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公交往事(10) 文 枬子编辑 马桶 长沙公交往事(1):最早的公交车 长沙公交往事(2):1路车又称“圣地专线” 长沙公交往事(3):“医院专线”2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4):“公园专线”3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5):中巴车记忆 长沙公交往事(6):“谈爱专线”5路车 长沙公交往事(7):6路线与8路线 长沙公交往事(8):没变过的7路线 长沙公交往事(9):一路向南的9路车 11路线曾经是全市最长的两条公交线路之一(与7路线同为10.4公里),从新河至赤岗冲,其中有7公里是跟2路车重合的,大大缓解了2路车的压力。 原来的11路线年8月开通,是从五一广场至东屯渡,全长7公里;年8月停开;年7月,改由五一广场至新河;年四月改由天心阁至五一广场;年1月新11路线改由赤岗冲至新河,全长10.4公里。 11路车是八十年代长沙路线最复杂,经过最多道路的公交车。其他的公交线路基本不绕路,从东西两端开往南北两端,走的都是最便捷的交通干道。而11路车则经过新河路、建湘北路、北站路、蔡锷路、五一路、建湘南路、人民路、梓园路、劳动路等多条道路,弯弯绕绕拐了八个大弯,连通了老城区很多公交线路少的地段。 由于和2路同线的地方多,这里重点说说起点站赤岗冲和11路车拐的那些大弯。 起点站赤岗冲在民国时期是一片荒郊野岭和乱石山岗,因土色赭赤、山岗起伏而得名赤岗冲。该处也是从东南方向进入长沙市区的交通要冲。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这里也是主战场之一。 荒郊野岭自然有古墓,年在赤岗冲二号墓曾出土四件滑石人物俑,是魏晋时期的古物。以滑石制作明器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多充当璧、剑具、印等实用器的替代品,而用它制成的随葬俑则较为鲜见。此组滑石人物俑,均由整块滑石雕刻而成,石质细腻,刀工粗犷豪放。头面清晰地雕刻出人物的五官轮廓及表情,服饰种类也很丰富,有深衣、短裙、裙、方头履等多种形式,为研究魏晋时期服饰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照片是我前几年去博物馆时用手机随便拍的,没拍好。 整个二十世纪的后半段,这里都是长沙公交公司的大本营。那年月,长沙人讲去“人汽公司”其实就是去赤岗冲一带。长沙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自年10月成立起,总公司及公交总站就一直设在这里。今天这栋楼仍属长沙交通集团所有,改建为天洋大酒店,龙骧巴士的总站也还在此地。 我那时用月票,每个月月底都要来买下个月的月票。不过我很少坐11路车,因为从我家坐6路、7路到东塘再走过来没多远,为了很短的一站路转车麻烦。今天还在用公交IC卡的人仍要到这里来充值。 公交公司不仅总站和公司在赤岗冲,宿舍区也建在这里,今天的赤岗冲小学就是以前的公交子弟学校。现在的小区中仍有公交野坡小区、公交园小区、公交新村是以前公汽公司的宿舍区改扩建而成。长沙米粉一百零八将中的公交新村粉店自然就设在公交新村内。 赤岗冲这里还是长沙唯一的多路口汇集处却没有装交通红绿灯的地方,这个路口是曙光中路和劳动中路交会的一个三角区域,不光有劳动中路与曙光中路、曙光南路交叉汇合,还有砂子塘路半路中斜插出与曙光南路劳动中路交汇。曙光中路和曙光南路还不在一条直线上,要在劳动中路直行几十米再拐个弯。道路状况十分复杂,不仅行人不知道要如何过马路,司机行车到了这里也是一头雾水。 这个路口也曾经装过交通指示灯,不过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拥堵情况更甚,有时全路口都被堵死。后来只好又撤消信号灯,恢复原状,改为交警在路口人工指挥。长远来看,这里只能采用建立交桥或是再次拓宽路面方能彻底解决问题。 赤岗冲也属树木岭工业区,工厂有十多家,最有名的自然是长沙卷烟厂。在七十年代,长沙卷烟厂仍以生产低档烟为主。我上初中时就学会了抽烟,当然是好玩,能买得起的,也就是他们厂的主打产品“岳麓山”牌。长沙人把这种烟叫“岳麓堆”,不知什么意思,个人感觉可能是指这烟便宜,可以一堆堆买? 当时流行玩油板,大家最看不来的就是“岳麓山”牌,别人出一张“常德”,你至少要出两张甚至三张“岳麓山”,人家才肯跟你玩。这烟据说六十年代只要几分钱一包,我记得我买的时候是一角多钱一包。烟标的图案换过三四次,不管怎么变,永远都有爱晚亭在上面。到八十年代中期,相继推出“长沙”“白沙”牌后,“岳麓山”牌就不见踪影了。 