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镇因镇域内有千年古刹--唐·石霜寺,且寺内塑金刚神像而得名,是鞭炮和湘剧的发祥地,素有“小南京”的美誉,拥有历史悠久的红炮文化、宗教文化、宗祠文化和湘剧文化。 近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和逐步收紧的烟花爆竹政策,金刚镇党委在“文化+”上狠下功夫,打造强大精神支撑,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也提升了镇域综合竞争力。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4亿元,完成财税收入万元,实现了地区总产值和财税收入的稳步增长。 为做强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硬实力”,金刚镇党委突出抓“文化+精神”,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金刚“道义”文化作为各项工作的动力。通过开展“五个寻找·五个弘扬”活动,评选“最美党员”、“最美教师”、“最美企业”、“最美家庭”、“最美宗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本地文化,入脑入心。开展“敬老爱亲模范”评选,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崇高道德风尚。还把本地道德典故、历史文化、乡贤名人等,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 抓“文化+阵地”。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每个村打造一个幸福屋场,由村支部和党小组共同建设管理。屋场生态环境优美,体育健身设施齐全,设立有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墙等场所。依托屋场举办“幸福屋场我的家”、“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创作了《金刚综治之歌》和《禁毒禁赌快板歌》,浓厚屋场文化氛围。成立了金刚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掘金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抓“文化+旅游”。把宗教文化、宗祠文化、生态文化精心串联,形成辐射萍浏醴的“嬉湖水-赏烟花-摘供果-拜祖庭-吃斋饭-净心灵-游溶洞”乡村旅游品牌。石霜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对桃树湾进行深度综合开发,获评“湖南省最美古村镇”,现已成为集清代民居与新农村建设、养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新亮点。还注重在农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禅宗供果、药材、彩色稻基地相继建成。 抓“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烟花爆竹行业,坚持走“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环保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理念,更加突出感情植入,更加融合互动体验。抓住大型焰火燃放的同时,主打适用与逢年过节、婚嫁寿庆等小范围的聚会助兴的微焰火燃放。烟花企业微烟火多次或国内国际大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来源:中共浏阳市委组织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