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里的浏阳畜牧”系列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①:牛是农家宝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②:磨刀霍霍向猪羊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③:好狗不跳好猫不叫鸡屁眼里抠油盐“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过去老百姓过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养鸡属于家庭副业,一家的油盐和日常用品全靠鸡下蛋来支出。浏阳农村,家家户户都喜养鸡,一般每户喂养几只到十几只鸡。养鸡除用于自家食蛋、食肉外,还用于报喜、待客、送礼等,所生鸡蛋除了自家食用之外,还上市售卖换些家用品。素有“鸡屁眼里抠油盐”的说法。境内养的鸡有大种、小种、灰脚、黄脚、白羽、花羽、白皮、乌皮之分。大多喜养灰脚鸡、花羽鸡和乌皮鸡,称这类鸡为土鸡或本地鸡。民间素以鸡蛋、鸡肉为食用补品,乌皮鸡、乌壳蛋被视为上等补品,售卖时价钱略贵。农家养鸡习惯敞放敞养,早放夜关。一般都有专门的鸡栏或鸡埘夜间关鸡,鸡栏较畜栏小。农家通常早晨闻鸡起床,起床后即放鸡出埘,放鸡时都要喂些食料,食料直接撒在地上,任其抢食。一般给小鸡撒把“碎米子”,给大鸡撒把稻谷。白天则任其在屋旁菜园、竹林自由觅食,主要是吃虫子等。鸡若损坏他人农作物,一般都不索赔偿。笼养极少,有的人家准备过年宰杀的大公鸡,有于年前一两个月内用笼子囚养的习俗,主人每天不断给鸡进食,并喂些水,到过年宰杀时,鸡就长得格外肥壮。农家养鸡都习惯自孵鸡雏。母鸡孵小鸡俗称“抱鸡崽”,孵鸡雏的母鸡习称“抱鸡婆”。孵鸡多择于气候温和之季,以春季为佳。春夏母鸡“赖抱”后,用稻草或麦秸做成窝,放入20枚左右的鲜鸡蛋,抱窝母鸡便会蹲在上面用体温孵化,约21天左右孵出小鸡。鸭不会孵鸭雏,由抱鸡婆代孵。如同时孵鸡、鸭,须将鸭蛋先放七八天。小鸡孵化后,由母鸡带引月余或更长时间,成活率更高。母鸡到再生蛋时,便不再带小鸡,俗称“丢窝”。民间称立春前出壳的仔鸡为“头春鸡”。头春鸡生长快,喂大后母鸡肯下蛋,公鸡报时准,家家户户都喜欢喂养。端午前后孵出的鸡俗称“露水鸡”,俗传这一季孵的鸡常患嘴壳疮疤而引起失明或夭亡。入秋后出壳的鸡叫“桂花鸡”或“重阳鸡”,成活率也不高。能孵化的蛋为种蛋,俗称“叫鸡蛋”,不能孵鸡的蛋被称之为“寡蛋”。拿寡蛋向邻居家兑换种蛋,大多以大兑小或以多兑少。民间对鸡的叫法很多,雏鸡习称“鸡崽子”,未成年雌鸡叫“鸡巷子”,阉鸡叫“线鸡”,公鸡俗称“雄鸡”,母鸡则称“鸡婆”。农村养鸡有很多特殊的饲养习俗。因农家喜养母鸡,为求多孵化小母鸡,农家俗信家中男子不宜插手孵鸡之事,否则孵出的公鸡多;放种蛋于草窝时要蹲下放,认为躬着身子翘起屁股放蛋,抱出的鸡亦多公鸡;白天放种蛋母鸡不安窝,应于傍晚天黑时分将蛋放进草窝,并传这样“抱”出的小鸡母鸡多。为求吉利,“抱”鸡的蛋要成双数,但忌讳6,6个、16个、26个均以为不好。以“寡蛋”换种蛋,兑回的种蛋要揣在怀里不让旁人看见,特别不能让孕妇触摸,否则孵出的小鸡易遭天敌伤害。雏鸡出壳后涂上红绿颜色,谓可吓鹰犬。农家还常以孵鸡的出壳率预测年景,认为全出壳主当年家景年成好;全不出壳主丧;母鸡中途拒孵则主退财。半成形的鸡或闷死在壳内的鸡雏俗称“晕鸡子”,农家多不煮食。水鸭婆不会“抱”崽,鸭崽由鸡婆来“抱”,鸭崽出壳后就下水,再不回到鸡婆身边,故民谚戏曰:“痴鸡婆抱鸭崽,痴外婆带外孙。”养鸡还有其它一些习俗和讲究。母鸡下第一个蛋叫“开臀蛋”,宜当家主妇吃,谓可主家中发财;母鸡宰杀后腹内取出的未产蛋俗称“阴蛋”,俗传未出嫁的闺中女儿吃了红脸。鸡是民间重要的礼品及食用补品,生子祝寿都喜送鸡。有孕妇产后吃鸡食补的习俗。鸡埘一般置于卧室窗外,以防盗贼,并可听公鸡打鸣;鸡埘门宜朝南背北,谚谓“埘门朝南,鸡鸭成行”;砌鸡埘时不许做声,不能讲不吉利的话;鸡进埘时老是叫是好兆头。公鸡司晨,若天黑时或一二更天叫则不好,有“擦黑鸡叫鬼进屋”“一更火烛二更盗”之迷信俗说。发现公鸡子夜前啼叫,认为是报火警,须杀掉,以除报应;母鸡学公鸡啼叫称为“牝鸡司晨”,被视为不祥之兆,不但要将鸡杀掉,还要将鸡体埋入十字路口的地下,让路人任意踩踏,以免灾祸临门。有的地方还流传“鸡落脚,有雨落”“鸡进笼,近黄昏”等民谚,按此推测气候、时辰。