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张薄薄的古山贡纸,一份悠悠的非遗情谊。6月29日,在湘籍著名书画家、散文家杨福音的带领下,张锡良、何立伟等50余位书画家、非遗专家、作家、热心非遗保护的企业家组成浏阳古山贡纸先遣队,深入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的小山村,揭开有着数百年历史、如今只剩一户人家坚持制作的古山贡纸的神秘面纱。

杨福音手持为古山贡纸撰写的鉴纸字幅,发声保护古山贡纸。

老师傅在造纸间演示如何造出高品质的贡纸,图为翻搅纸浆的过程。

书画家现场试写古山贡纸。

仲夏的雨水,夹杂着青山中泥土的气息,空气怡人。沿山道前行,浏阳古山贡纸先遣队到达位于山顶处浏阳张坊竹纸作坊。据史料记载,浏阳张坊竹纸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宋元以前,在清乾隆年间被朝廷官府纳用,始有“贡纸”之称。这一地区也被称为“石古山”,纸农唐三祥、唐智祥曾用古山牌贡纸的名号参加南洋纸张比赛,分获金牌、银牌,产品远销东南亚。目前,古山贡纸已被列入浏阳非遗项目,正在申报长沙市级非遗。古山贡纸采用纯竹质原料手工精制,适宜书画,有着无污染、不上潮、不易碎的独特优点,曾一度远销东南亚。但近些年在机器高效造纸的冲击下濒于绝迹,精于造纸的师傅也逐渐老去,只剩下一家尚可生产高等级贡纸。为保护古山贡纸,湘籍著名书画名家、散文家、书法家杨福音发声发起保护古山贡纸的倡议,并亲自撰写了鉴纸的字幅,向世人大力推介浏阳古山贡纸。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诸多画家、非遗工作者与着,发起了这场拯救古山贡纸的公益行动。

“现在掌握这种造纸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了,传承迫在眉睫。”第三代传承人黄龙根说,自己的儿子在外地读书,“等他毕业后,我也要教他如何造纸。”

本文来源: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杨杨实习生赵毅旻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