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民,新生活-----巡礼“十二五”市民观察团第二期出发了!看老城之变,感受淮川之美! 第一站:西湖山小区、黄泥湾小区老浏阳城。 “叼根烟,一早晨就逛完了浏阳城。”这是观察团成员陈辉光对老浏阳城的记忆。今年68岁的他解释说,这个叼根烟就走完了的老浏阳城大概就是当时的淮川版图。而第一站看到的西湖山小区,便勾起他满满的回忆。 市民观察团的成员走进西湖山 市民观察团成员参观西湖山小区的文化墙。 “有好几年没有来了,真的有些不可同日而语了。”小区干净整洁的路面、统一风格修葺一新的外墙、四处可见的花草都让陈辉光赞叹不已。 市民观察团成员观看西湖山小区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 改造前改造后 西湖山的画作。 西湖山小区文化墙。 浮雕、墙画和书法碑廊……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西湖山是浏阳城的心肺,这两年政府花巨资对这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提质改造,不仅让爬山休闲的人有个好去处,更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感到身心舒畅。 观察团成员有序乘车前往下一个参观点。 改造后干净整洁的黄泥湾小区。 橘红色的外墙、灿烂的居民笑脸墙在冬日里让人倍觉温暖,在改造一新的黄泥湾小区里,居民们正在健身、闲聊,市民观察团成员罗文浏则在一旁拍个不停。 对于黄泥湾小区的改变,在黄泥湾小学工作了20余年的观察团成员钟瑞香很有感触:“这里以前还有个马路市场,闹哄哄的,下雨天老人和小孩积水深得都要背出去才行……现在脏乱不见了、违建不见了,感觉舒适了。” 市民观察团成员打量黄泥湾小区的灭蚊灯。 在修葺一新的小区里,观察团成员王伏生自豪地向队友“炫耀”:“我在这里还有一套房呢,就在8栋。”前些年,因为破旧不堪与生活不便,王伏生曾一度搬离了这个“当时在浏阳城里最早建起的小区”,修旧如新的小区则让他重新搬回来了——因为觉得“荣耀”。 市民观察团成员观看黄泥湾小区改造前后对比照片。 黄泥湾路人行道改造前改造后 黄泥湾小区立面整改前改造后 黄泥湾小区的居民笑脸墙 “养老公寓很舒服,我都想来住了”第二站:淮川老年公寓 市民观察团的成员走进淮川养老院,参观绿色网吧。 “干净整洁,宜业宜居,我的外地亲戚一来浏阳就赞不绝口。”第一站的两个小区让市民观察团成员们讨论个不停,语气里满是赞叹与惊讶。 而让这热烈的讨论气氛升级的则是第二站:城东新村的淮川老年公寓。 市民观察团的成员走进淮川养老院,感受老人的幸福晚年。 刚走进老年公寓,年过60的观察团成员彭义珍便忍不住“脱团”了:宽敞的娱乐室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搓小麻将;大厅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陪老人做拍手操,缓和的音乐声中彭义珍忍不住加入其中,“他们想得真是周到,这拍手操节奏不快,除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 清洁的厨房,带独立卫生间的单人间,健康中心的电动按摩椅、阅览室里丰富的书籍,老人们的养老院生活甚至让市民观察团成员李杏芝羡慕:你们过得好舒服啊。 李杏芝认为,这种“日间照料”模式非常好,将有效解决不想住养老公寓但又白天一个人空巢在家的老人生活。 市民观察团的成员走进淮川养老院,参观阅读室 而在仔细查看了所有设施后,市民观察团成员胡蓉则提出了“预约”:“这养老公寓真舒服,我都想来住了。可不可以给我留个房间啊?等我老了就来这里享福哟。” 以前捂鼻过的济川河,现在处处是风景第三站:联城社区济川河风光带 济川河风光带 建筑错落有致,街巷井然有序,清流绕石、绿意葱葱,行走是还可以赏析雕刻在石栏上的礼仪文化。猜猜,这是哪里? 在参观的路线中,观察团成员第三站到的是联城社区的济川河风光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观察团成员曾李怎么也想不到:从指东路到翠园路,再到孝子路,两岸绿树成荫,河中流水潺潺,新修的油砂路干净整洁,怎么也无法想象这是以前的济川河两岸。 “以前走这里经过都是捂着鼻子呢,臭不可闻。河两岸乱挖的、乱堆放东西的比比皆是,感觉就是一个垃圾场。”望城人曾李曾到联城社区迁户口,因为济川河,她对浏阳的印象大打折扣,毕业后都不怎么愿意留在浏阳工作。然而,此次观察,让曾李彻底颠覆了对济川河的认识。 “济川河的改造,应该是个很成功的典范。”身为长沙与浏阳的两级人大代表,胡蓉连连感叹这背后的不易:曾经为了改变济川河,人大代表们一次次写提案(建议),“提案通过后,除了筹措资金,还要花大力气说服附近居民让出乱开的菜土及搬移堆放的杂物。” 幸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济川河实现了“处处是风景”的大变身。 刘敬:虽然半天行程很短,但是看到的场景很实在,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浏阳,湖湘宝地”,真正做到了名不虚传!应该说,淮川只是一个点,一个缩影,期待浏阳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王伏生:如果你有在外的亲友,真应该邀请他们来看一看,保证让你长脸。作为淮川的一员,同时作为观察团成员,我都有些“一识庐山真面目”的惊喜了。我那套黄泥湾小区的房子,现在是舍不得卖啰。 胡蓉:今天的参观应该只是管中窥豹,其实淮川的背街小巷都有很大的变化。打造宜居淮川、幸福淮川,我期待淮川在“十三五”期间能多立几个与养老有关的项目,毕竟这个社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 彭乐平:其实,老旧小区的改造比新建一个高档小区更难。现在,除了对小区排水系统、建筑样式等进行了改造外,还考虑到了晒衣架、灭蚊灯这样的小细节,真是很贴心。 联城社区座谈。 那么,接下来的“十三五”,老市民的新生活如何再迈新台阶呢?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是小区里面的管线要入地,这样既安全也更加美观;第二是老城区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要加大停车场的建设;而因为老城区土地稀缺,可以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场;第三是养老公寓的建设还要加大力度,可以与市场对接,推出不同档次的服务。 记者:欧阳稳江 摄影:张迪 部分供图:淮川街道办事处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