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www.csxsl.com/m/ 1、冲刺柔性电子国产代替,厦门政校企携手技术攻关 7月21日,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携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设立的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致力推动中国柔性电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该中心将整合双方技术创新资源和产业化资源,建设成为中国内地领先、国际先进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 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毅恭、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董事长李强等嘉宾和联合研发中心相关成员、企业代表共同出席签约揭牌仪式。 张荣称,在科技界有一个说法叫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文明,新的材料发展它注定会带来新一代的企业,从而引发新一代的技术,最终推进文明的进程。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借助厦门已有产业基础,同时调动厦门大学在柔性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厦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做出贡献。 权威机构预测,到年中国柔性电子产业将会形成亿美元的市场。而在黄维看来,柔性电子产业具有颠覆性技术和便利性技术,其市场预期一定会超过预测。在中国内地高校,西北工业大学的柔性电子研究院跻身前列;首本柔性电子着作出自黄维之手。 “在疫情后整个世界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柔性电子领域应把握机遇,加快产业布局,特别是在人才、资金、政策、环境等领域提供支持和营造。”他说。 黄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高度重视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加快推进柔性电子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去年厦门在全国率先成立柔性电子研究院,表明该市加快发展壮大柔性电子产业的决心。 他认为,柔性电子领域会为厦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具有超高附加值的万亿美元级产业。签约之后,将会围绕柔性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开展合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并在此及基础上尽快实现产业化,进入市场,推动柔性电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是厦门着力推动的重点方向,该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占福建全省的40%,新技术产业中工业的产值始终保持在近70%。 年,厦门将柔性电子列为未来十大产业之首,提出打造“柔性电子强市”目标,致力于培育百亿产值企业,形成覆盖新材料研发、设备制造、产品开发的柔性电子产业链。 在折叠屏、5G技术方兴未艾之时,该市通过整合国内知名高校资源,强强联手,探索和开拓柔性电子的应用领域。 孔曙光称,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是该市三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究院之一,其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合作,以及与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等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发挥产学研用协作创新的优势,建设一个具有规模的厦门柔性电子产业的创新体系,将为该市柔性电子从材料到工艺到产业等方面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他表示,产学研的结合,加上政府推动和扶持,相信柔性电子产业会取得非常好的发展,希望到年柔性电子产业能够达到个亿的产业规模,产生一两家规模上百亿的龙头企业,到年,做到千亿的产业规模。 目前,柔性电子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未来产业,包括深圳、重庆、西安、宁波等城市都将其列为重要发展产业。深耕柔性电子十余载的李强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国内柔性电子第一股,弘信电子的发展不仅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更要站在产业链安全的角度上来思考,柔性电子研究院因而应运而生。” 去年,在内地FPC(柔性电子)龙头企业——厦门弘信电子的牵头下,厦门市率先在全国成立柔性电子研究院,这也是该市未来产业的首个研发机构。 该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不仅在研发项目上有所突破,更以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为总部,迅速在西安、武汉、北京、成都、深圳、长沙等地成立分院。目前,正致力通过“上市公司+研究院+基金+产业基地”一体化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流水线式合作。 李强表示,弘信电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在柔性电子领域成为全国领先乃至世界领先,“无论有多难,这个目标从来没有改变过。” 2、中山兆驰投资6亿产业园项目开工,预计年下半年竣工投产 20日,兆驰股份的子公司中山市兆驰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兆驰”)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落户中山古镇。据悉,兆驰光电产业园项目两宗地块合计.88亩,50年工业用地,50万/亩,拍得价格总计万元,规划规模为28万平方米的产业工业园,投产后五年预计实现产值亿。 官方消息显示,中山兆驰将在项目地建设一个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园作为公司的总部,开展照明灯饰的产品研发、生产,以及国内外业务的运营,布局LED芯片封装生产线。 兆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伟致辞时表示,兆驰光电产业园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预计于年下半年竣工投产。目标是打造中山最大的照明灯饰基地,投产后将成为兆驰集团LED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生产基地,为产业链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园区建成后,兆驰光电将在五年内实现总产值亿,实现税收超4亿,解决上万个就业岗位,为中山、为古镇做出应有的贡献。该项目是珠江西岸重点装备制造项目,也将为中山照明产业和制造产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和能量,有十足的信心、决心和诚心来完成项目。 据了解,兆驰股份近几年来全面布局LED全产业链,持续投资开展多个LED相关项目,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今年,该公司将兆驰光元分拆出去独立上市,并再次新增LED封装产线,进一步扩充产能。目前,兆驰股份的LED芯片、封装等各大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后续产能将逐步释放。 