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浏阳了解到,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长沙考核口径)85亿元,增长12%。这些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保持省、市前列,在长沙绩效考核县(市、区)组中勇夺三连冠。 去年,在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中,浏阳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1位;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28位,提前2年实现“挺进三十强”目标。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中,浏阳居长沙九县(市、区)第1位。在改革创新、项目建设、民生实事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据介绍,浏阳去年全年共投入60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占财政总支出的7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浏阳进一步优化了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浏阳经开区首次登上技工贸收入亿元台阶,实现财政总收入29亿元,增长21%;制造产业基地完成财政总收入10亿元,增长22.5%,重点园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鞭炮烟花等优势产业总产值增长均超过30%,形成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来源:长沙晚报记者颜开云通讯员罗定坤) .9亿!财税再创“浏阳速度” 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新常态下,浏阳不断提高财税工作质量和水平,再次跑出新速度,实现新发展。年12月31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年,浏阳全市共完成全口径预算收入.9亿元,同口径增长15.3%,实现了财政收入和经济社会的同步快速发展。 市财政局报表显示,年,浏阳完成长沙考核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9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13.2%。其中,国税完成38.9亿元,同比增长10.5%;地税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18.7%;财政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9.5%。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挺进三十强、再创新辉煌”目标,深入实施“交通融城、产业兴城、人才活城、生态美城”四大战略,努力把浏阳建设成为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市各园区、乡镇街道通过项目拉动,全力引进和建设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欧智通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园、利美健康产业园等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成功引进和开工,蓝思科技、尔康制药跻身湖南上市企业市值10强。浏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2.3%,跃居百强县第28位。全市各项改革工作落地取得成效,为浏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浏阳独好”。市委书记曹立军充分肯定浏阳去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曹立军表示,在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浏阳财税工作取得了亮眼的数据,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值得自豪和骄傲。浏阳创造了湖南和长沙的多个记录,“浏阳速度”、“浏阳精神”和“浏阳现象”,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同和肯定。 曹立军指出,财税工作的良好成绩来之不易,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市上下各园区、乡镇街道和国地财三局都付出了辛劳。当前,浏阳河六桥、西北环线、荷文公路等项目均已建成,这表明浏阳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入了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内的县域经济的竞争。 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勋伟表示,年,在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的背景下,浏阳各项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期,不仅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更好,结构更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浏阳“十三五”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岳云,以及市领导鲁建文、李家喜、张作林、胡金文、张友根、谢鹤林参加看望慰问财政金融等部门工作人员。 (来源:浏阳日报记者于寒)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