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图:彭红霞

文:沈阿玲

纪念孔子诞辰周年,浏阳文庙举行秋祭

时隔67年浏阳完整再现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

9月28日,是我国伟大先哲孔子诞辰周年纪念日。

昨日上午,“中国·浏阳乙未年秋季祭孔大典”在浏阳文庙举行,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授牌仪式,祭孔仪式和开笔礼三大篇章组成。这也是年浏阳祭孔活动以来,时隔67年,浏阳再次完整呈现的祭孔盛典,有多人参祭。

授牌

上午9点15分,文庙大成门关闭。门前两侧各站立着54名学生,手捧竹简,诵读《论语》。伴着朗朗书声,身佩绶带的嘉宾们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授牌仪式开始,全国政协委员、非遗保护专家田青教授授牌并发表讲话。

学童三字经诵读。

三名主祭官行拱手礼引来宾入文庙。

“启户!”9点32分,鼓声起,大成门三扇门缓缓打开,天地号齐鸣,乐队奏乐,3名主祭官踱方步走至来宾前,行拱手礼、引领嘉宾进入文庙。随后,乐生、歌生、舞生各就其位,祭孔仪式拉开序幕。

祭祀仪式随着乐声与舞姿循序渐进,分为行迎神礼、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行送神礼等流程。

“孔子门生”诵读方队统一着古装,手捧竹简《论语》,齐声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10点16分,开笔礼在40名学童的诵读声中启动。“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再明事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童们进行了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蒙破、国学诵读等环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也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文化独立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田青教授指出,“国乐古礼在浏阳”,浏阳的祭孔古乐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浏阳人民在保护和传承祭孔古乐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

祭孔仪式中的乐舞表演。

67年后祭孔大典有什么不同?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在年12月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再现这一场盛典,几代浏阳人查阅清朝礼乐局祭祀资料,寻访民国时参加过祭孔的老人,到曲阜、德庆等地学习,付出了长达20多年的多重努力。

“授牌仪式、开笔礼是原来没有的流程,场外诵读、祭孔仪式中的献花仪式也是新加的。年那次祭孔大典,是余人在凌晨时进行的。甬道上没有观众,主祭官自大成门三叩九拜而上大成殿,时长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王娜娜介绍,本次祭孔仪式的演出人员余人,一些仪式简化了,时长在一小时左右。

“重要的仪式内容肯定是保留的,在时间上的调整是综合了现代人的习惯和审美,以达到最好的展现效果。”王娜娜称,因为缺乏专业演员,人数上虽然减少了,但也有一些突破。“以前的舞生要求是家底好的9-13岁的童男子,现在我们的演出人员并没有这些性别、年龄的限制。”

“相对今年春季的展演,开笔礼的流程更规范,参加的孩子人数也由25人增加至40人。”负责组织开笔礼的浏阳文庙负责人黄丽介绍,孩子们在礼成后获得的竹简证书也是一大创意,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值得收藏的珍贵礼物。

孔子的名言,你还记得多少?一起温习,向先贤借点智慧。

编辑:彭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