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提示:点击↑上方"湘阴人网"订阅下期 湘阴,紧邻长沙,行政区划上属于岳阳。因处于岳阳和长沙之间,历史上与两座城市分分合合,纠缠多年,形成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年9月,湘阴正式纳入湘江新区新片区,成为湘江新区的“新成员”。湘阴与长沙,这对历史上的CP,终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重续前缘。 第一幕 湘阴前传:这片土地最早属于罗子国 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湘江已经流淌了亿万年。江水和湖水交接的地方,冲积出肥沃的平原。有一天,人类出现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耕作、渔猎。文明像星星之火一般在原野上闪烁,但那个时期它的名字并没有史料记载,后来又过了很久,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才把这片土地叫作湘阴。 虽然是一片无名之地,但它还是跟随着历史的洪流发展了起来。那时候它属于楚国的南土。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重要城市,已是后期的事情了。这片无名之地与长沙无关,它属于一个叫罗子国的小国。罗子国的遗址如今就在岳阳市汨罗县的屈原农场附近,它是一个流离失所的小国。罗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楚国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罗便随楚由罗山(河南罗山县)迁避到甘肃正宁县。之后又被周王朝讨伐,随楚国迁于湖北房县和宜城。到了春秋初期,被楚所灭,其遗民迁于枝江,后来又被迁至湖南的汨罗江畔。 湘阴所属的这片土地,最早应该算是罗子国的“安置用地”。时光继续流转,战国初期,南楚开发进入高潮。黔中郡设立,罗子国消亡,长沙成为南楚的重要城市,而湘阴,依然寂寂无名。 秦扫灭六国后,建立秦王朝,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罗子国的土地从此隶属于长沙郡。这也是这片土地第一次和长沙有了关系。 此后的历史,动荡不安,秦朝很快就灭亡了。汉代实行郡国制,秦长沙郡变成了汉长沙国,罗成为长沙国的13个县之一,依然属于长沙。只是这个时期的长沙国管辖范围,并非后来长沙市能比,它几乎相当于整个湖南省。到了东汉时期,建武七年复长沙郡,罗国依然为其属地。 稳定的历史并没有太久,东汉末年的动乱又开始了,纷纷扰扰,一时多少豪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刘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这个时候,岳阳在哪里呢?其实那时还根本没有岳阳这个概念。 第二幕 湘阴的诞生:年后,被岳阳横刀夺爱 湘阴这个地名,诞生在一个不太显赫的时代——南北朝。 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南朝梁天监元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关于湘阴名字的由来,多数人认为是湘江之南,然而湘阴的县治并不在南边。南朝时期,它的县治在今天的三塘乡。县治南边有一座山,叫黄陵山,又名湘山。新的观点认为这才是湘阴得名的真正由来。 不管名字如何得来,这片土地总算是有了一个一直延续下去的名字:湘阴。 湘阴与长沙的初恋仅仅维持了年,便被岳阳横刀夺爱了。一百多年,对于人类而言,已经足够长得翻越几代人了,但对于历史,它只是短暂的一段。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置巴陵郡,隋开皇九年()改巴陵郡为巴州,十一年改巴州为岳州。岳阳这个“第三者”终于出现了 隋开皇九年(),湘阴入巴陵县(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这是湘阴历史上第一次与岳阳有了亲密关系。湘阴自从隋朝并入岳阳(当时的巴陵郡)后,生活便一天天“阔”了起来。唐武德八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这应该是湘阴历史上地域最为广阔的时代,初唐,是湘阴的高光时刻。 第三幕历史上惨烈的情感争夺战 湘阴的“阔绰”生活没有持续太久。唐中宗神龙三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湘阴的县治一直在剧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的建制影响着县域政治中心的变化。到了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湘阴,成了一个找不到“自我”的地方。 宋代初年,湘阴再一次回到了长沙的怀抱。时隔已有年。 宋太宗淳化四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北宋沦亡后,宋室南迁,长沙成为南方的重要城市。湘阴的县治在这个时期又一次改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从此之后,湘阴县治的地点才算是稳定了下来。一直到今天,县城都是在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从宋代湘阴归属长沙以来,一直到清,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湘阴与长沙的感情保持着非常稳定的状态。 