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儿童会有有白巅峰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203/6687575.html

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一年一度的春运再一次到来。

在数以亿计的人口回流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手里捧的方便面或许是不同牌子的,但一定都是辣的;

他们说着自认为蛮标准的普通话,但不自觉的“咯”、“类”、“呗”等语气助词,很轻易地就暴露了他们的原籍;

他们个子未必是最高的,但在路途中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的“调子”一定是最高的——他们就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

那么,要如何从春运30亿人群中辨别湖南人,现在,请调动起你的眼、鼻、耳、口、心,我们教你几招——如何用五感的方法识别湖南人,不一定科学,但管用。

第一招:听音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说普通话

我们这一代人,从电视时代、PC时代、智能手机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人口大迁徙、文化大碰撞、信息大爆炸,形成了各具标签并且开放包容的唯物主义辩证地域观。

然而在口音这件事上,我们躲过了港台腔的流行入侵,抵挡住了川普的麻辣诱惑,经受住东北普通话的大茬子味考验,最终却败在了湖南人的塑料普通话上。

极具传染性的塑普塑普

塑普,全称塑料普通话,它不是方言,却胜似方言;

它h/f不分、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它抑扬顿挫,余音绕梁。

它的“毒”特之处在于,不管你是哪里的口音,和一个说塑普的湖南人相处久了,都能被它成功带偏进而同化,无一幸免。

其强大的传染力,连侵略性十足的东北话都要避其锋芒。

第二招:识味

辣,只是辣妹子的表相

吃出来的湖南人

你可以认为是天意,也可以理解成人为戏说——湖南地图像极了一个正在大口吃东西的人的头像。

不管怎么说,作为近几年风头正劲的湘菜发源地,吃,的确是湖南人的头等大事。

湖南人好吃,却不懒做;湖湘文化兼容并包,口味却十分偏执。

说到吃辣,放眼全中国,湖南人从来没怕过谁。

据说,平均每个湖南人每年要吃掉十多公斤辣椒,其他地方的人身体里70%是水,湖南人身体里70%可能是辣椒。

不同于川渝的麻辣,云贵的酸辣,湖南的辣讲究食材的鲜以及口味的香,可以说辣出了层次、辣出了花样、辣出了文化。

在湖南,光辣椒的做法就有剁辣椒、泡椒、擂辣椒、烤辣椒、白辣椒、干辣椒等不同做法,网红店费大厨直接用辣椒炒肉做店名,樟树港的螺丝椒甚至被湖南人拿来送礼。

除了辣椒,湖南人的另一个省宠是米粉,对大多数湖南人来说,一天的开始是从嗦一碗粉开始的,可以一日不恰饭,不可一日不嗦粉,士别三日,当嗦粉相见。

每个在外漂泊的湖南人心中,最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就是家乡的那碗粉,不夸张地讲,湖南除了十里不同音,米粉也堪称十里不同味。

三湘四水,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招牌粉。

但无论哪个流派,基本都遵循一汤、二粉、三码、四调料的湖南米粉四要素。不同的地方汤底不同,有猪骨汤、牛骨汤、海带汤、土鸡汤、鱼汤、猪手汤等;

粉的类别有圆有扁、有粗有细、有弹有糯,“七圆滴还是七扁滴”也只是涵哥带红的综艺梗,对常德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正宗的常德米粉都是圆粉没有扁粉一说;

码子一般分煨码和炒码,丰俭由君,各有风味;

调料有酸豆角、榨菜、腊八豆、海带丝、油渣、剁辣椒、油辣椒等,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曾说:美好的米粉像少女的胸,然而在北京,你只能吃到硅胶。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在外的湖南人一回到家乡,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去嗦一碗粉,一碗粉下肚,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以上两招,不论是看出来的湖南人、听出来的湖南人还是吃出来的湖南人,基本上可以从表象上按图索骥,辨别出湖南人,两招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但接下来的第三招,才是可以一招定乾坤,盖章画押铁证湖南人的绝招。

