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起始之年,日前浏阳经开区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培育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后备新兴产业等,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开放崛起”等诸多方面举措,释放出不少喜人的信号。透过这些信号,感受到了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两千亿级”现代工业新城的气息。年,浏阳经开区到底将如何“放大招”?将如何创新和开放?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为您提炼以下七大关键词。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刘露通讯员章文正长沙报道关键词一 把握新方位 年,浏阳经开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湖南省委、长沙市委、浏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国家大兴实体经济、浏阳市“大项目推进年”的主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开放崛起为动力、以自身建设为保障,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发展引领区、营商环境示范区、体制创新先行区,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浏阳进军全国十强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二 制定新目标 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工业固投亿元,同比增长16%,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力争突破亿级单个项目。确保新引进产业项目30个以上(投资过50亿元产业项目1个、投资过10亿元产业项目2个、过1亿元产业项目10个以上)。 关键词三 突出新项目 紧扣浏阳市“大项目推进年”的工作主题,深刻认识“稳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动力”的判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效益,以项目的落地、建设、达产、见效为根本,在全区上下形成“一门心思上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推动项目建设再上台阶。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安排片区的开发建设时序,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北园片区、克里片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健康大道北延线作为道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完成平地亩,完成路基6公里、路面6公里,完成绿化及铺装面积约20万平方米。征拆、开发同步,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逐步实现熟地招商。科学规划金阳大道两厢开发,研究对接长浏城际铁路、南横线、北横线。全年铺排市级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亿元。全面铺开中央生态商务区建设,启动北园污水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干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四 开启新实践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强实体经济,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从园区实际出发,推动产业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深入落实“中国制造”,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培育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后备新兴产业,形成3+X的多点支撑、融合发展格局。 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扩产扩能、科技创新、工艺改造、产品开发、股改上市等做大做强,使“大的更大,强的更强”。对入园企业的新投资项目视同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等资源的配置上给予倾斜,鼓励企业“生二胎”“生多胞胎”。 推动园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引进投行、证券、基金、担保机构等多方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按照“谁上市,支持谁”的原则,尽园区的财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股改上市。继续加强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金融安全区,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利用企业互助协会的互助担保,为会员企业新增融资4亿元;利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新增融资万元。 关键词五 落实新改革 继续加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企业投资、运营成本。结合园区实际,制定出台“浏阳经开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系列政策”。继续实施新建企业免燃气、蒸汽开户费;通过成立园区售电公司,进一步降低企业电价;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惠提供标准厂房。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探索解决园区医药企业实施“两票制”带来的相关问题。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开发模式上,探索由政府投资为主向市场运作为主的转变。试行项目建设的多元化投资,进一步推进建设领域的投融资改革,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园区中央生态商务区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中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的新路子。 推进园镇融合改革。逐步消除社会管理的壁垒,有序推进园区社会治安、流动人口园镇协同管理的改革。推进教育、卫生、社区管理的园镇融合改革。探索财政体制的园镇融合改革,推进园区与乡镇的深度融合。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国企转型为导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金阳投资集团收购园区周边水厂、污水厂,力争园区水务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推进金阳投资集团成立售电公司,拓展新的业务体系;以金阳投资集团为主体,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并实质性运作。同时,对金阳投资集团及下属国有企业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并实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六 释放新活力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以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培育以蓝思科技、欧智通电子、蓝思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擦亮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招牌,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向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方向发展,强化“大健康”产业概念。加快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园区GDP中的占比。 以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基础,建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园区医院及国家航天员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推动2-3项成果落地。推动建立国家基因库湖南分中心,完善国家航天中心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新建长沙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3家,新增科技项目立项50项,新增生物医药品种5个,完成专利申请件以上。电子信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一期投入使用,管理运营步入正轨。制订出台吸引优秀人才到园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实施“千名人才兴园区”计划。 关键词七 打造新环境 着力打造长沙市“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投资成本最低”的“五最园区”。 注重城乡统筹。按照“规划同图、交通同网、城乡一体”和“一区两镇、三河一轴”的原则,建设富有特色的园区型城市。推进北园片区乡村环路建设,全面对接城乡道路系统,打通微循环。加大对周边村组“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增加所有园区建设参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实现教育均等。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园镇教育的融合、均等、协调发展,保障园区企业职工及居民子女入学需求。发挥“长郡”品牌优势,引导向社会化办学转变,放大园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效应,尝试设立长郡浏阳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多方努力,将园区周边小学逐步提质为国内一流的小学,实现园区整体成为优质学区。 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吃、住、玩、购、行、学、医”等城市配套,持续推进城市品质的提升。结合园区规划展览馆、幸福泉市民公园、医药科技文化馆等,新推1-2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加强金阳文化艺术中心的市场化改革,增加惠民演出。加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实行就地城市化的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增加园区户籍人口。发挥园区汽车站的窗口作用,推动公交体系建设,打造浏阳“大北区”交通枢纽和长浏城际交通中转站。推进以城市综合体为龙头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理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结合小区的综合治理、物业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管线”到“管面”的转变。严格渣土车管理,强化源头控违、铁腕拆违,实现城市面貌的根本改变。 建设“三无园区”。以建“无事故、无投诉、无上访”园区为目标,杜绝“问题”增量,不断消化存量。持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的主体责任,以“平安园区”的创建换取长治久安、平安稳定。强化公共区域和企业周边的安保措施,完善“天网工程”,完善群防群治体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恶意阻工等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安全监管和执法全覆盖、高危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审查和行政许可全覆盖、安全隐患专家诊断全覆盖,不断提升园区安全水平,确保实现年度安全生产零事故。 编辑:陈俊杰审定:章文正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