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概述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

雄踞于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史料中最早有记载的是明万历41年(公元年)善化县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一文和明崇祯年间俞仪的《天心阁眺望》一诗,距今近年的历史。天心阁历朝历代为官民所重,不同时期均有修茸。明末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嘉庆年间加建为三层,至民国初期(年),当局将年久失修的天心阁全面修缮加固,并在阁楼的左右两侧仿照北京文澜阁的规制,增建二轩(南轩和北轩),气势尤显壮观,后毁于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夕大火”。现天心阁为年在原址重建,仿明清建筑风格,主阁楼三层,高14.6米;南、北各有两个附阁(南屏、北拱)高10米;主阁和附阁之间以廊连接,其势雄伟壮观、气度恢弘。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后至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天心阁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二、历史渊源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阁体乃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三、主要景点

古城楼

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年(汉高祖五年),秦朝番阳令吴芮因率越人助刘灭秦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长沙王,并封立长沙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由此可见,长沙较大土城墙早在余年之前就已存在。

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以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今天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唯一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

古炮

古炮与太平天国的故事

天心阁的始创源于文化,而非军事,但每当长沙遇到外敌来犯,它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由于天心阁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有利充当瞭望哨、信号台、前线指挥部和战斗营垒,历史上许多发生在长沙的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自明清以来,此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因为天心阁地处古代长沙城内最高位置,登高纵目,一览无遗,且其地势险峻,居高扼守,制控全城。

清嘉庆二十五年()天心阁下城墙外又加筑了南北两个月城,并设炮洞四个,配上四门土炮。到咸丰三年()天心阁左右的城墙上又加设了九座炮台,并有重兵把守。由此说明,天心阁及其所处位置同时肩负起了战时军事要塞的任务。

道光三十年()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曾下令将铁佛寺内几尊大铁佛铸成一大一小的两座大炮,大的五千斤炮置于草潮门城上,命名为“红袍大将军”,小的一座置于南门城上。骆巡抚的本意是想让神灵与军威合一,为社稷与百姓保安宁,没想到这座大炮后来真的派上了用途。年在太平军激战长沙时,大炮被抬上天心阁城头,致使西王萧朝贵阵亡,天心阁这次作了一回临时堡垒。

年(咸丰二年)8月28日,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翼王石达开奉洪秀全之命,率五千先锋部队,从醴陵方向向长沙扑来。9月11日,突破长沙城外石马铺防线,全歼守军近千官兵。驻守金盆岭的清军不战而逃。次日,太平军转攻黄土岭,清军溃退回城。因丢失数州县被革职,但尚未卸任的巡抚骆秉章,火速下令紧闭城门。太平军将大营扎在林木葱郁的妙高峰上,占领西湖桥和金鸡桥,控制坚固民房和制高点,并立即构筑炮台,加紧攻城布署。

此时,接任骆秉章巡抚职位的张亮基,刚卸下云贵总督之职,还正奔走在昆明至长沙的路上。骆秉章当官二十来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大仗,岂敢松懈,不得不照旧履职。他知道:如果在张亮基到达长沙之前,长沙城被太平军攻破了,自己的脑袋就难保了。如今,城内的兵力,老弱病残全算起来,不过八千人,已来援的陕西候补知府江忠源的楚勇虽精良善战,却只有五百人。善化知县王葆生提议:将全城十五至五十岁的男子都招集起来,打开府库,发放刀枪和银钱。这一天,接替余万清的新提督鲍起豹,一大早就来到城隍庙,求得了一个上上吉签。他向骆巡抚献上一个奇策:令百名兵士将城隍庙菩萨抬到南门城楼上,面对妙高峰,点上香烛,鞭炮一鸣,他带领将士跪拜磕头,求菩萨老爷施展法力,消灭长毛(指太平军)。

