1万只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每10亩设置一个水池,种植豆类和棚架蔬菜,供蛙类产卵孵化、蜘蛛越冬等;每35亩至40亩,安装1盏黄色的益害昆虫分离诱虫灯;用来诱杀害虫的诱捕剂及胶粘板也有分布。 示范园技术专家张玉烛研究员说,亩稻田除了采用“蜂-蛙-灯”生物控虫不施化学农药外,还采用“绿肥+商品有机肥”而不施化肥,并采用“生物控草肥”控制田间杂草,不用化学除草剂。 此次示范最有看点的是亩超级稻“湘两优”稻蛙共生模式示范基地。研究人员首次探索每亩投放黑斑幼蛙1万只,以期实现防虫和增加稻田产出双重目标。专家组随机抽取3丘田进行现场测产,实际面积平方米,平均亩产毛谷.6公斤,按13.5%含水量折算干谷.3公斤。同时,经实地调查,黑斑幼蛙成活率50%以上,平均体重约70克。 “目前的成蛙收购保底价约每公斤30元。”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此算来,每亩成蛙预计可增加收入超过元。 黑斑蛙:是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在中国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最常见。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