第三招:交心

义气,湖南人闯荡世界的精神护照

长相或有概率、口音或能修饰、口味或有变量,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古往今来,“重情重义重口味”地域风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湖南人的精神印记,成为骨子里的地域人格DNA,比如说:

戊戌六君子中,义薄云天的湖南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浏阳人谭嗣同被逮捕入狱。

他的挚友“义侠”大刀王五心急如焚,花重金买通狱卒,准备营救谭嗣同,但却被谭拒绝了,他对王五道:“皇帝尚在囹圄,做为臣子的岂能一逃了之,如此有违天道,决计不可”,而后慷慨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歌绝唱。

谭嗣同的义,小义上体现在用性命回报光绪的知遇之恩,大义上体现于“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有变法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以身献祭天下。

金庸笔下最好的女人和男人,都是湖南人

年,金庸在岳麓书院一场演讲中提到:“我的小说里面,最好的一个女人是湖南人,最好的一个男人也是湖南人”。

这个最好的女人是《飞狐外传》中洞庭湖边的程灵素,“是一位可敬可佩的湖南姑娘”;

这个最好的男人是《连城诀》中的狄云,“武功不是很高,但个性很淳朴,对朋友很讲义气,对所有的人都非常好”。

金庸的“湖南人情结”,可能也跟年轻的金庸最潦倒落魄的时候,是湘西收留了他有关。因为这段经历和印象,金庸笔下的湖南人都有一些共同的品质:正直、忠诚、讲义气。

当然,湖南人的义气,绝不仅仅只出现于历史的记载、大师的笔下和名人的传记里,更多的时候,它出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湖南人身上,在春运的飞机高铁上,也在站不下脚的绿皮火车上;

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格子间,也在建筑工地上的集装箱房;在互联网大厂的工位上,也在数不清的工厂流水线上,他们的悲欢离合和烟火日常,更真实更现实,也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这个冬天,三个湖南人暖了心间、润了眼眶

最近,一组名为《重义气的湖南人》的微电影,在无数返乡的湖南人手机上刷屏,没有明星代言人,也没有流量小鲜肉,没有借势大IP,也没有蹭热点,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小人物,而且都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是什么使得这组片子得以爆红?

第一支影片中,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大飞选择了不背叛,为了成全大飞的梦想,江峰选择了“背叛”,大飞和江峰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却又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兄弟义气。

第二支影片中,一个貌似“出轨”的中年男,在两个家庭间不停地转换角色,一句承诺,让两个家庭在音乐会上达成“和解”,而这并不是什么伦理剧,故事的原型就是一个湖南人。

第三支影片中,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表面上呈现了湖南人在朋友交往中“嘴硬”的一面,背后却是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兄弟义气。

?点击播放完整版视频

《重义气的湖南人》未删减完整版(有彩蛋)

在短视频时代,没有烧钱的大制作和酷炫的视觉特效,也没有搞笑的包袱和夸张的演绎。

这组将近10分钟的片子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看完并且刷屏的原因,我想无外乎两个“气”场:一是接地气,不端着不做作,不无端煽情不刻意渲染,真诚地体察和呈现现实;

二是影片中所展现和传递的湖南人的义气,直面平凡个体的软弱和坚强,不粉饰美好也不卖惨博同情,不逢迎观众不强行感动,如同每一个信命但不认命的湖南人。

不知道是导演表现手法的刻意为之还是影片故事的真实力量,这组片子透着一股“钝”劲,生生的,脆脆的,后坐力大,特别湖南。

结语

作为中国五大外出就业省份之一的湖南,40年来近千万湖南人沿着交通线蔓延生长,建立起自己庞大的“朋友圈”。

从广东到西藏阿里,从福建到新疆和田,但正如这组片子讲诉的故事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自己是重义气的湖南人。

粉丝福利

如果你是在外地拼搏的湖南人

或者你认识在外地打拼的湖南人

请在留言区说出你们经历过的义气故事

我们将抽取10条精彩留言

每人送出由醉江湖重口味槟榔

提供的“新春义气大礼包”一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