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01/4647992.html

编者按:浏阳农村普遍都有饲养畜禽的传统习惯。在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多农户都要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猫、养狗也较普遍。“六畜兴旺”代表着理想的农家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农户对畜禽饲养十分重视,选、养、用都比较讲究,饲养、驯养、役用习俗颇为丰富。本周将逐期介绍浏阳畜牧业的风俗习惯,有请批评指正补充完善。

穷家莫丢猪乡间流传一句俗话:“富家莫丢书,穷家莫丢猪。”养猪是家家户户发家致富的主要家庭副业,俗谓“有命不要算,养头猪来看”,把养猪视为关乎命运的大事。农家养猪不仅为了积钱和自家食肉,而且为了积肥。俗有“养猪不赚钱,肥得一坝田”之说,猪粪是肥土壮苗的极好肥料。农家以养猪为荣,农民之间聊天不厌其烦的话题便是养猪。俗谓“三个相公就讲书,三个农民就讲猪”。相亲、作客时,人们都习惯看主家有几头大肥猪,火炕上挂有多少块腊肉。主人待客,也以大片腊肉做菜食为荣耀。农民对猪的叫法很多:未满月的仔猪称月猪,五十斤(25公斤)左右称拍子,百斤(50公斤)左右称架子,百斤以上称肥猪,母种猪称猪婆,公种猪称脚猪。公猪、母猪除配种用外,均需阉割,阉后喂养的公猪、母猪都称肉猪。各地农家都喜欢养猪,少则一年养一头,多则一年两三头、四五头。农村养猪,习以圈养为主。在选猪、建栏、喂养、宰杀等方面各地都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习惯。(一)选购买猪进屋是农家一桩大亊,是一年的希望,所以对选购仔猪看得十分要紧。“讨亲看娘种,买猪选猪种”,“捉猪崽看猪婆”,选仔猪先要看母猪体态。购买小猪全凭目测,故民间多称“相猪”。一般认为,肤色红润、皮光毛亮、动作矫健、身长身高适度者即为上品;头小、嘴短、颈长、背宽、耳大、背不弓、肚下垂、腿杆直而站得开、蹄爪像梅花的猪肯吃,好喂,长得快;尖嘴、小耳、大头者则不肯长。挑选仔猪,大多都很讲究,先选日子,再看“彩头”,尔后相猪。选日子,民间流传有一种“猪相图”,农民出门买猪讲究按图选“血财兴旺”的好日子。看彩头,以出门买猪第一个碰见的人测吉祥与否。民间俗信,如果出门第一个碰见的是挑畚箕、扛锄头的人,则彩头不好,难以买到好猪;若看到一个妇女迎面走来,则是好兆头,若妇女还抱个小孩,则是好上加好。购买仔猪,关键要相好猪。民间流传有很多相猪的经验、习俗:选潲路。选潲路,即是看猪的吃势、胃口、食欲。这是选猪的一个重要方面,潲口好,吃得快,才长得快。要选大口大口吃潲的猪,吃得浑身动、尾巴摆、吃得快,吃光的潲槽像抹布抹过一样干净,这样的猪即是易壮肉起膘的好猪。选睏觉。猪是“懒猪”,吃饱了睡,睡好了又吃,吃吃睡睡,肉壮膘起。故选猪都要选吃了睡、睡了吃的“坐栏猪”,而不选躁动不安的“咬栏猪”。且要视其睏相,俗谓侧身睡觉的猪才肯长。选头。农家选猪喜选“细脑壳猪”,认为细头猪肯长。习惯称大头猪为“木脑壳猪”,头大,迟滞不长。