公鸡被民间尊为“德鸡”,俗传凡鬼怪妖邪,听到雄鸡叫,即会隐形逃遁,不敢在此久留,故人们认为鸡血能祛邪,民间以雄鸡“镇邪”习已成俗。建房上梁要将雄鸡血滴梁上;端午划龙舟要宰杀雄鸡祭龙头;病人了,请师公用雄鸡“出煞”等等。用雄鸡“出煞”时,师公要咬破公鸡冠,对着患者念念有词:“天犯事天担当,地犯事地担当,人犯事由雄鸡来担当!”然后把公鸡血涂抹在患者的天门上。旧时杀鸡也有不少禁忌和讲究。杀鸡时要焚香化纸,敬告神灵,口念祝词:“天杀地杀,不是我杀。你早死早投生,再莫到凡间变畜牲。脱掉毛衣穿布衣……”为其超度;过年杀鸡,若久不断气,预兆家事不顺;五爪鸡被称为灵官鸡,有杀了灵官鸡不吉利的迷信说法。水乡宜养鸭俗话说:“山林宜养鸡,水乡宜养鸭。”浏阳农村养鸭者多,以备年节食用。在北盛、镇头、金刚等滨水地区,有专事养鸭的专业户,多者户养三五百只。养鸭专业户称为“放湖鸭的”,须拜师学艺,艺成后由师傅赠送长竹竿一根,以指挥鸭群进退。“放湖鸭的”常年肩挑鸭棚,背负炊具行李,手执长竿,脚穿深统油靴,晓行夜宿,不避风雨,过着流动牧鸭的游牧生活。日则赶湖鸭下溪河啄食鱼虾螺头,晚上饲以谷米,秋收扮禾后赶鸭子进稻田觅食,立冬后归家饲养护鸭过冬。每天收鸭后,“鸭巴佬”食宿棚中,故有“日守孤洲,夜守河堋”之说。鸭棚设于水田中,田主常会给鸭客一些蔬菜,因有鸭屎肥田。稻田、渔塘,鸭群则不得进入,否则要赔偿损失。鸭群赶入收割后的稻田觅食,鸭客必先投主,酬付谷米或鸭蛋。至秋末冬初,鸭群肥硕,宜挑选躯长体矮无黑色斑毛的母鸭下的蛋留作次年孵化的种蛋,肥鸭则上市售卖。水鸭一般可以长到2公斤左右。母鸭只下蛋不孵化,一般鸭崽都借助“抱鸡婆”孵化。专业养殖户则设有孵化棚(俗称“抱棚”)进行人工孵化。过去人工孵鸭的方法是:将鲜鸭蛋盛于器具之中,用炒热的稻谷盖在蛋上,经旬余日,即孵出小鸭。春天孵化的小鸭,养到秋天就可以宰食。民间称羽毛未齐、未下过蛋的鸭为子鸭;羽毛丰满、下过蛋的为老鸭。幼鸭食料主要是米饭和米粒。幼鸭开始长出粗毛即可喂粗饲料。每天早晚喂稻谷一次。白天赶入家中附近的溪河、池塘和田坝里,晚上都自动回笼。有的砌有专门的鸭栏,有的和鸡关在一起。小鸭公母难分,而母鸭一般贵于公鸭五至八倍。因此,买卖小鸭时,一般先赊给买主,到八月小鸭长大,能分清公母时始收钱,此俗称为“八月会账”。 编后语:《风俗里的浏阳畜牧》全文字,分四期连载,到今天发布完毕。感谢各位专家、师友给予的指导、提供的素材,感谢诸多认识、不认识的读者阅读、打赏、提出意见建议。由于浏阳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不同,作者学识水平见识有限,本文尚在补充完善修改之中,诚挚请求各位读者继续提出或褒或贬的意见、建议,以便于它尽可能完善一点。谢谢大家! “风俗里的浏阳”系列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①:牛是农家宝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②:磨刀霍霍向猪羊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③:好狗不跳好猫不叫浏阳民俗文化中的烟:见客装烟浏阳民俗文化中的茶:遇茶吃茶浏阳民俗文化中的酒:无酒不成宴粗肴鲁酒宴亲朋——浏阳酒席习俗漫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浏阳婚嫁习俗家和万事兴——浏阳家庭习俗漫谈丰年留客足鸡豚——浏阳饮食生活习俗浏阳节日习俗之中元:七月半鬼乱窜(内附12大禁忌)龙舟竞渡话升平——浏阳端午习俗漫谈月到中秋分外明——浏阳中秋习俗漫谈“风俗里的浏阳林业”系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①:植树造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②:护林防火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③:竹木采伐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④:拖运放排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⑤:用材加工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⑥:采摘捕猎刘正初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