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造就数十辈英才

是为先觉,

振起二百年绝学

斯真大儒”

——纪念刘人熙逝世周年

有一种

倾心叫“浏阳”

有一种歌唱叫——

“浏阳河”

第一个

歌唱浏阳河的,

我以为是诗人刘人熙!

他生于斯长于斯,

最终也长眠在这里……

清人赵翼说:

“从来词客例浮湘”

在刘人熙之前

浮湘的名篇已很多

但是

历代诗人词家

深入浏阳河

采风的却很少见!

晚年刘人熙()

而刘人熙刘浏阳

绝对是其中

绕不过去的大家。

在他的

一系列浏阳诗歌

特别是描写故乡

浏阳河的诗歌

今日看来不仅是诗是史

是地理记录

更是浏河之歌。

渔父

细读

刘人熙诗歌

诗中之地名、风物

纵使百年之后乡人读之依然

倍感亲切与惊喜。

浏阳河魁山潭附近的渔人小舟

“魁山潭”

“曲尺滩”“状元洲”

是今天乡人们

仍在叫的老名称

而“水抱村”、“四十八滩”

也并不陌生!

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

刘人熙诗歌中还多处

出现“渔父”、“渔人”等

如“自从渔父停舟人,

醉倒田家老瓦盆”

(《浏水棹歌·其四》)

“漫说渔人归棹错,

仙源何止武陵中”

(《题内子便面》)等等。

可巧的是

在近代史上

与孙黄齐名的

另一位湖湘名人——

民国XIANZHENG之父宋渔父先生

来自常德

桃源县的宋教仁

其自号就是“渔父”!

这或许

并不完全是巧合!

“万古销魂地

枨溪送我行”

刘人熙曾经

这样豪迈放言

虽然刘人熙基本

与宋教仁

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浏阳河最美曲尺湾

但与

宋渔父一样

他们都是被上天眷顾

生命中

与生俱来的宏大使命

——就是要离开家乡

外出闯荡

一番人生大事业的。

留日时期的宋教仁(前排左起第四)

宋渔父

选择了去日本

去学习日本国的法律

和西方政治

而比之

更早的刘人熙

则选择了科举仕途

选择了为民请命。

最终在肇造民国

与实现民主共和上

他们殊途同归。

刘人熙督湘时戎装像(年)

而“渔父”

或许是他们共通的

一个隐喻情结。

历史

并没有走远

故人也没有远去。

刘人熙与宋渔父

他们不同时代

却曾经如此靠近。

浏阳河上渔人

就这样

在这些诗歌里

在这条河流上

我们找到了

最多的惊喜与共鸣

但历史的怀想

还远不止这些。

远行

离开小桃源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再次来到曲尺湾

去往曲尺湾码头的小路

穿过草丛

走到一个极不起眼的

渔船小码头。

刘老师告诉我

当年刘人熙就是

从这里坐船

走向外面大世界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万古销魂地,

枨溪送我行”

何其豪迈,何其快意,

又何其不舍!

想象

多年前的刘人熙

是怎样带着

慈母的牵挂与希望

以一叶扁舟

顺流而直下长沙

并走向全国的呢?

浏阳河魁山潭夕照

其实

不仅是刘人熙

多年前

多少

家乡先贤先人们

就是从这个小小的

几乎毫不起眼的码头

走向

山外世界

走向省城长沙

走向全中国!

就像当年毛泽东

从小小的韶山冲

走出来一样!

“曲尺滩头乱石多,

停桡沽酒兴如何。

似闻滩上人家好,

新脱朝衫理钓蓑”。

——刘人熙《浏水棹歌?其三》

其实

再往上溯去,何止百年?

山环水绕浏河最美曲尺湾

不看不知道

向来默默无闻的

家乡小镇枨冲

在历史上

原是如此显赫而又英才辈出。

从浏阳国史第一人

西晋易雄将军

到著书立说

创办船山学社

影响湖南人精神的刘人熙,

再到

组织自立军起义

敢为人先的唐才常

最后到

肇造民国的功臣

余昭常、黎尚雯等

我们对于故乡

真的有待

重新发现与再认识。

可以想象

当年的刘人熙一定也被

家乡过往的光辉历史

所激励鼓舞过。

浏水之碑

回到历史的原点,

感受最真切的历史气象。

对于枨冲来说

小桃源、曲尺湾

就是历史的原点!