黑猪头上长一线白毛或白猪头上长有一线黑毛的叫“破头猪”,黑身猪长个白脑壳的叫“带孝猪”,均不是良种,不好养。猪头上生旋儿叫“盖水淋头”,“盖水淋头,十人看了九人愁”,大多不买。选嘴。有经验的买猪人都选短嘴筒子猪,短嘴猪潲路好、净槽,尤喜下嘴唇比上嘴唇稍长的猪。嘴长的猪叫“杓子嘴”,爱拱壁撬栏,不安圈。尖嘴猪则不肯长。选鼻。农家普遍喜选鼻孔生得大、生得空、生得圆、前大后小的“唢呐鼻子猪”。选耳。一般选耳朵宽大、耳边和耳尖较薄的“蝴蝶耳猪”;耳边、耳尖太厚的称“木耳猪”,不好喂养。耳根,要选粗壮、硬朗的,吃潲才上劲;普遍认为像豺狗耳朵样的“细耳猪”不肯长。耳朵又小又尖像片桎木叶子的猪叫“铁秤砣猪”,尤不肯长。选背。选猪讲究背身要宽,民间认为,背宽的“双膘猪”最好,背窄的“单膘猪”不长肉;背稍往下跌的“跌腰猪”易起膘,“弓背子猪”喜吵栏难养肥。选颈。猪颈以长为好,要“吐颈”,而不要像缩头乌龟样。选脚。脚要生得粗壮,后脚还要生得直,俗谓“弯脚黄牯直脚猪”,后脚直,才有劲,长到几百斤重也脚劲足。脚要站得开,前脚站得开的会吃潲,后脚站得开的易起膘。选蹄。蹄爪要像梅花,呈花瓣状,而不宜挤成一堆。“骁蹄顿爪”,蹄要抬高爪要向上。蹄爪全部着地的“塌蹄子猪”不仅潲路不好,腿脚劲差,难于壮膘,还易残废。选尾。选尾多选“黄牛尾”,尾巴瘦长,能扫到脚腕处,尾扇子大、走起路来尾巴摇摆不停、吃起潲来尾巴也摆来摆去的猪,多受青睐。走路或吃潲时夹着尾巴的猪,大多长势不好,一般不喜买。尾巴短的“羊尾巴猪”,也不受人喜欢。选皮毛。皮要薄,且要生得松活不紧绷。毛则要粗亮,根根清爽无绒毛。鬃毛也要粗,一般认为,毛又细又浅的“阴毛子猪”吃潲却不肯长;全身的毛倒伏如屋瓦行的猪,屙白屎严重,喂养不顺畅。选胎。选仔猪一般不选头胎猪崽。俗话说:“头抱铁,二抱血。”头胎猪崽像砣铁,长得慢;二胎猪崽易喂大,“血财”旺。选猪大多选二至十胎的猪崽,十胎以后的则生气差。挑选母猪作种猪婆,重在看猪奶,对奶的分布、细密、壮实、数量等都有讲究。奶要生得匀称,没有“阴奶子”(无奶水的奶)。奶的数量,以15只奶为佳,谚云“三奶牛婆九齿牯,猪婆奶子要十五”。若是13只奶,靠后胯的三只成“品”字形的,也是上好猪婆。俗信有15只奶头的猪婆可以哺育15头小猪,若母猪奶数少于生下的乳猪数,应将多余的乳猪处理。仔猪买卖也有很多俗信、讲究。猪崽须满两个月才择吉日开卖,猪不满月不卖;出卖的仔猪不阉,由买主饲养后请人阉;出售猪崽,一般论头数而不论重量;买仔猪俗称“捉猪崽”,捉猪崽或用猪篓或用澡巾,多由勤快、食量大的人捉猪;拍子、架子猪买卖成交后,经纪人在猪背上涂刷红土水,并刺猪耳出血以预防疫病,称为“放彩”;之后,连喊三声“三百斤”,买主即答“长大无秤称”;待买主赶猪回家,卖主才能回转,鞭子却不能扔掉,不然以后养的猪不听使唤;买猪回家,主妇送上一碗清茶,买猪人当一饮而尽,以示买回的猪吃潲不挑食;外人送仔猪入圈,必恭喜主家养猪“日长千斤,夜长万两”等吉语;买回的猪,不论仔猪、拍子还是架子猪,一日不吃两家潲,当日都要停食一天,让其饥不择食,第二天才好“接槽”;猪被人买走时,卖猪家的女主人要“喽喽喽喽”叫唤一阵,以示“养育大神”赐回吉利。(二)建栏农家养猪习惯圈养,家家户户都建有猪栏。猪栏多与厨房邻近。旧时建猪栏,规矩、禁忌很多。先是根据屋场地势自择方向,再请“地理先生”用罗盘择向避“煞”。破土动工要选吉日。招待匠人如待“上宾”。