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5792156.html< 谢家村:变废为宝,秸秆“长”出鲜蘑菇 初冬寒意渐浓,在淳口镇谢家村的浏阳市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双丰公司”)大棚内,正迎来赤松茸播种季,工人们将培育好的瓶装菌种一一分块,播种到由秸秆堆积的“土壤”里。曾经被视作废物的秸秆在谢家村成了“宝贝”,公司经理黄红波更是当起了“秸秆经纪人”。 淳口镇是传统农业大镇,水稻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收割过后,稻田里的秸秆何去何从?过去将秸秆在田里一把火烧掉的做法,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年,在外打工的黄红波返乡创业,成立了双丰公司。通过自主探索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他总结出一套秸秆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 在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捆捆经过机器加工后的方形秸秆堆积如山,在黄红波的眼里,这些都是“致富草”。“秸秆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无论干湿稻草都可利用,秸秆通过机械回收整理后,利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接种平菇、草菇等液体菌种,种植仿野生蘑菇,适应性广、投入低、产值高。”黄红波说。 黄红波展示了利用秸秆培育的草菇样品,以及由秸秆制作的花炮底座。记者周红珍 “今年夏季试种了一亩草菇,产量有余斤,蘑菇质优味鲜,刚出菇就很抢手,有位顾客特意从长沙过来购买。”黄红波拿出留存的草菇干品样本,告诉记者,试种的草菇产量并不算高,但营养好、价值高,斤秸秆可以长20斤菇,产值约为元。夏季种草菇,冬季种赤松茸,谢家村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次我们在田间和大棚内共种了5亩赤松茸,预计产量能达到斤。”黄红波说,出菇成效好的话,明年公司还将扩大规模,并把种菇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谢家村这片热土上,秸秆养菇、烤烟、药材种植等产业正稳步推进,美丽屋场建设、道路提质改造等工作也在规划建设中。“我们将充分激发群众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能人带头促发展,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谢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志伟说。 涨知识 秸秆“遇见”烟花,节约成本更环保 在谢家村,不起眼的秸秆却成了“宝贝”。不仅可以养菇,通过生物转换变成菌糠,甚至可以通过加工制成花炮底座。 秸秆与烟花搭配?这个新颖的想法,在双丰公司的多次技术创新中变成了现实。 年,废纸成本涨至多元1吨。这让天天和秸秆打交道的黄红波等人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秸秆取代废纸作为花炮底座原料?随后,双丰公司与另一家企业共同研发了用秸秆替代70%的废纸制作花炮底座的技术,这一技术成功取得专利。今年,双丰公司又开发了“新配方”:用秸秆直接取代双灰粉,能让花炮底座在一周之内降解。 “如果直接把秸秆打碎加工成花炮底座原料,需要粉碎成本元每吨。而公司先利用机械收割后的湿秸秆养菇,产了蘑菇后的秸秆变成了短纤维,只需稍微打碎,就节省了元粉碎成本。”黄红波说,将短纤维秸秆加工成花炮底座所需原料,还可降低40%以上原料成本。 黄荆坪村:河道改造,“修”出文明新风尚 这些天,淳口镇黄荆坪村的邓朴素多了一份新工作——淳口河黄荆坪村段维修施工现场的义务“工程管理员”,“目前已经修了米,受益的良田有千余亩。”邓朴素今年71岁,曾担任村干部多年,离任后对村级工作仍然十分热心。今年,黄荆坪村争取了相关项目资金维修淳口河河道,他便自告奋勇,当起了“工程管理员”。于是,他每天都会来回奔波于家、村委会、施工现场之间,为河道修建出谋划策,也充当村民们的建议代表人。 淳口河黄荆坪村段维修施工现场。黄荆坪村供图 “淳口河是捞刀河的支流,全长30余里,上面连着南康水库,仅黄荆坪村段灌溉的良田就有千余亩。”对淳口河的情况,邓朴素了如指掌。 邓朴素介绍,原本河岸两边杂草丛生,各种冲积下来的泥沙石头、杂树枯枝抬高了河道水位,年遭遇暴雨时,洪水就曾将这片稻田全部淹没,“今年村里争取了相关项目资金修水利,村民们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落地了。以后河道修牢固了,我们就再也不用为此担忧了。”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的家园大家一起来建设。”看着日益美好的家园,村民们都有些跃跃欲试。“黄荆坪村青年促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