在太平军扎营妙高峰当日,萧朝贵、石达开、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便商定好了攻城的策略。次日下午,李开芳等人率领三千人,分别从南门、浏阳门、小吴门、金鸡桥等处,不断向城内投射火箭、火弹,场面十分激烈,打得守军防不胜防,城中四处起火,百姓惊恐万状。城内的清军士兵全部上了城墙,一些青壮年百姓也派上了战场,全力阻击太平军爬上城来。但太平军并未登城,到天黑时,太平军停止轰击,而刘代伟的一百五十名土营兄弟,从南门到小吴门一带的城墙下,有五处正在紧张地挖洞,准备安放地雷、火药,炸开城墙,而城墙上的守军对此却一无所知。

次日早晨六时左右,太平军的军号骤然吹响,随之战鼓四起,火炮齐发,五千将士正式发起攻城。从南门到小吴门一带的城墙外壁上架起了无数云梯,太平军士兵手持大刀,像猿猴般爬了上去,却一个个被守军砍倒,摔了下来。在南门一处云梯上,却有一个太平军士兵爬上了城头,只见他一路挥刀飞杀去,来到城楼,靠近城隍菩萨,迅速从背上取下两个装满清油的大竹筒,将油泼到菩萨身上,正好捡到一个飞上城楼的火弹,扔向菩萨,霎时大火轰然而起,烈焰腾空,瞬间,城楼也烧起来了,清兵目瞪口呆,城外的太平军将士欢声雀跃。正在此时,城墙脚下响起一阵阵闷雷般的爆炸声,五处城墙下的开挖点都炸响了,有三处的口子不大,清兵很快就将它堵住了。靠近小吴门炸开了两个三四丈宽的口子,林凤祥一声号令,上千太平军士兵一阵呐喊,涌向洞口,与堵洞清兵刀矛交错,相互撕杀,顿时尸横洞口内外,血染城砖。有几百名太平军已冲入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将士都涌向这里。正在此时,清军的救兵赶到,由云南楚雄协副将邓绍良率领的三千镇筸兵,从城外向太平军阵营冲杀过来,双方一场激战,太平军一时未摸清援军来自几个方面,担心被围,于是萧朝贵传令收兵,邓绍良领兵扫杀一阵后,冲进城内。

战事暂停,攻守双方都进入了休整阶段。不久,清廷遣调的援军将领相继赶来长沙,如绥宁镇总兵和春、贵州镇远镇总兵秦定三、河南河北镇总兵王家琳、副都统衔头等侍卫开隆阿等,包括一路尾追太平军而来的广西提督向荣的部队,长沙城里增加了四五千兵力。此时,新到任的巡抚张亮基如入蒸笼,他日夜寻思:如何筹集银两,稳定军心,拢络人心,寻求作战对策。

一天,巡抚张亮基巡视城内市井,来到东正街尾,会见了来援的陕西候补知府江忠源,在商讨战事时,江忠源坦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了守城清军前段失利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下步作战建议。他指着挂在墙上的长沙地形图说:城南天心阁,乃长沙城的另一制高点,此处当布置强大火力,控制南门外。长沙城内那座五千斤重的炮王,须在近日内移来。天心阁对面为蔡公坟,与天心阁对峙,可以屏蔽东南两面。此处即孙子所谓的“争地”,妙高峰亦为争地,惜已被长毛占去,此处再不能丢了……张亮基听罢,表示完全赞同,心想:难怪江忠源带兵打仗,早享威名。

两人谈得投机,江忠源向张巡抚推荐左宗棠来。说到左宗棠,当时湖南士人中流传着湖南有“三亮”的说法,称为老亮、小亮、今亮,今亮即指左宗棠,说他军事才能称得上是如今的诸葛亮。江忠源说左“虽只有举人功名,却是人中之龙”。又说“当今天下纷扰,正是此人建功立业之时”。其实,张亮基对左宗棠的才名早有所闻,他一到长沙,就有胡林翼等来信竭力推荐左宗棠,张亮基当着江忠源的面表态“礼聘左宗棠”。江忠源说:“左宗棠为人耿介高傲,金帛难动”。最后两人设计将左宗棠从湘阴老家调来长沙,为救时局,左宗棠答应试行相处,便加入了张亮基的幕府。