3、联建光电:参股子公司获蚂蚁金服参股 联建光电()周三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杭州树熊网络有限公司系公司参股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5.09%,并通过合伙企业新余市德塔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1.43%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6.52%。 杭州树熊网络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系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的全资子公司,其对杭州树熊网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约20%。 4、聚积与雷迪奥合作,驱动IC切入影视娱乐产业显示屏 LED驱动IC厂聚积21日表示,公司与LED视觉系统厂雷迪奥合作,以LED驱动IC切入影视娱乐产业显示屏,未来可望取代传统绿幕,打造更震撼的视觉表现,并提升电影制作效率,带动LED新需求。 聚积指出,去年迪士尼串流平台上的星际大战原创影集《曼达洛人》,即是在摄影棚内,以LED显示屏取代传统绿幕制作的影视作品,其使用的3DLED显示屏,就是搭载聚积的LED驱动IC。 聚积表示,该芯片可实现高品质画面、控制通过LED显示屏的电流,确保整体画面亮度与均匀性,同时提供高达14位元的灰阶,及高刷新率(Hz),避免拍摄时频率干涉现象,完整呈现精细且无闪烁的清晰影像。 聚积认为,与传统绿幕相比,使用LED显示屏的优势在提供真实光影效果,及细腻色彩表现,让拍摄画面更加完美,从电影制作面来看,使用LED显示屏作为背景,可以协助电影视觉特效部门加速电影制作效率,并降低总体成本。 5、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封顶 7月22日上午,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正式封顶,标志着惠科集团第四座面板生产基地厂房主体施工完毕。 作为目前湖南工业厂房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省市重点项目,长沙惠科项目主厂房建筑面积有64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水立方”。 年9月27日,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亿元,主要生产50英寸、58英寸、65英寸、70英寸8K液晶显示屏及OLED显示屏等,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亿元,将为长沙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冲击千亿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今年2月以来,余名建设者始终坚守项目建设现场,日以继夜,抢抓工期,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该项目预计将于年2月点亮投产。 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是惠科集团第四座面板厂,同时也是湖南省“五个”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其中主厂房面积64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4K、8K、10K等超高清大尺寸显示面板;新建玻璃基板投片量为13.8万片/月,主要生产50英寸、58英寸、65英寸、70英寸8K液晶显示屏及OLED显示屏等。生产工序包括阵列(TFT)、彩膜(CF)、蒸镀(OLED)、成盒(Cell)、模组(Module)等。并设立光电显示研究院,开展新一代显示技术和材料的硏究。 1、滑铁卢大学发现一种将MicroLED转移并粘合到柔性基板上的新方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创造了一种将MicroLED转移并粘合到柔性基板上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将这种方法称为“粘贴和剪切(paste-and-cut)”,该方法可以将GaNMicroLED从蓝宝石衬底选择性转移到柔性平台上。研究结果发表在年7月的NanoEnergy上。 研究团队展示了他们使用新颖的“粘贴和剪切”方法将GaNMicroLED转移并结合到柔性基板上的成果,并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技术首先将晶圆上的MicroLED粘合到玻璃基板上,然后将它们释放到柔性基板上。一种新颖的像素电路能够补偿由于工作老化和机械弯曲而引起的像素电路中感应电流的下降。 通过这种方法,该团队成功处理了20μm的MicroLED芯片。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该技术可以使用MicroLED生产大面积的柔性或常规刚性显示器。 新颖的设计和集成过程还可以在显示器处于机械弯曲状态时实现稳定的光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与用于OLED显示器的常规像素电路相比,该技术已得到验证,初始测量结果验证了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效率。此外,该技术还利用了现有的非晶硅TFT技术,可为商业化铺就一条发展成熟的道路。 2、ALLOS与KAUST合力研发高效硅基InGaN红色MicroLED 德国硅基氮化镓专家ALLOSSemiconductors宣布与沙特阿卜都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研究团队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高效硅基InGaN红色MicroLED。 大晶格失配(latticemismatch)和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uantum-confinedStarkeffect,QCSE)等问题限制了红色氮基LED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使用,而ALLOS与KAUST本次合作将致力于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据悉,KAUST团队此前通过采用局部应变补偿(LocalStrainCompensation)和改良后的MOCVD反应器设计,在开发正向电压(ForwardVoltage)低于2.5V且高效的InGaN基红色MicroLED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他们已在蓝宝石衬底和Ga2O3(氧化镓)衬底上生长出红色LED。 为了采用晶圆级(尤其是大尺寸晶圆)工程应变技术来开发潜在高性能红色LED,KAUST团队与ALLOS共同将研究工作延伸到硅衬底上。凭借能够将晶圆片扩展到mm以及在硅衬底产线上加工的能力,双方的合作将加快量产进程。对于MicroLED显示器,特别是用于AR设备的单片集成MicroLED显示器而言,这将是另一个重要的助攻。 KAUST团队与ALLOS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应变问题,优化硅基氮化镓和红色LED的晶体生长条件,进而实现在硅基氮化镓缓冲层上生长红色LED堆栈(Stack)。 极智课堂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图文+视频回顾) 张紫辉:半导体仿真技术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首尔半导体吴森:光电器件助力智能与健康照明 盛阳博士:宽禁带微电子和光电子半导体器件的仿真和设计 翌光科技许显斌博士:OLED照明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中的应用 秦彪博士:一种MiniLED显示和背光发明专利技术介绍 远方光电宋立:Mini-LED与Micro-LED相关检测技术最新进展 刘志宏:面向5G应用的Si基GaN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研究进展 国星光电李宏浩:LED植物照明应用深度解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