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清新空气,沿着伟人足迹踏寻红色记忆。 满足了一家人度假的全部需求,这次来浏阳玩得很痛快,等天气再冷一点,我们还要来滑雪。 江西的游客周永亨 不单周永亨一家,时时处处皆可游的浏阳,正吸引了八方游客来访。据浏阳市旅游局数据,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34.3%,旅游收入达.2亿元,而今年1至9月,接待游客.7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8亿元。 近年来,浏阳依托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串珠成线、联点成片,全面吹响创建全域美丽乡村、促推全域旅游发展的进军号角,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四季宜游、山水为骨文化点睛的全域旅游画卷。 全域化统筹,吹响全域旅游发展进军号角 提问 何谓“全域旅游”? 就是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之际,浏阳率先迈开全域旅游的步伐,围绕“全局统筹,融合发展”,把全市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让全域旅游的发展定位更加准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年3月,浏阳对外发布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在全省率先拉开了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的序幕;当年5月,浏阳又出台发布了《浏阳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吹响创建全域美丽乡村、促推全域旅游发展的进军号角。 通过统筹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浏阳确立了“以大围山为龙头,浏阳河为主轴,10条精品线路为纽带”的发展构想,描绘了浏阳旅游业发展新蓝图,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把浏阳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大乐园来打造,要实现路路连美景,处处是风景,美丽乡村全覆盖。 由此,浏阳因地制宜将全域旅游划分为 五大主题板块 与美丽乡村、绿色生态相融合的“绿色生态游”; 与革命老区、红色历史相结合的“红色革命游”; 与厚重文化、历史情怀相贯通的“金色历史游”; 与现代化企业、高新科技相依托的“蓝色工业游”; 与动感活力、紧张刺激相紧扣的“橙色体育游”。 通过多姿多彩的五色主题旅游体验,努力打造个性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旅游精品。 立足青山绿水,形成全域发展旅游合力 “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这或许是外地人对浏阳最初的印象。而这一山一水恰是浏阳发展全域旅游的先导区。 依托“一园带四镇”的发展模式,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引领东区绿色生态旅游崛起,产生了强劲的旅游效应。目前,大围山已启动申报5A级景区工作,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塑造“浏阳河源避暑地、养生仙境大围山”总体品牌形象。 浏阳河的开发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7月,浏阳出台《加快推进浏阳河城区段“一河两岸”保护与开发实施方案》,按照“建成宜居宜商、宜游宜养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和城市文旅示范圈”的定位,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浏阳没有止步于景区建设,而是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积极推进“旅游+”与“+旅游”战略,形成发展合力。 浏阳把发展全域旅游与建设美丽乡村融合贯通,借助幸福屋场建设丰富了旅游内涵,也提升了乡村品质。近年来,浏阳打造了松山屋场、何家屋场、华山屋场、湾里屋场、书香屋场等个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示范幸福屋场,充分展现了田园风光,彰显了农家情趣。 浏阳还将该市厚重的人文底蕴融入发展全域旅游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为全域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编排了《耀邦兄弟》、《谭嗣同》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戏曲节目,讲好了浏阳故事、传播了浏阳声音,进一步淳化了乡风民风,提升了全域旅游整体形象。 此外,因时制宜的各类节会融入旅游元素,不断提升浏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全民参与其中。今年9月19日下午,年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暨首届湘赣边红色旅游节在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纪念广场开幕,就是浏阳市全域旅游创建结出的又一硕果。 “以浓厚的节会活动氛围,让群众参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切身感受浏阳旅游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浏阳市旅游局局长陈刚看来,全域旅游一是全景,二是全时,三是全民。人民群众成了受益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推介者。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豪感、获得感、归属感也大幅跃升。 特 写 深挖文化底蕴,浏阳红色旅游迎来新篇章 “上午到秋收起义文家市纪念馆参观,下午去中和镇看耀邦同志,带老人追忆下革命岁月,也给孩子上一堂红色教育课。”今年“十一”黄金周,来自江西的游客周川伟给一家老小制定了“红色旅游”计划,第一站就选在浏阳。 浏阳红色历史璀璨,是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和新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在长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先后有2万余名先烈英勇牺牲,孕育了宋任穷、杨勇等30位开国将军,走出了胡耀邦、王震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胡耀邦故居等余处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成为这片热土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今年是秋收起义90周年,趁着假期来浏阳、开展一场红色追忆之旅成为众多游客出行的首选。 漫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新馆,通过图片、文字、油画、雕塑、影像资料等,在声光电相结合的现代化布展中重忆秋收起义波澜壮阔;走进耀邦故居,在青山绿水中踏寻伟人足迹,领略浩然正气…… 据浏阳市旅游局统计,在年中俄红色旅游交流系列活动暨首届湘赣边红色旅游节的带动影响下,“十一”黄金周期间浏阳共接待旅游者92.69万人次,红色景点更是游人如织,其中,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八天接待游客达11.4万人次,同比增长%,成为此次国庆期间旅游热点;胡耀邦故居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 如果说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天然优势,那么完善的基础配套则、地域联动发展,则是浏阳后天努力的结果。 早在年,浏阳市旅游局创造性地启动“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景观景点路牌标识系统、高品质旅游厕所、旅游LED宣传屏、原木导览图、直饮水机、旅游电子地图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及管理维护,得到了财政部和国家旅游局的“点赞”。 今年,浏阳市旅游局更牵头启动了全域红色景点提质工作,通过会议部署、实地考察,深度挖掘了浏阳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逐步完善了景点配套设施——89个高品质旅游厕所投入使用,33处红色景点添置红色导览图。
与此同时,浏阳还立足湘赣边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联合湘赣边12县(市、区)发布了“穿越湘赣边·重走秋收路”主题自驾游线路,用三条线路串联起50余个红色景点,引领游客追寻英雄们的足迹,回溯光荣的历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