第四幕 新时代来临了,湘阴却成了“剩女”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结束了漫长的王朝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然而,湘阴却成了“剩女”,它不再属于长沙也不再属于岳阳,而是直属于湖南省。 民国初年,湘阴直属于湖南省,这是因为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于年规定地方行政体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年改为“省—县”两级制。 其后,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各地陆续实行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省划分为若干区域,省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年改为“省—县”两级制。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各地陆续实行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省划分为若干区域,省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9年(),湖南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年,湘阴县属湘潭专署。这下,岳阳和长沙都蒙了。毕竟历史上湘阴和湘潭从来没有过什么关系,这横空出世的“第四者”,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专署。专署其实就是行政公署。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将原“行政督察区”改为专区,专署则成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年后“专区”改称“地区”,作为“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成为正式的机构名称。 因为专署的成立,原有的行政区划被重新规划,一个“大湘潭”诞生了。这个湘潭到底有多大? 年,长沙专区改称湘潭专区,专署驻县级湘潭市,此时湘潭专区辖湘潭、株洲两市及湘潭、岳阳、长沙、平江、临湘、望城、湘阴、宁乡、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等十二县,共两市十二县十四个县级行政区。此时,湘潭专区面积极为广大。 可以说,整个湘东北地区的县基本都在湘潭专区的范围内,岳阳和长沙两市则被包围在其中,眼睁睁看着湘阴就这样被夺走,同时受到了“爱的伤害”。 第五幕 长沙抢回了湘阴,然而…… 年,是湘阴行政建制变动最为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湘阴县离开了湘潭的控制,重归岳阳(专署)。这次回归后,湘阴不再“阔绰”,两年后,湘阴就被砍掉了 年,湖南省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升为汨罗市),汨罗、湘阴自此分置。历史上一直和湘阴同为一体的汨罗,从此就和湘阴分开了。湘阴变成了一个比以前更加“娇小”的县。 17年后,一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年2月8日,岳阳市升为地级市,并撤销岳阳地区,国务院批准将撤销岳阳地区后的湘阴县与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趁着岳阳城市升级,长沙趁机“夺回”了湘阴。 然而仅仅五个月之后,湘阴又重归岳阳。 同年7月13日,岳阳地区恢复,国务院批准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划归岳阳地区。先是撤销岳阳地区,将湘阴划归长沙管辖,然后又恢复岳阳地区,再度将湘阴划回岳阳,这真是剧烈变动的一年。长沙和湘阴,几经牵手,最终无缘。 真正尘埃落定的时间是年。这一年,湘阴县属地归改市后的岳阳市,一直到今天,都未曾改变。尽管这些年里,很多湘阴人不断呼吁,让湘阴融入长沙,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变化。开车走在长沙与湘阴之间宽阔的芙蓉大道上,路边的广告牌上有“长沙第七区”的大字。湘阴想与长沙共同发展的心情是如此的迫切,令人感叹。 第六幕 湘阴划入湘江新区,从此关系“不一般” 长沙与湘阴,似乎就此成了一对“苦情人”。然而,机会总是会有的。 年9月,长岳协同发展第二次座谈会召开,湘阴纳入湘江新区。湘阴与长沙,在超越行政体系的层面走向了融合。这种融合,有着更广阔的意义。 长沙和湘阴,这对历史CP,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续前缘。 湘江新区作为一个跨行政体系的平台,在湘阴与九华纳入湘江新区前,它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平方公里。湘江新区前身为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它是“新常态”下长沙乃至湖南发展的缩影。湘阴并入湘江新区,它的发展将与长沙这座城市同步。 对于三个历史上纠缠了多年的城市,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来源:潇湘晨报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 查看:小伙山里待18年,下山第一件事. 查看:漠北兵王返乡,当地黑帮闻风丧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