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上午,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长沙举行。会上,省文化厅对全省52个县(市区)的65个“经典文化村镇”进行了授牌,浏阳市文家市镇、中和镇获评全省首批“经典文化村镇”。与此同时,浏阳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系列宣传活动。 首届浏阳市不可移动文物摄影大赛作品开展,60幅优秀作品获奖!由浏阳市文体广电局主办、市文物局承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的首届浏阳市不可移动文物摄影展在谭嗣同铜像广场正式开展。 首届不可移动文物摄影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参赛作品组,余幅,作品以我市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为主,这在浏阳文物摄影历史上尚属首次,是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缩影,一张张透着浏阳厚重历史文化的精美图片跃入眼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浏阳历史文化长卷,充分展现了我市优秀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大赛作品经文物局初步筛选、市摄影家协会初评、评委组终评,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1名。 一等奖作品 二等奖作品 三等奖作品 哪幅是你身边的风景?赶紧来看看吧! 展出时间:年6月10日—13日 展出地点:谭嗣同铜像广场(6月10日) 行政中心市政府大楼一楼大厅(6月11—13日) 开展浏阳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咨询活动为了让广大市民更进一步的了解浏阳文化遗产,在浏阳河广场,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板(其中珍贵文物展板16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板12块)巡回展,并通过设立服务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浏阳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着27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特有的建筑构造、风俗习惯、传统工艺、歌谣传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目前,浏阳已经成功申报浏阳花炮制作工艺、浏阳菊花石雕刻工艺、浏阳文庙祭孔音乐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氏正骨术、浏阳皮影、浏阳客家山歌、浏阳花鼓戏4个省级非遗项目;并有长沙市级非遗项目8个、本级非遗项目49个。此外,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家7处(谭嗣同故居(墓、祠)、浏阳文庙、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胡耀邦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浏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处。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展示全市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和保护的主要成果,宣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来源:浏阳市文物局、智慧浏阳、掌上浏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