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浏阳一中校长袁章军。

九十岁的浏阳一中,美得不言而喻。穿过始建于宋代的文庙,红墙黄瓦鲜妍不改;走过谭嗣同创办的算学社,青石小径还留有先贤的足印;抵达依山而建的教学楼,眼之所见古樟掀天,时间仿佛在这里停住了脚步。

但在校长袁章军眼里,浏阳一中正值生机勃勃的壮年。走在校园里,他瞧见的每一株树,遇见的每一个孩子,都在沐浴阳光雨露,从脚下的土地里汲取养分。

而他,也扎根在这土地上,与每一株树、每一个孩子一起,温润生长。

育人之道,如自然之道

和袁章军坐下来对谈,很难不被他灰白的头发吸引。年过半百的袁章军似乎无意掩饰年龄,对待白发的态度就如他对待教育的态度——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

年,袁章军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此后三十余年,从未离开过讲台。年,袁章军调至浏阳一中,年接任校长。彼时,浏阳一中已经名声在外,闪耀着“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光环,七十多年办学历程已然走出了一大批国家栋梁。履任校长,袁章军决心守住浏阳一中的育人初心。

学生物、教生物,袁章军习惯用自然生态的角度观察学生:“学校应该是一个以‘育人’为目标的良性生态系统,把种子埋进温润的土壤里,顺应时节,给予养料,让它自由生长。”

他有心,让学校的“四时之景”与孩子的成长相互呼应。

花团锦簇的春天,浏阳一中迎来每年一次的社团文化节。阳光社团、爱心社、军政社、谜社、棋社等50个社团如百花齐放,学生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吸引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夏天是火红的季节。“太阳很毒,天气很热,训练很苦,拉练很累,教官很凶,纪律很严……但我们的收获很多,军训,我相信,它值得。”夏日的军训,留给高一新生徐琰青坚强的回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9月28日孔子诞辰,全校师生按传统礼仪前往文庙祭拜孔子,在先贤的注视下加冠加笄,宣告成人。冬天万物沉寂,校园的琅琅书声在为梦想积蓄力量。

“我希望他们学业有成,更希望他们在这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袁章军用环境育人,校园里每一棵古樟都有保护标识,每一种植物都有属性介绍,由师生共同认养;毕业生、国际友人、校友、特级教师种下的纪念树亭亭如盖;大家动手筑起百余个鸟巢,冬季定时投喂食物,吸引了六十多种、上千只鸟儿在校园安家……人与动植物对话,就是与学校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对话。

治校之道,温润且有力量

“袁校长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他总是很有耐心,循循善诱。”在学生欧贤羽眼里,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来校的袁章军,和“慈父”一般亲切温和。

袁章军介绍,浏阳一中的学生不是我们想象的“尖子生”,为了保障公平,每年中考,学校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全市50多所学校。但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来到学校之后,很多习惯都要回炉重塑。“我们强调‘温润教育’,只有仁爱之心才能唤醒学生炙热的情感和善良的人性。”袁章军说,温润体现在细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吃好每一顿饭,为他们上好每一堂课。

这些细节之中,都有袁章军的身影。他每天在食堂和学生一起就餐,看着学生从嬉戏打闹到安安静静;他把写字、阅读放进高一的必修课,从读写开始,为初中掉队的孩子夯实基础;他坚持推门听课,指导老师精益求精打磨课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年,一条“八百学生用餐泔水不足一桶”的新闻成了国家级媒体的头条,新闻里说,这里的农村学生占多数,但文明的素养已经深入人心。

写字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也有了回响。年高考,来自浏阳一中的周澎获得湖南省语文单科第一,她记得“刚开始觉得写字课有些枯燥,后来才明白校长说的‘写字如做人’,写好字不仅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对考试有帮助,也让自己更加自信”。

校长带头,老师们也不甘落后。年至今,浏阳一中有五名教师获评特级教师。教与学,就像一门手艺的传承。多年以前,袁章军在湖南师范大学求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们手写的教案、油印的试卷,工整的字体、严谨的内容是那一代学者治学的态度,温润且有力量。那时候他是学生,现在他是老师、是校长,他要把这力量传递给“后来人”。

成长之道,做“现代文明人”

穿梭在古朴的校园与现代都市之间,我们不禁好奇,浏阳一中的黉门学子,是不是和千百年前的书生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问及此,袁章军微笑着摇头,浏阳一中要培养“现代文明人”。

