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月15日

教育部公布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文件明确

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这门课,学生们不仅要上满课时

甚至考核结果还会作为毕业依据之一

↓↓↓

学什么?

小学生要学洗衣做饭等家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究竟要学什么?《纲要》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来看看都有什么内容:小学生要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等。指导高年级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中学生对于中学生,《纲要》提出,要让初中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劳动等。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等。高中生除了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等。

大学生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除了要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外,还要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等。

学多久?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

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每周要学多久呢?

《纲要》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另外,《纲要》提出,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其中,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谁来教?

老师家长都有份

对于劳动教育课程谁来教的问题,本次印发的文件中也有明确规定。

《纲要》提出,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进行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另外,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作用,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当然,除了老师,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劳动技能方面也有自己的责任。

《纲要》就明确,中小学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宣讲、网络媒体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劳动任务;学校要与相关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怎么考?

将劳动素养纳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最后,对于学生每学期的劳动教育如何考核的问题,《纲要》中也进行了明确。

依照要求,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在平时表现评价方面,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