浏河最美之曲尺湾

人们都知道

古代交通不便

加之陆路颠簸太痛苦

人们出行往往

首选水路。

而历史就在

这些码头水边相遇。

浏阳河魁山潭2

“魁山潭上有乳香,

潭下鲇鱼千丈长。

潭水沉沉不见底,

回舟买醉信吾乡。”

——刘人熙《浏水棹歌?其三》

谭嗣同未必

来过小桃源

但唐才常、余昭常、黎尚雯

一定是走过这里的。

浏河最美曲尺湾

还有家住龙贵洲

近在咫尺笔者的老舅

——邱方鹏

曾与

前总理李鹏一起留苏

学习水利

后回国主持修建至今

浏阳最大的

株树桥水电站的他,

或许当年

也是从这个码头走出去的。

这是

历史的相遇

更是文化的惯性发展。

而刘人熙

几乎是所有这些名人

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他是

谭嗣同的老师,

是欧阳中鹄和

焦达峰的朋友

而大剧作家

欧阳予倩

更是他的亲外孙。

刘人熙后人刘克煌(刘老师父亲)

除此之外

成名较早又为

乡绅领袖的刘人熙

从来不吝提携

包括浏阳志士在内的

诸多湖湘后进。

著名的蔡松坡、唐生智

两位将军就不说了。

刘人熙

重情重义

一生结交英豪无数,

但在其心中

最不能释怀的还是

同为浏人光复湖南的一代豪杰

——焦达峰。

年10月,

湖南光复后的首任都督焦达峰

不幸遇害。

5年后

成为湘省督军的刘人熙

不忘这位革命志士兼老友,

慨然题名

“浏水堕泪之碑”

以此表达对

这位浏人英豪的痛惜

与深切缅怀之情。

此举

与孙文当年

为黄花岗烈士题名

“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

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显然要比孙文更早。

此碑至今

留存于岳麓山。

缅怀

走近刘人熙,

才知道

浏阳河在他的世界里,

是如此一条

灵动魅力之河。

走近浏阳河,

才知道在家乡,

在我们祖辈生活过的

这片土地上

曾经诞生过一位

如此传奇般的人物。

刘人熙家族留下来发黄的线装古书

年3月6日

也恰逢

刘人熙逝世周年!

刘人熙

很早就离开家乡

而宦游四海

先后

在河南、河北、广西

担任过地方官员

主政过许昌的刘人熙荣登历代十大名宦之一

同时也做过

南方多地的最高

教育长官或校长

成为近代

中国教育的开拓者。

校长刘人熙为湖南一师南楼建成撰文《南楼记》

民国建立前后

刘人熙成为

民主共和最热心的

鼓吹者与践行者之一。

湖南光复后,

刘人熙即被任命为

省民政厅厅长,

协助都督焦达峰管理

新生的湖南。

年底,

刘人熙更是直接

促进和推动了

辛亥广西的光复。

年6月

刘人熙在长沙创办船山学社

并成为首任社长。

深受船山思想影响的毛泽东为之题词(年)

船山学社举办会讲,

出版学报,

搜刻船山遗书,

开办船山学校,

传播船山学术,

影响极为深远。

年,

刘人熙辞去

总统顾问职务,

创办湖南《大公报》

刘人熙书法

发文称:

“在湘言湘,以新吾湘……

又民国之一分子也,

愿广船山于天下,

以新天下。”

践行以自由言论

广开民智。

北洋军阀汤芗铭被逐后

面对袁世凯去世后

复杂的南北局势

船山学刊今日仍在刊行

湖南各界

公推并选举

刘人熙为湖南都督

这也是中华民国

成立以来的首任民选省长。

晚年的刘人熙

回到故乡

但不久又再次踏上征途!

他已不是战士

不是省长

也不是总统顾问

但他依然忧国忧民

时刻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