“年,谭嗣同等人以奎文阁兴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开创湖南新学之先河,他身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每一年的入学教育,袁章军总要带着新生参观校园。不论何时何地,他要求浏阳一中的学生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袁章军鼓励学生在社会的熔炉中淬炼自我。年,高三毕业生发起成立了“阳光社团”,自发募集爱心物资在浏阳市区义卖,自导自演慈善晚会向老百姓筹集善款。“离开家乡去上大学之前,他们从学校的高一新生中,选择了15名家庭贫困的学弟学妹,为他们提供资助。”学校团委书记贺润华介绍,“阳光社团”的助学活动延续了14年,募集到了20多万元助学善款,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也为毕业的孩子上好了步入社会的第一堂课。

品学兼优的他们受到高校的青睐,浏阳一中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知名高校优秀生源基地,每年40%的学生被一流名校录取。

孩子们走出了校门,亦迈出了国门。在英联邦马恩岛巴拉克明中学有一间“孔子课堂”,由浏阳一中教师刘丽萍打理。从年起,浏阳一中先后与英、美、韩等国家的多所中学缔结友好学校,多名师生出国学习交流、5位教师出国担任汉语教学。他们把大洋彼岸的见闻带回浏阳,搭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走在古树参天的校园里,袁章军常常想起这样的诗句,“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姿态,每个孩子也有他想要成为的样子,学校的土壤终究有限,但我希望他们从这里获得自我向上生长的力量。”

与袁章军校长面对面焦点问答:

爱读书的人,眼神是深邃的

袁章军校长和学生交流。

Q:高中是冲刺高考的重要阶段,时间紧张,但我还是忍不住看课外书,又觉得看课外书浪费时间。校长您怎么看课外书这个问题?

——柳金程(班)

A:爱读书的人,眼神是深邃的。我不太同意大家用“有用”“无用”来定义读书,有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哪怕是几乎没有人会看的“产品说明书”,都不是“无用”的阅读,比如手机的操作说明、汽车的使用指南。如果同学们愿意花点时间阅读,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少走许多弯路。课外的阅读,也许不如“刷题”对学习有用,看过的书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将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但书中传递出的价值观,看待问题的方式,将留在记忆之中,成为我们人生观的一部分。

Q:您刚刚提到了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您觉得有必要在学校推广阅读吗?

——陶莉莎(班)

A:当然有必要,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如果同学们有心就不难发现,学校的图书馆等地方都安放有书架,随时供大家阅读,学校也常常举办全校性的阅读活动。我特别希望同学们都能善读书、善分享、善交流,希望大家读到喜欢的书,带到学校班级和同学一起分享。每个人看一本书,在交换之后,就变成了两本书;班上的每位同学都分享一本书,大家的阅读量就在书籍的交流中倍增。

Q:现在是网络时代,年轻人似乎更愿意选择电子阅读,校长您能接受这样的阅读方式吗?

——胡薇(班)

A:我们当然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电子阅读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让我们的阅读更为便利,让阅读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资讯。但相对于电子阅读,纸质书的质感和温度也是无法取代的。我自己就喜欢读纸质书,遇到打动人、引人思考的地方,就会停下来拿起笔认真做批注,与作者“互动”。这个过程,是电子阅读无法提供的,这也是我觉得纸质书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Q:有很多经典小说被翻拍成了电视剧,但当我读原著时,又觉得书中的人物和电视剧中完全不一样,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导演呈现出来的也完全不一样,校长您怎么看?

——卜珂力(班)

A:不同的人因为知识背景、人生阅历的不同,对同一本书肯定有不同的理解,导演和编剧不仅要在电视剧中呈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还要为电视剧赋予现实意义,以吸引观众增加收视。我觉得,多读原汁原味的原著才是我们与作者对话的最好方式。比如《西游记》,小时候看它是一本好玩的书,妖魔鬼怪妙趣横生;长大了看,它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参加工作之后再看,又觉得唐僧是一位善于管理团队的领导。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名家读《十几岁》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

十几岁杂志社

《十几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年12月刊

文图/余娅白洁

统筹/黄珺寻耀邦(浏阳一中办公室主任)

(END)

订阅方式

—年刊12期

十几岁杂志社

(小学刊)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邮发代号42-

杂志全年订阅

¥96

点击订阅

—年刊12期

十几岁杂志社

(中学刊)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

邮发代号42-

杂志全年订阅

¥96

点击订阅

集体订阅

各校十几岁校园联络人统一组织订阅《十几岁》发行部-推荐阅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下发文件部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省大中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工作湖南省首届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收官十几岁杂志社暑期学生阅读写作研学火力全开近0学生热情参与“寻找少年写作之星”创意作文大会入选第二届“书香湖南”全民阅读品牌项目在这里,了解《十几岁》杂志——深耕大阅读,助力优写作!

投稿邮箱(小学刊):

pupil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