左宗棠不愧是足智多谋之士,一天,张亮基对他说:“库银所剩无几,朝廷的饷银又一时来不了,如果断饷,军心就会涣散,如何是好?”左宗棠沉思片刻,想出一条无奈之计:找富商借钱。但是这些阔老们的钱也不是随便抠得出来的,于是他在巡抚衙门设上鸿门宴,请来长沙首富黄冕、普济药店贺瑗、利生绸缎铺孙观臣、十里香酱园欧阳兆熊四人。席间,张亮基以软配合左宗棠待客,左宗棠却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向他们力陈长沙城破否,对他们的财产与性命的相关结果,同时安排一队威严的持刀军士守在宴会厅门口,先表态捐银的,备轿相送,对没有表态的继续敬酒,搞得阔老们个个象吞下了钓鱼钩无法脱身,一个个不得不表态:“为保长沙城尽力”。这一次一共筹集十二万两银子,张亮基喜出望外,解了燃眉之急,更十分器重左宗棠的机智。

十月初,太平军北王韦昌辉、正丞相秦日纲奉天王洪秀全之命,率领一万余人马,兼程赶到长沙南门外。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商量,决定发动一次全面进攻。

守军方面,经过江忠源、左宗棠等人的重新部署,防守更加严密。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一部分士子也持刀上了城墙。江忠源的楚勇占驻天心阁下城外的蔡公坟制高点。天心阁上早有广西提督向荣驻守,前日,向荣部已将草潮门城楼上的五千斤大炮抬到天心阁上,将南城外一线的民房全部轰毁,使太平军失去掩护场所,不便靠近城墙,并加强城上的巡逻,严密监视城外动静,防止太平军再次在城下挖洞。

太平军这次在城墙下较远距离的隐蔽处挖地道,直通城内,这一动作,守军很难察觉。同时,他们吸取上次登城的教训,准备了一些特殊武器。这天清晨,太平军一万五千人马向长沙城发起猛进攻,在密集的炮火的掩护下,东起小吴门,西到小西门这一线的城墙外,士兵们架起云梯,正在奋力登城。天心阁上,五千斤大炮的强大火力不断地射向太平军阵地,如发现城墙脚下有人,城上就向下砸石块,在这一片区域,太平军没有占到上风,无法靠近城墙。在其它地方的多个云梯上,太平军接连登城成功,他们在快到城顶时,向城上抛出系绳的铁勾,挂住城头的清兵,用力往下一拖,清兵一声惊呼,摔了下去。太平军士兵抽出刀来,杀上城去。一些清兵见势不妙,纷纷逃避。就这样,不到两个时辰,有几段城墙被太平军占领。

在南门西侧,一处地道已挖到城墙下,突然一声巨响,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太平军一队士兵冲进城内,直奔天妃宫,正遇上在此作乐的邓绍良等人,幸邓绍良自逃,其他人均毙命。正在此时,南城魁星楼旁的城墙下又一声巨响,城墙上炸开了一个五丈多宽的口子,清兵慌了手脚,纷纷往城内奔逃,左宗棠闻讯跨马奔来,大声喝令士兵返回堵洞,但无人止步,因为谁也不认识他,左宗棠急令卫兵抓了几个为首逃兵,就地斩首,这才将他们镇住。左宗棠命令将油桶和火药抛向洞口,一点火,顿时形成一道火墙,城外的太平军见势,只得分小股冲锋入城,左宗棠又急令赶紧用石块填堵,并当场口头公告:不管是谁,向缺口抛石一块,赏钱一千文。一时间,石块从各处飞来,砸死砸伤太平军兵士无数,其中也有与太平军搏斗的清兵被砸。一个卫兵向左宗棠报告说:我们的人也砸死了许多,请求师爷停抛石块。左宗棠怒喝:“胡说!”

