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

12月7日,“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全省剧本主题创作工程浏阳采风活动举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组织来自全省各地的25名优秀编剧,深入浏阳小河乡乌石村、大围山镇锦绶堂、永和镇李家大屋进行实地采风,近距离感受浏阳的红色文化和脱贫画卷,为建党百年、脱贫攻坚主题创作找灵感、做准备。

深入山水画乡,感受脱贫画卷

12月7日上午,编剧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小河乡乌石村。村道整洁宽阔,屋后青山连绵,乡村自然风光秀丽,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居民房屋墙上五颜六色的巨大油画。白鹭飞翔、金色麦田、飞马和人鱼嬉戏……细细打量,这些铺满了墙面、阳台和窗户的画作,有工整的写实画,有感人的情景画,还有朦胧的抽象画。

“这个好有创意,好有特色!”编剧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而得知这些画作许多都是出自当地农民画家之手后,他们更感惊讶。

“小河乡地处偏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妇女老人多,发展工业条件受限……”乌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前,小河乡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了画室产业,在村里设立培训点,通过免费培养、上手后按量计薪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农民骨干绘画能手,培育了装饰画产业,以“旅游+文化+扶贫”的新发展模式振兴乡村,“现在国画和油画产品远销国外,成为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这种脱贫攻坚的方式很新颖。”常瑞芳说,“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艺术素养,这些农民画家既提升了自己,又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让人敬佩。随后,编剧们走进乌石艺术馆,餐巾纸做的花、PVC板和大头针做的灯饰……各种主题、材料和形式的画作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在乡村里能出现这种美术现象,很难得。”看到这些画作后,编剧贺文键说,“这也给了我一些灵感,希望能根据这个背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走近红色历史,品读红色文化当天下午,编剧采风团又来到大围山镇锦绶堂和永和镇李家大屋,感受红色文化。锦绶堂位于大围山镇楚东村,是20世纪30年代初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旧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两次入驻锦绶堂办公,时间长达9个多月。

“这些东西都是当时留下来的吗?”参观过程中,编剧们对墙上斑驳的标语、油印小报及当时的政府财务收支表等十分感兴趣,联想到革命年代里,先辈们从这里奔赴前线,为新中国成立洒下汗水和热血,编剧们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笔抒写红色历史。

编剧采风团在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感受浏阳的红色文化。

位于永和镇石江村的李家大屋有着多年的历史,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永和李家大屋胜利会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看到红一方面军16位浏阳籍开国将军的介绍后,不少编剧感叹:“原来浏阳有这么多将军!”“浏阳是一片红色热土,涌现了一大批重要革命领袖人物、军事人物和革命烈士,是红色文化创作的一座富矿。”浏阳籍编剧陈健表示,作为一名浏阳人,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更加深入挖掘浏阳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内涵,精心提炼红色故事,不断创新文本,创作出老百姓爱看爱听的作品。“浏阳文化有料,浏阳美食有味,浏阳人有情。”对于这次采风之旅,编剧汪荡平这样总结道。事实上,正因为浏阳的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艺工作者来浏阳寻找灵感,投身创作,带来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今年,首部讲述河长制工作的现实题材电影《浏阳河上》在浏阳拍摄,已于11月杀青,不久将登上全国各地大银幕;浏阳还拟利用资源打造乡村电影拍摄基地,为更多影视剧来浏拍摄提供素材;《清明》读书会和作家创作分享会在浏阳举行;省内外作家来浏开展一系列采风创作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在交流与培养中,浏阳丰富的文化素材正被精心烹饪为一道道“文化大餐”,吸引着各界的目光。来源:浏阳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