赤岗冲我最熟悉的是长沙火柴厂,小时候家里穷,娭毑在家里接过糊火柴盒子的业务,糊的就是长沙火柴厂的湘江牌火柴。后来我又爱上了收集火柴盒子(火花)。 以前长沙火柴厂是一家劳改单位,生产的“湘江”牌火柴在湖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沙火柴的知名度在全国排第几不好说,但长沙火柴厂的火花质量绝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这是因为长沙火柴厂有一位著名设计师王安城,八九十年代的长沙火花基本都是他设计创作的。王老先生后来被誉为“中国火花第一人”,我收集的火花中有几十套都是王先生的作品。 这盒从我用过的火柴上撕下的火花是王安城先生八十年代的作品。 赤岗冲的工厂不一一介绍了,只讲一家最有味但名气不大的小厂,是如何实力演绎“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再搏一搏,银子变哒水”的。 这家厂原来是个街道小厂,名为长沙棕麻绳厂,专门生产麻绳。那年月,自行车是紧俏产品,“永久”“凤凰”“飞鸽”三大名牌都要凭票购买,一般人搞不到票就买不到。湖南本地没有自行车厂,可自行车并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其生产工艺不复杂,于是八十年代初期,棕麻绳厂抓住商机,转产自行车,改名为长沙自行车总厂,生产鲲鹏牌自行车,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 后来株洲也有了湖南地区第二家自行车厂湘华机械厂,生产松鹤牌自行车,销售情况也很好,一度被称为“湖南小凤凰”。我参加工作买的第一辆车就是“松鹤”,不久被人偷走,只好又买了一辆“鲲鹏”。不过湖南出的这两款自行车质量确实比不上“三大名牌”,经常掉链子。 好在当时市场需求巨大,质量再差也卖得出去。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自行车取消了凭票供应,“三大名牌”容易买到了,加上经济的迅猛发展,摩托车横空出世,自行车市场一落千丈。此时的长沙自行车总厂濒临破产。不过该厂又一次抓住机会,于年并入航空航天工业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改名为长沙摩托车厂,转产南方两轮摩托车。厂子又存活了好几年。 不过南方的口碑不好,摩托车发动时往往要无数次脚踏发动杆才能启动,如是有了那句经典顺口溜“南方闹药,踹一万脚”。厂里销售慢慢滑波,加上摩托车市场很快被小汽车代替,最终长沙摩托车厂跟大多数工厂一样不见了踪影,土地也被长沙卷烟厂收购,留下这段故事。 11路车从赤岗冲发车,先走的是劳动路,过了东塘却不走侯家塘,而是过了雅礼中学,在省交通技工学校对面右转上梓园路。这是11路拐的第一个大弯,进入红旗区。红旗区也是四大小区之一,按建筑时间排在第二位,不如朝阳新村早,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梓园路由南到北横贯其中。11路一度是红旗区内唯一的一班公交车。 11路车在红旗医院。医院于年6月1日正式开院,占地82亩,年成为国内首批集儿童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医院,由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院名。 医院图源:《湖南省志·医院篇》 继续前行,过红旗区的标志点红旗药号后,拐了个弯。这里是个丁字路口,西边一百多米是小林子冲,经过一个长上坡可到今天的芙蓉路,当时叫胜利路。11路车却继续沿梓园路向东北方向走,下一站是城南路口,当时叫南大路。再下一站是人民路口,医院的人在这里下车(11路线变动过几次,曾不走红旗区,而是和2路线一样走黄兴路,绕到河边头,走沿江大道)。 11路车在人民路口左拐,这是路线中的第二个大弯,上了人民路,过识字岭、工农桥,接着拐第三个弯上建湘南路。走完建湘南路左拐第四个弯上五一路,在五一路邮局门前右拐,第五个弯上蔡锷路。从今天的地图上看这几个弯拐得有点不可思议,人民路直接就可拐到蔡锷路。这又因为在八十年代,长沙的很多道路并没有全线贯通,有句顺口溜讲“解放路四十多年未‘解放’,黄兴路南通北不通,蔡锷路北通南不通”,就是讲的这几条路,从城南过来,必须这样拐才能上蔡锷路。 所谓“蔡锷路北通南不通”,是指其只有蔡锷中路、蔡锷北站而没有蔡锷南路。蔡锷路南起解放路,北止北站路。中山路以南为蔡锷中路,以北为蔡锷北路,全长2.6公里,是民国时期长沙十二条马路之一。年曾改名大寨路,年恢复今名。 