动工时,如遇开餐,有人上门,必请入席,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若说“不吃”,主人便不悦,谓猪不吃食,招人憎厌。客人饭毕大多还要说些“六畜兴旺”“肯吃肯长”之类的吉言。建猪栏时,招待匠人,双方规矩极多:主家给匠人泡茶、递酒和送包封时,都不能出声;包封两头不能封口,也不直接塞进匠人手里,而要放在猪圈栏杆上;匠人受包封时也不能出声,俗信这样猪易长且才会安栏;主人送茶递酒时,匠人须一饮而尽,送点心时,即使不爱吃也要把它吃完,俗信如此喂养的猪才肯吃潲。民间有“猪栏屋不好砌”的说法。故此,匠人建猪圈都特别用心,且很小心。动工之前不是敕“神水”“消煞”,就是在地基上画“井”字“压煞”,祈保平安,以讨主家欢喜。匠人从圈基动工起直到猪栏全部完工止,期间都不讲话,俗传这样做猪才不会吵栏,所以民间流传有“王木匠做猪栏——撬不开口”的歇后语。修猪栏时,匠人的衣服不得搭在猪栏上,俗谓不吉利,将来老虎会入栏拖猪。匠人施工时不能从栏杆上跨过,否则养的猪就会拱跨栏杆。夯筑三合土地面时,不能东砸一砣西敲一锤,否则栏里的猪屙屎尿也会东屙一坨西拉一泡。猪栏落成完工,匠人要大赞“恭喜发财”等吉利话语,并贴上“姜太公在此”的红条,以让诸“煞”远避。(三)喂养养猪方式以圈养为主,也有放养小猪的习惯。过去一般一户每年至少养一头猪,多的四五头。由于买不起仔猪,历史上也有两户人家共养一头猪的。传统的喂猪饲料,以草料为主,嫩野草、红薯藤、老叶子菜等都是农家喂猪的主要饲料,殷实一点的人家掺以细糠、红薯、萝卜、苞谷、洋芋等杂粮喂猪。每至年关临近年猪催肥时,有的还在猪饲料中加些大米。生猪饲养都喂熟食,与人食同灶,另锅单煮。饲料都习惯剁细后,用潲水煮熟喂猪,故一般称猪食为“猪潲”。因习惯于喂熟食,扯猪草、剁草料、煮猪食便成为养猪人家妇女、老人、小孩一年到头忙不停丢不开的四季活儿。特别是家中主妇,白天农活工夫间隙要打猪草,清晨、深夜要斩草料、煮猪食,成天从早到晚为喂猪忙得脚不停、手不空。勤快的农家有养母猪的习惯。母猪一般年产两窝仔猪,每窝几只到十几只不等,一般8—12只。民间忌讳猪婆产“双胞胎”,认为不吉利。俗有“双猪六狗,不死快走”之说,母猪一胎若生两头小猪,须丢掉一只,或者将家里的家具物什全部搬动一次,以消灾避难。通常一窝仔猪售出后其价值约与一头肥猪相当。母猪产崽后饲养两个月,猪崽就要出售,俗称“猪崽出窝”。去买猪崽的叫“捉猪崽”。在猪崽出窝之前,养猪户就会将出窝的日期散布出去,开栏那天早上定购了猪崽和还没定购猪崽的人家就会前来选购。买主来后,主人会备好酒菜招待他们。吃饭时,主人和买主都会把每样菜都吃几口,而且吃得又快又饱,意寓买回去的猪崽也会像他们今天那样不挑食、能吃。吃完饭后大家一起奔向猪栏屋,看着正在吃食的猪崽,看中哪只就捉哪只。如果是买一只猪崽挑回家,为了平衡,在担子的另一头放上的一定是土砖,忌讳用石头、火砖、铁器等做压担平衡物,以免猪崽像铁石一样坚硬不长。饲养母猪饲料有特殊讲究,要吃糠通肠,临产前要用滚开的苏打水冲蛋加葱喂食。种公猪俗称“脚猪”,民间认为养公猪“晦气”,为人所不齿,旧时多无子接后的鳏夫或穷苦无依者为之。公猪配种,俗兴由公猪饲养人赶猪上门,每配种一次,养母猪户除付一定酬金外,还要给赶公猪者送一对煮熟的圆蛋,以祛“晦气”。脚猪上栏交配前要吃饱潲加喂鸡蛋并放一汤匙食盐。