此时,天心阁下,萧朝贵正冒着炮火和飞石,跨马在前,执旗指挥登城。突然,空中一声炮响,炮子如雨飞来,他只觉脑袋象被雷电轰然一击,两眼一黑,从马背上滚了下来,卫兵们急忙将他扶起,只见他满头血流如涌,咀角微微颤抖,说不出话来,士兵们立即将他抬到后方。城墙上的清兵见到这种情形,狂呼起来,大喊:“打死萧朝贵了!”消息一传开,正在进攻的各路太平军士兵,顿时乱了阵脚,清兵士气大振,乘机发起猛攻。石达开见状,急令鸣金收兵,已入城的太平军士兵不得不从缺口冲出城来。

10月17日,翼王石达开率领三千人马渡过湘江,留五百人埋伏在水陆洲上,并从猴子石搭浮桥至河西,使东西两边连成一体,然后占领龙回潭、阳湖、岳麓山和溁湾镇一带,控制了通往宁乡、湘乡的大路,赢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消息传到城内,巡抚衙门又是一阵惊慌。张亮基连夜与左宗棠商讨对策,首先令向荣率三千清兵从朱张渡过浮桥,直奔水陆洲,截断太平军东西两岸的联络。太平军却埋伏在洲南林中,设下火攻阵,只等清军前来。向荣深入林中,便陷入伏击,大部分清兵被烧杀至死,向荣在卫兵的保护下逃脱,狼狈不堪。与此同时,绥宁总兵和春与河南河北总兵王家琳各率两千人马渡江,从南北两向包抄太平军,遭到石达开部的拼命阻击,十多次进攻均被打退,在争夺江中浮桥时又淹死几百人。

左宗棠站在天心阁上,目睹水陆洲烟火腾空,估计情况不妙,又闻报三路人马全部败北,长叹天不助人,心里骂道:“这群饭桶,哪里这样不中用!”

至此,太平军来长沙城外已有八十一天,久攻不克,而清廷的援军不断增加,正在准备合围太平军,意在将其歼灭于长沙城下。于是,太平军审时度势,于十一月底撤出长沙,长驱北进。长沙城成为太平军入湘征战以来唯一没有攻克的城池。

月城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据《武经总要前集·守城》云:“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明洪武五年()长沙府卫守御指挥使邱广用砖石改造土城墙时,九个城门外均未筑月城。据清《湖南通志》载:至“崇祯十一年(),长沙知府王期昇增建月城”,至嘉庆二十五年(),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并将阁下的城墙加石增垒,筑成内外两城,外城又筑成南北两个月城。同治三年(1),巡抚恽世临为扩建天心阁的需要,重垒阁下月城与城墙。

关于月城的具体用途,年邹欠白所著《长沙市指南》云:“阁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天心阁下月城内有五百平方左右的面积,可以藏兵数百人,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作战时,士兵可以轮番登上城头,下阵的士兵可以下到月城内,得到及时休整,且比较安全,保护兵力,同时也便于迅速替补作战中的阵前减员。

2、月城城墙壁上有八个大炮洞,火炮隐置洞内,可避免敌炮的轰击,士兵也比较安全。

3、一般情况下,月城筑在城门外,用以保护城门,守城方多了一道防御工事,增加了敌方攻城的困难。而天心阁下没有城门,不管敌方怎么强攻,当然总是不得而入。这对于不了解天心阁下无城门的敌方来说,如同误入了一个迷魂阵,始终攻而不克。这样一来,守城方便可控制敌方兵力,并增加其伤亡。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长沙城的城楼唯独天心阁最高大,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便将天心阁为主攻目标之一,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与兵力,这也许就是天心阁下的月城产生了迷惑的作用。

崇烈塔

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崇烈门

崇烈门,始建于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的日寇。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为旧读,是忘记的意思。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崇烈亭

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文昌帝君、魁星神像展示厅

展示厅位于天心阁主阁一楼,正中央供奉着“文昌帝君、魁星神像”,是保长沙文运昌盛之举。

在这两尊神像的两边石柱牌匾上刻有曾国藩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垂训意无穷,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下联是:“读书期有用,居仁由义,岂徒在科第文章”。从曾国藩的这幅对联可以看出,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不经过科举,士子们是不可能获得一官半职和有所作为的;而要获取功名,还得靠自己读书的刻苦和对纲常名教的执着。上方题有“文运昌盛”四字牌匾,预示着湖南人杰地灵,文运昌盛,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展示厅右边墙面青石板上刻有“历代湖南状元名录”,左边刻有“历代长沙进士名录”和“明清长沙府著名科举人才名录”,细心的游客朋友都会发现,湖南历朝历代金榜题名考中状元者只有15人,而考中进士之人达人以上,同时,位居显赫,大有作为之人均在进士之中!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展示厅