蔡锷中路原名东长路,为年长沙市政府新辟四大马路之一。年曾更名为伯陵路,因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字伯陵(个人认为以后来薛岳将军指挥四次“长沙会战”的功绩,长沙理应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年定名为蔡锷路。自中山路经东长街、理问街至柑子园,长0.92公里。 年的蔡锷路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蔡锷北路系由原蔡锷北路和新湘路(初名军库路)合并而成,长1.60公里。原新湘路起于兴汉门,经彭家井口至北站路止,长0.59公里。年建成,为当时长沙城北部地区唯一南北向干道。年并入蔡锷北路。原蔡锷北路起于中山路口水风井,经羊风拐角、小桃园、司马桥、三公祠、红墙巷、稻谷仓等街至兴汉门止,长1.09公里。年4月兴建,年1月10日举行通车典礼。 年,蔡锷路往南延至城南路天心阁下,称蔡锷南路。终于扔掉了“北通南不通”的帽子。 八十年代蔡锷路上的著名店铺有凯旋门摄影社、沙利文南食店、怡丰斋南食店、曲园酒家等。 以前我坐11路车,一般是去蔡锷北路水风井一带。我年轻时喜欢变换发型,从长发到烫发都试过,水风井做头发的店子和师傅是九十年代长沙最好的。 水风井常去的另一个地方是古旧书店。全称是新华书店下辖的长沙古旧书店,是国营书店。店面不大,一半卖古籍(新书),一半卖旧书。旧书分两种,一种是书店从外收购的古籍和二手书,像有些人搬家或是单位图书馆清理旧书,不要的都会卖到古旧书店来;另一种却不一定是旧书,是新华书店的积压库存或是一些滞销书,放到这里打折卖。旧书价格一般都在五折以下,经常来淘还是可以淘到一些好书的。 那时期成套的书是拆开卖,你可以单买上册或是下册,书店从出版社进书都是成套进的,拆开卖的弊端就是有些书可能上册卖光了,下册却还剩了几本,就只能扔到古旧书店打折卖。经常来此淘书的人都知道,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如果只有下册,标价在五折以下,赶快先卖下来,隔段时间再来找,说不定就会有上册。 这本书我就是在古旧书店搬到袁家岭后买的,定价是1.8元,盖有钢戳0.90字样,即这本书打的是五折,9角钱,收款章上还有特价图书几个字。 年袁家岭书店落成后,古旧书店搬到了袁家岭店的二楼,书也不如原来的多,我慢慢就去得少了。 这本更为珍贵,封底盖了三个章,长方形章里用圆珠笔写了,表示这本年出版,定价0.59元的斯蒂文生著的《宝岛》售价为三角钱,也是五折,就是在水风井的古旧书店买的,还盖了两个收款章,一个是长沙新华书店,一个是古旧书店门市部。买新书和旧书要盖不同的收款章,营业员先盖错了,顺手又补了一个。 蔡锷路当时北边的终点是北站路口,11路车在这里右拐上北站路。北站路自然是连通火车北站的,并不长,只有几百米,跑完北站路,11路拐了路线中的第七个弯上了建湘北站,直抵伍家岭,然后拐最后一个弯,开往终点新河。 新河这边是个三角形地带,就叫新河三角洲,湘江与浏阳河在此交汇。按如今的地图讲,就是开福寺以北、浏阳河以南一带。民国时期,这里既是个可以停泊舟船的港湾,又有新河车站,是长沙主要的货运车站,甚至全省第一个飞机场也是建在这里——清末民初时期在此设立了名为“大沅洲”的小型飞机场。至上世纪30年代,航空在湖南尚在萌芽时期,年10月,湖南航空筹备处成立,以原有的大沅洲飞机场向西、向南两个方向扩充,建成了当时湖南最大的飞机场,到年4月,飞机场初具规模。 当时新河的繁华程度跟今天比一点也不逊色。只是后来新河淤塞并逐渐废弃,新河车站在抗战中被夷为平地,被后起之秀北站代替。这边又渐渐冷清。建国后,建起了新河工业区,有长沙化工厂、长沙除尘设备厂、长沙汽车附件厂、长沙制革厂、湖南动力机厂、湖南人造板厂等。11路车一度是这边唯一的一班公交车,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工厂的职工。 至于今天的北辰三角洲,就不用介绍了吧。 11路线仍在运营,起点还是赤岗冲,有十几条公交线路经过该地,由于周边道路变化比较大,导致了新的问题,名为“赤岗冲站”的公交车站多达七个,其中曙光路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劳动中路西边一个,劳动中路东边两个,赤岗冲公交IC服务中心的进出口还分别有一个。这些站点大多简单粗暴地命名为“赤岗冲站”。 不说外地人,我有次坐公交车到赤岗冲都摸不着头脑,猛然一下来,还真有点搞方向不清。 11路如今的线路变化比较大,从解放路插到河边后,一路往北,就没拐那么多弯了。 作者介绍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