“养猪冇巧,栏干潲饱”,这是农家养猪的经验总结。养猪人家除注重让猪饱食外,还注意勤出粪,勤打扫,让猪栏保持干爽清洁。猪瘟是养猪业的大敌。农家习惯以“捆耳朵”(用麻绳捆猪耳朵)、“打瓦针”(将破碗砸碎,取锋利碗片锐角在猪耳上刺出血)、“灌草药”等土法治疗。因病症不同,遇对症的就治好,不对症的往往无效。过去因缺乏科学常识,民间认为猪生病都乃瘟神瘟鬼所为。是故,农家“避瘟”“驱瘟”之俗甚浓。有的在猪栏门上贴“姜太公在此”的红纸条避瘟镇煞。猪瘟致死,宜空栏十天半月,然后择双日进猪,并向土地菩萨许愿进香,求保牲猪平安。(四)宰杀仔猪满月后,一般养十个月左右出栏宰杀。浏阳有杀猪过年的习俗。宰杀年猪之前,要在家中所有有神位的地方,点香燃烛祷告,然后杀猪;杀猪之后将猪血用盆装着敬神,称之为“敬血食”。宰杀肥猪特别是杀年猪有诸多忌讳。过年猪讲究一刀杀死,忌杀猪时猪跑往邻家,有“猪来穷”之俗信;宰杀牲猪时,喜见“红刀”,即抽刀血出,预兆家庭顺利,如抽刀不出血,俗谓“抽白刀”,则家门不顺。猪血忌说猪血,而称为“猪旺子”。民间俗称五趾猪为“灵官猪”,视为不祥,农家不喜养也不喜吃。宰杀“灵官猪”,屠夫要戴上假面具,谓“防止灵官菩萨复仇”。此外杀猪时还有其它一些习俗:放鞭炮给猪“送终”;煮猪血分送邻里;杀猪办酒请客,曰“吃心肺汤”,或称请吃“杀猪饭”。牵羊卖羊,卖到浏阳浏阳自古有“牵羊卖羊,卖到浏阳”的民谚流传,由此可见浏阳养羊历史悠久。山区农民因地制宜,习惯牧养黑山羊。浏阳黑山羊是经长期驯化选育出来的地方良种羊之一,为全国少有的纯黑山羊品种。因中心产区在浏阳,故名。原名湘东黑山羊。年正式定名为浏阳山羊并编入《中国山羊》一书。浏阳黑山羊全身黑毛,油光发亮。头小而清秀,眼大有神,耳斜立,额面微突起,鼻梁稍拱。公母羊均有角,角稍扁,呈灰黑色。公羊角向后两侧伸展,呈镰刀状,母羊角短小,向上左右斜伸,呈倒八字形。颈稍细长,颈肩结合良好,胸部狭窄,后躯较前躯发达,体躯呈楔状。公羊背腰平直,母羊腰部稍微凹陷。四肢短直矫健,蹄壳结实,尾短而上翘,母羊乳房发育良好,公羊被毛比母羊稍长。冬季生一层柔和、光滑、纤细的绒毛,紧贴在身上,群众称之为“内衣”。浏阳黑山羊历来为浏阳文庙祭孔用“三牲”之一,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瘦肉多、脂肪少、营养价值高的特点,蛋白质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于3%,胆固醇含量低,含人体必需氨基酸15种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达11.03%。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将浏阳黑山羊称作“补羊”。粉皮黑山羊为浏阳名菜。黑山羊发展快,仔羊4个月即性成熟,一年可产两胎,每胎产羊两只左右,两三年便是一大群。每只可达20公斤左右。羊吃草,山区草地多,放牧条件好,只需花少量的成本,就可获较大的收益,乡村有“养蜂养羊,不用家粮”之说,人们认为养羊比较划算。但山羊性情散野,好走动,往往窜入庄稼地里糟踏农作物,所以农家既喜饲养,却又顾虑重重。一则怕遭“一家养羊,百家骂娘”;二则“养羊跑烂脚板皮”,十分辛苦。