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浏阳,除了满世界是五颜六色、享誉中外的花炮外,那一家家菊花石商店和制作厂坊里摆放、陈列着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一件件菊花石制品,更是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构成了浏阳又一道壮观而亮丽的风景线。 浏阳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它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花蕊多为晶粒状矿物集合体,花瓣为长柱状和粒矿状物集合,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作放射状排列,恰如自然界怒放盛开菊花一样,故名“菊花石”。浏阳菊花石的花朵大小不一,一般5~8cm为多,而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花形各异、白色晶莹、神态逼真,在黑色基岩的衬托下分外美丽、蔚为奇观。 神奇传说悠久历史对于菊花石,浏阳民间流传得最广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凄凉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浏阳河畔的永和镇有一座蝴蝶山,山下有一个老秀才,种菊、爱菊、言菊,终日以菊为邻。他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取名为菊花。女儿从小长得如菊花一样,美丽动人,容貌出众。随着年龄的增长,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菊石发生了恋情。但老秀才知道后,偏偏不允许二人的婚事。最后,菊花和菊石为追求爱情,双双跳入河中,以死殉情。顷刻,浏阳河水浪花四溅,河潭中的青石上,随即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在清溪的浸润和月光的映照下,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 关于菊花石,在浏阳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神沪溪和仙女宣恩爱恋人间,在浏阳河洒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积河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这些虽然都是些神话传说故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人们不知道菊花石的成因,于是,神话代替了科学,被人们竞相传颂。 但这些民间传说,从另一角度解读,却印证了菊花石与生俱来的灵性与神秘。 其实,菊花石这一天然稀世珍品,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逐渐形成的天然矿石。浏阳菊花石呈青色或褐色,主要产于湖南浏阳东乡永和一带,因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状结晶体而得名。菊花石的质地坚硬,特别是花蕊部分为坚固的硅质燧石。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两亿多年前,湖南浏阳东乡永和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的变迁,浏阳进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当海水中的硫酸锶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晶体,并逐渐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围,同时随水中的泥质沉积下来,散布在泥灰岩层中,经过两亿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当地人称之为“石菊花”。 由于日月的磨砺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菊花更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 浏阳菊花石的采雕工艺也是历史悠久,已经有多年。据浏阳县志记载,约在清乾隆年间,因为一场大洪水,浏阳永和镇的欧阳锡藩在大溪河中取石筑坝时,于河底采石而偶然发现一块有白花纹,形如菊花的奇特的石头。欧阳锡藩擅长雕刻,便将这块奇石带回家中细细琢磨,然后雕琢成一方砚台。从外形看,这方砚台俊秀可爱,石质细嫩,而且磨出的墨汁非常细腻,书写流畅。更为神奇的是,砚台里的墨汁较其他石砚可久保不干。这便是菊花石雕琢的开始。 欧阳锡藩亲朋好友众多,看到菊花石砚池高雅别致,俊俏可爱,而且可保墨汁不干,便纷纷向其索取。欧阳锡藩只得继续雕琢一些砚台用于赠送亲朋戚友,并且工艺较自己雕琢的那块更加精细。后来,求赠者愈多,欧阳应接不暇,便邀同乡木雕艺人程维达共同创作菊花石砚台。于是菊花石砚台逐步进入市场。与此同时,这里的人也开始雕琢水盂、笔架、笔筒、花屏、镜屏、帽筒等,或作为礼物送给亲友,或到市场上出卖。也是从这时候起,浏阳的民间艺人就开始采菊花石坯,雕刻成多种工艺品,称为菊花石雕,这种工艺品经过雕刻艺人巧妙构思,雕刻出神情各异、形态逼真的虫、鱼、虾、兰、竹、菊等艺术品。这些艺术雕品因为赋予天然石料以生命,故而得到后人的赞赏,谭嗣同在他的《浏阳集》中曾盛赞菊花石砚:“盖当方解石结合时,其质由散而聚,即聚而凝,向中愈密,以其余液,迸流四射,辄复坚结,玉洁冰莹,宛若花瓣,或大或小,而常呈菊花之形,此菊花石之所得名也。” 很显然,菊花石雕刚开始时,仅以石砚等小型文案用具为主,后来才又创作出了花屏、镜屏等观赏品。至民国初年,浏阳菊花石雕已相对成熟,文具、日用品、装饰品等产品已多达20余种。 人间奇葩巧夺天工国土资源部已将浏阳天然菊花石列入宝石类,并命名“玉叠妃”。而且全国的菊花石蕴藏量较少,比珠玉宝石类更为珍贵。 “石”因奇而美,“雕”因巧而珍。 浏阳菊花石雕刻技艺精湛,构思巧妙。菊花石坯经石雕艺人随形遐想、着意于心的精雕细刻和艺术造型后,便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使天然石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真可谓是人间奇葩,巧夺天工。 浏阳菊花石“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自然天成,花型绝无雷同。因此,每件菊花石雕工艺品都独一无二,均为孤品,故而更显其珍贵。浏阳菊花石的材质天然独特,技艺精湛别致,作品生动具神韵,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雕之一。浏阳菊花石手工艺技雕刻具有六大特征: 一是因材施艺,所创制的作品均不可复制; 二是工艺日臻成熟,自成独特体系; 三是艺术内涵丰富,作品涉及自然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四是原料独一,其产于二叠栖霞组中的高品质菊花石材料,除浏阳外,全球其他地区很少发现; 五是传奇性特征,由菊花石雕刻工艺伴生的美丽传说及谭嗣同等历史名人演绎的故事在民间盛传; 六是观赏性与珍藏性统为一体,为政府馈赠国外政要友好人士的上等珍藏佳品。 菊花石雕琢的基本程序为:一是开花,二是造型,三是设计,四是雕刻(雕刻分为粗雕、打磨、细雕、细打磨)五是上漆,六是制作底座。 菊花石雕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工艺品,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我们在鉴赏菊花石雕时应从三方面入手:天然菊花、艺术造型、雕刻工艺。 ----天然菊花。花是菊花石雕之本,完全是天地造化,自然形成。菊花石花型千姿百态,花色洁白晶莹,质地坚硬细腻,花瓣宽大,疏密有致,潇洒脱俗,艺趣天然。菊花石雕不同于其他石雕之处就在于它有洁白晶莹的石菊花,因而作品必然受自然花形的约束。在雕琢中要巧妙运用“花为主”的原则,做到“以花定型,依花设计,按花雕琢”。一言以蔽之,花在菊花石工艺品中必须位于最显眼的恰当位置。 ----艺术造型。菊花石雕的造型大多因材施艺或定题选材,追求意境,传神写实,力求形式美。石雕要求外形完整,构图新颖,主题突出,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使形、神、情巧妙贯通融合。因为菊花石料形体千姿百态,有特殊美感,所以,在艺术造型中,要尽可能保留材料自然美的形式,根据石形,花形的大小、朝向和分布,合理地安排景物位置的形态设计,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石料的有效面积,使大材、小材甚至废材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雕刻工艺。菊花石雕有镂空、浮雕、圆雕、线刻等多种雕琢手法,必须根据石形和题材,运用适当的雕刻技法进行创作。在雕琢中,要求转折自如、顿挫有致、生动流畅、轮廓分明、整体感强。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要先对材料进行一次性清理,去掉石料中的杂石,尽可能避免裂纹。区分石质硬软、粗密,以扬长避短。雕刻应先外后内,先打外沿边角、皮层,再清理内面裂纹、杂石,雕刻时要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千里共婵娟戴清升作品 笔者在浏阳举办的首届菊花石文化节上,有幸目睹了一幅题为《千里共婵娟》的菊花石雕刻作品:两朵怒放的白色秋菊下,一个幸福的小家庭,遥望空中明月,欢快祥和。大地、天空、生态与人融为一体,呈现在画面上,自然与人工艺术巧妙结合,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浏阳菊花石石雕事业一直呈波浪式向前发展态势。菊花石雕在传统的手工雕技法的基础上,由简及繁,由线刻、平面雕,发展到半浮雕、浮雕,再进一步发展到圆雕、镂空雕;花形由平面到立体,作品由山水花草发展到古今人物、飞禽走兽。 浏阳的菊花石雕,始终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注重石雕工艺的与时俱进,使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发展史上,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叫戴清升的人。 正是因为他,菊花石才敢与湘绣并驾齐驱。 正是因为他,菊花石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戴清升是地地道道的永和人,是我国首位菊花石雕工艺美术大师。他致力于菊花石雕艺术85年,共刻作品余件,其中《石菊假山》、《争艳》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金鸡踩菊》、《石菊吐艳》等,曾在数十个国家展出。 年,戴清升费时近一年雕刻的《梅菊瓶》和《梅兰竹菊横屏》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令世人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 从此,湖南菊花石雕在世界的舞台上锋芒毕露。 年,戴清升在长沙药王街开了家“全球一菊花石商店”,自产自销。 这一时期,戴清升的菊花石作品以梅竹、螃蟹、蝴蝶、假山为题,以观赏型为主,作品远销欧美、香港、日本等地,在年上海南洋协会展览和湘、鄂、赣、粤四省工艺品大赛上,曾两次获得金奖。 年,戴清升出席湖南省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会后,他将散落在各地的菊花石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浏阳“全球一”菊花石合作生产组,专门从事菊花石雕事业。 年,戴清升的作品《石菊假山》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直到年才由菊花石雕《争艳》替换。 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菊花石雕传统工艺,成立了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戴清升是该所元老级艺术大师。 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际上掀起的奇石热和观赏石热,地质学家、赏石家和爱石家对浏阳菊花石和菊花石雕的观赏、收藏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浏阳的菊花石雕业进入鼎盛时期。 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蟹菊花》、《金鸡报晓》等工艺菊花石作品获奖,进一步推动了菊花石雕事业的发展。不久后,湖南生产菊花石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仅浏阳市就有菊花石工艺厂、工艺社、老字号天然菊花石精品行等作坊十多家。现在,已有专职雕刻工艺师50多名、从业人员多名,年产工艺作品千余件,远销世界五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0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旅游购物节上,浏阳送展的“艳菊迎秋”、“菊花石山”、“梅菊”香炉、砚池等9件展品获“天马银奖”,并被境外客商抢购一空。 浏阳菊花石雕的独特魅力不断彰显。 2年,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成立,不仅使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菊花石雕珍品得以呈现,精湛技艺得到传承发扬,而且还扩大了菊花石雕的对外影响。 5年,菊花石雕行业协会成立,力求进一步规范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浏阳文化名片。 6年,湖南省将菊花石雕刻技艺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年,菊花石雕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不断改进、创新和提高工艺水平,现在的浏阳菊花石雕,不仅产品品类繁多,而且适销对路,产品走俏美、日、韩、港、澳、台等及内地省、市,渗透高中低各消费层次。各星级宾馆、驻外大使馆、办事处、会议接待中心、展览中心等,到处可见浏阳菊花石雕的倩影。而且,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成为人们的向往,菊花石雕在旅游点和民间收藏中愈来愈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最美浏阳菊花石雕越来越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选自《新湘评论》) 近期热文 为了健康,这些事最好不要做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成由清廉败由贪文脉与乡魂自律是一面旗帜 读一遍哭一遍的故事,感人至深!《老公,我把咱爸妈接来了》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