年10月,天心阁管理处在天心阁南屏二楼辟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展示厅”,本展厅汇集中国11座历史文化名楼风采,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装潢精美。

历史文化名楼是中国特有的楼阁,到目前为止,由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认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有11座,它们分别是岳阳市岳阳楼、武汉市黄鹤楼、南昌市滕王阁、蓬莱市蓬莱阁、永济市鹳雀楼、长沙市天心阁、昆明市大观楼、南京市阅江楼、西安市钟鼓楼、宁波市天一阁、杭州市城隍阁,并称“中国十一大历史文化名楼”。

在众多的楼阁中,它们之所以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主要在于它们都是集建筑景观和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是一座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的点睛之笔就是“文化”。有的名楼,是因名人、名文、名诗、名联而名扬天下,崔颢的《黄鹤楼》诗,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蓬莱阁的神仙文化,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南京《阅江楼记》为朱元璋所作,阅江楼的建成结束了阅江楼有记无楼年的历史,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联。天心阁和西安钟鼓楼融古阁楼与古城垣于一体,是中国古城池的“活化石”,其祭天和报时的独特功能彰显了这两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所藏大量善本古籍价值连城。

茗香园,位于景区古城墙之下,主要对游客提供茶水、棋牌等休闲娱乐项目。

薰风亭

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

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①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薰风亭。薰风,取自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辞意。

其时,国难重重,民生困苦,人们期望有一种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儿童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也许就是为公园命名者的殷切期盼吧。亭内刻有一篇何元文先生所撰的《薰风亭记》②与一副对联,联云:“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此亭毁于“文夕”大火,《记》亦无存。

年,公园于原址复建此亭,为全花岗岩结构。刻柱联:“低徊解愠日;高唱阜民天”,可谓旧名赋新意,古韵流今时。亭之东侧,一垛红色石壁立于池边,上刻“伦鉴”二字,意为池水如镜。迎春纤枝垂挂石壁,亭影倒映池中。亭内常闻京腔飞逸,笑语频传。亭周绿草如茵,玉兰、雪松高耸,四季花卉间植,清香阵阵,情趣盎然,令人惬意。

①何元文(-),长沙市首任市长。字少悌,晚号竹庄老人。醴陵人。年赴长沙考入第一法政学堂。年从政,历任临湘县禁烟所长、资兴县县长、衡阳县县长、湖南省建设厅代理厅长、湖南省第一纺织厂厂长等职,均有政绩。年调长沙市政筹备处,任处长,筹备长沙改设为省辖市及成立市政府的工作。年长沙市政府成立,出任市长,年春辞职。在此九年中,对长沙市政建设多有举措,颇得政声。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任内政部视察主任,抗日胜利后回长沙从事金融工作。年去香港,继而去台湾,晚年专心读书念佛,享年96岁。

②《薰风亭记》

余长长沙市政既数月,就天心阁迤东隙地,醵*金为儿童公园,中植花木,范以栏垣,凡儿童玩赏憩息运动诸具备焉,园西北有高阜,构亭其上,杂树环阴,苍翠欲滴,落成于盛暑,薰风披拂,因以名之,窃解愠之义助养正之功云耳。

逸响亭

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太平军魂

“太平军魂石雕”再现了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不幸中弹罹难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雕塑使人们仿佛重现了旗鼓雷鸣、刀枪剑檄的古战场情景。老兵愤恨不屈,女兵呼唤战友,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之凸现,向人们展示一曲农民暴动的悲壮颂歌,发人深思。

雕塑高6米,重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优质将军花岗岩制作。

赞赏

长按







































得白癜风的原因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