因此,山区养羊,一般户养一两只,上山劳动顺带用绳索牵羊,把羊固定在一处地方,羊就可以吃饱草。只有少数农户饲养较多,十余只几十只不等,通常有专人牧羊。民间流传有不少养羊的特殊俗信。母羊产仔后,忌胞衣被狗吃;遇羊瘟发生,乡民认为是“瘟”作祟,往往在羊圈燃放一挂鞭炮“驱瘟”。“驱瘟”之说自然属于迷信,然羊群和羊圈经鞭炮硝烟熏过,瘟病偶尔也有所减轻,个中则有一定科学依据,故此习俗至今尚存。附录:流羊河的传说“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一首歌把浏阳河传唱得天下闻名。你知道浏阳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有一个这样美丽的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浏阳还没有县名,也没有县城。人们在确定县城时,意见很不统一。有人建议把县城设在上游的官渡,有人要求设在下游的镇头,还有人主张把县城设在中游的淮川。三个地方各有士绅支持,并且势均力敌,互相争执不休。县城选址久拖不决,当然不是办法。最后,三方商量出一个办法,取决于天意。这个办法是:杀一只羊祭告天地,然后将羊头砍下,放在河里,任其随波逐流;羊头沉下去,那羊头沉水的地方,就是县城所在地。结果,羊头从上东乡的东门下水,顺流而下,漂过了官渡,漂过了古港,直到今天的淮川才沉底。因此县城建立在这个地方。从此以后,人们把这条河叫做流羊河,县名也就定为流羊。久而久之,雅化为浏阳。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浏阳的地名,就是浏水之阳的意思。浏,意思是流水清澈。看来古代的浏阳河,一定是一条环保绿色的河。“风俗里的浏阳”系列风俗里的浏阳畜牧①:牛是农家宝浏阳民俗文化中的烟:见客装烟浏阳民俗文化中的茶:遇茶吃茶浏阳民俗文化中的酒:无酒不成宴粗肴鲁酒宴亲朋——浏阳酒席习俗漫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浏阳婚嫁习俗家和万事兴——浏阳家庭习俗漫谈丰年留客足鸡豚——浏阳饮食生活习俗浏阳节日习俗之中元:七月半鬼乱窜(内附12大禁忌)龙舟竞渡话升平——浏阳端午习俗漫谈月到中秋分外明——浏阳中秋习俗漫谈“风俗里的浏阳林业”系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①:植树造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②:护林防火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③:竹木采伐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④:拖运放排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⑤:用材加工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⑥:采摘捕猎刘正初

赞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