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怎么判断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7693931.html

昨天跟浏阳教育局苏启平副局长、浏阳三中张小宝校长一起,登上了狮山山顶,考察狮山书院旧址。小宝校长说,他在“狮山”工作了三十年,他是第一次到山顶上看。其实不只是他,估计同行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早已荒废了的书院旧址来看看。

在浏阳众多书院之中,除了城区文靖、南山和南台书院外,狮山书院恐怕是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厚重、风光也是最为优美的书院,其旧址在浏阳河上游大溪河畔的狮子山顶上,也就是现在的浏阳化工厂边上。年书院被太平天国的征义堂毁掉之后,搬迁到距狮山一里左右的高唐山上重建,就是现在的浏阳三中。

说狮山风光很美,我是从旧书上看到的。云南太和人赵瑜,道光年间任浏阳县令,因封禁一事至狮山,曾登其冢(山顶)周览形胜,感叹说:是无论为省脉要地,第以浏阳论,一邑之胜在东乡,东乡之胜尤在狮山,必不可不力为保全。

当时说这里是“省脉”所在地,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狮山一采石,长沙便有“回禄之灾(火灾)”,所以几任“省府大员”都下令要这里关闭采石矿。上司有令,下面自然就要落实,但一纸禁令,是难以解决问题,毕竟关系了很多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于是,屡禁屡采,长沙也屡屡出现“火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浏阳知县的赵瑜亲自到古港调研,还爬上狮子山顶看看了看,深有感慨地对陪同考察古港乡绅说:先不要说这里是“省脉重地”,单独就风景来说,大家都说浏阳最美的风景在东乡,在我看来,东乡最美的风景在狮山。单纯就这一点来讲,狮山必须好好保护。

赵瑜“县长”和乡绅们商量,既然强行禁止走不通,那就想个办法,把这里全部买下来。这个事,当时政府没有什么“投入”,由当地乡绅“众筹”,官员也给一些资助,把这座山买了下来,作为“封禁之地”。考虑到这个地方风光很好,又是省脉所在,于是大家集资在山顶建了一座文昌阁,办了一所义学。

后来县城在杨时讲学的地方建了南台书院,乡绅们又琢磨,是不是在文昌阁旧址建设一个书院,于是便有了狮山书院。当时的书院都有三大功能,教育、藏书和祭祀,祭祀除了孔子外,还都要找个“榜样”,南台书院是纪念和祭祀“程门立雪”的北宋浏阳县令杨时,狮山书院想到了要纪念和祭祀元代大文豪欧阳玄。于是在书院的旁边,也就是狮子脑这个地方,建了一个楚国文公祠,以便学生来纪念和祭祀。他们考虑的是,欧阳玄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又是浏阳东乡人,在这里建一个祠堂,也有“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学生来这里看过之后,或许会生“大丈夫应该如此”“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壮志。

这个也不是我杜撰的,他们之所以选这里建设学院,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省脉”所在,将来会出大人物。他们特别选欧阳玄这个人作为学生的“榜样”,学问大家,又是“高考状元”,还是东乡人,这个自然最合适不过。另外,作为学院创办的当事人之一的李芸字香洲,他的一首诗很能说明问题:

濂溪祠感怀

李芸

浏江数百里流西,茂叔祠前首重低。

一代钟灵山水福,何年名世媲濂溪。

李芸这个清代浏阳教育家,他的理想就是希望浏阳东区能够出一个跟周敦颐媲美的人物。浏阳北乡办了一个文光书院,他们理想也很远大:“文超班马,光射斗牛”,是希望能够出现超过司马迁和班固这样的人。同行的普教科科长告诉我,狮子书院附近去年出了一个状元,据我所知,前年的状元是在文光书院附近。这两个状元现在都在北大读书。

李芸的诗载《中国历代书院志》第四册《浏东狮山书院志》。李芸,字香洲,清代浏阳人。道光十九年(年)任狮山书院董事,将县东原狮山文昌阁之义学,集资拓建为狮山书院。我们说诗言志,李芸这首诗,其实就是狮山书院办学的“初心”,当然也是浏阳三中办学的“初心”。

如果说李芸的诗是“孤证”的话,那么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的文章就很能说明问题。欧阳厚均是岳麓书院少有的几个著名山长之一,也是当时湖南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曾国藩、郭嵩焘是他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作文写得好,欧阳老师经常在班上念曾国藩的作文。狮山书院的楚国文公祠建好之后,李芸找了欧阳厚均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欧阳楚国文公祠记》,文章不长,通俗易懂,也算是狮山书院的历史,也是欧阳玄的小传,我就全文放在这里:

欧阳楚国文公祠记

安仁欧阳厚均坦斋

狮山峙浏之东,势雄且厚。往岁余主讲岳麓,李仙舫茂才(李芸的父亲)与余言甚详,谓山被居民凿石,有伤地脉,经封疆牧伯严饬封禁,杜明府属予二三同志募金购其山,建文昌阁。今秋,仙舫喆嗣芸(李仙舫的儿子李芸)以诸生来谒,谓狮山已成书院,事达于朝,复于书院前端建欧阳圭斋先生祠,乞予记之以垂不朽。

窃惟先生为有元一代名臣,凡制、诰、策、命,纂修实录、大典、三史皆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石,得公文词以为荣,片言只字,流播人间,莫不知所宝贵,岂仅为浏邑光哉!闻考其里居故事,旧有南山书院,为公读书地,后改建祠,荒村僻壤、破壁颓垣,无文人学士以荐椒馨。邑侯王培生慨邑之祀公者仅于南郊荒坪扫地以祭,近邑人于学宫旁建二贤祠,与杨龟山先生合祀,非专祀也。夫以公之道德、经济、学问、著述如日星河岳,卓然宇宙,不可磨灭,后之人当何如歆仰爱敬焉!兹以狮山重要之地,居是乡者,前之人既体上意而力行之,后之人复踵前事而扩大之,以为国家培植人才计,且能修祀事、表幽微、绍前哲、启后学,俾从游斯地者得以瞻仰前徵,恍然生其效法之思,其有关学校岂浅哉!余固先生裔也,因乐为之记。尤望浏之人,景其流风余韵,而鼓舞奋兴于勿替也夫。

三中校长小宝,是我家门,很有情怀。他经常跟我介绍狮山书院(浏阳三中)校友和文化,带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说实话,他们的校史馆,与他们学校厚重的历史相比,确实做得不够好,但从他们的校史馆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可以熠熠生辉的名字:

他们最有名的校长当数吴敏树字南屏,郭嵩焘说,五百年来,湖南文章写得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吴敏树。而吴敏树就曾经是狮山书院的山长,而且相当于“管教育的副市长兼三中校长”。在山长中还有几个曾国藩的好朋友,一个叫许如骏,后来做到了盐运使。还有一个叫曹西垣,曾国藩日记里经常写到他。近年网上有一个“清华大学最牛毕业证书”的主人李鸿樾,在年到年在这里担当校长,他是曾国藩部下、两江总督浏阳人李兴锐的后人。

至于书院和学校的著名学生就更多了,革命者有陈作新、罗章龙、张启龙、李志民等,解放后这里出了周其凤、谭仲池等专家学者。我还在校史馆看到,浏阳几任教育局长,大多出在三中,这个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回来的路上,苏局长说,我们想和文史委一起来做个事,就是帮助浏阳办学五十年以上的学校搞个“浏阳学校史”,以存史育人。我想,这个事值得一做。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