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的绿 点缀以红、白二色 看起来分外养眼 小炒洋辣椒不仅口感爽滑、风味特殊 还营养丰富,多吃不腻 没吃过秋葵的人会以为它是辣椒。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你不以“萌萌哒”的方式去切秋葵,而是斜着切,那么秋葵长得的确很像辣椒。当然,细心的人们还是能够通过表皮的小绒毛和里面的种子形状判断出来:这棵奇怪的果实,确实不是辣椒!不过,浏阳人还是习惯叫它洋辣椒! 对于湘菜大师陈坤而言,做一道小炒洋辣椒再普通不过了。只需简单几步,就可以品尝到它脆爽、清甜的味道了。 点击查看视频▼ “洋辣椒”不辣 清炒片刻即可 先将洋辣椒切片,再将红椒、青椒切碎,将大蒜籽切成米粒状。起锅烧热,放入猪油煸香大蒜,先后加入青椒、红椒翻炒片刻,作为主角的洋辣椒最后入锅。几分钟后,一道清爽的小炒洋辣椒就做成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洋辣椒挂在树上容易老,一天一个样,因此选材时需注意,一般清炒要选嫩一些的。或许是平日里做这道菜的次数太多,陈坤的烹饪过程顺溜得就像盘中的那道小炒洋辣椒。做菜的过程,他还有空将洋辣椒的来龙去脉像唠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秋葵,亦称黄秋葵,俗名洋辣椒,有“淑女的手指”之美誉。性喜温暖,原产地为非洲的衣索比亚附近以及热带亚洲,每年的五至九月为盛产季。秋葵在人类饮食中,除了提供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外,还具有抗氧化能力。洋辣椒的表面有略扎手的绒毛,切开时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汁液黏黏的,有些起丝。“很多人只要吃过一次,就一辈子都忘不了它的味道。”陈坤说。“外来物”落户浏阳 广受欢迎 “洋辣椒”如何而来? 顾名思义,“洋辣椒”不是本地物种,其传入湖南是上个世纪初的事情。据传,清朝末年,一大批举人层次的学子前往日本留学,浏阳古港籍学子徐继骐便是其中一个。年,徐继骐学成归来,带回了一小包黑色种子交给夫人,并告知种植季节,这就是洋辣椒。 由于洋辣椒对地理条件不挑剔,只要土壤不太干太涝、土地排水条件较好都能种,因而在全国各处繁衍。为此,一幅黄花满枝、弯月处处的场景,转眼之间便呈现在大江南北。“试试!”刚出锅的小炒洋辣椒,绿莹莹里点缀着红与白二色,看起来分外养眼。因为选取的是嫩秋葵,除了肉质偏软外,独特的香味中凸显出脆嫩多汁的圆润口感来。来不及细品慢咽,忍不住再来一筷。“前两年在报纸上看到援藏干部伍国强将其带去西藏,已经种植成功了。能在高寒地区生长,证明它的适应性真的很强。”在陈坤看来,无论是小炒还是白灼抑或是制作成蒸菜,不管它是叫秋葵还是洋辣椒,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的它就像一个流行的味觉密码,撰写人类味觉记忆史的通用语言。而在落地生根的浏阳,“黄花处处丛生,紫韵支支环绕”,不仅可以入菜,还可以做成盐旱茶等,让人可以尽情品尝它的无限味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