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爆料 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却是最美的时光。 交通篇 那时,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28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28”是指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 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就骑它。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那时爸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也有卖票的小公交,但并不是很多。 那时候,桑塔纳轿车已是土豪配置,红旗牌轿车更是了不得了! 那时的火车是绿皮车。在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叫卖。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收一下了啊) 要想坐飞机,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 坐飞机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人,那时的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而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坐飞机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老师傅啊…… 妈妈坐在缝纫机前做针线活,咔嗒咔嗒的声音可耐听了!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晚上钻进晒过太阳的被子里,那感觉好幸福哇! 那时的集市比较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 爱美的女性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那时候如果烫发技术不合格的话还会糊呢! 那时候没那么多粉底、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海报现在看起来也别有韵味呢……而不是现在跟着日韩剧买彩妆。 老人担心孙子孙女被蚊子咬,就撑上这款最经典的蚊帐,所有的蚊子都飞不进来。老人还会守候在一边,蒲扇轻轻地拍着、拍着。说真的,比现在的蚊香液管用多了!掌上洞口 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洗衣服都用搓衣板,如今都成了老古董啦。现在,这大概都属于男人的刑具了吧…… 洗衣服用它。掌上洞口 许多人家里都有这种大衣柜,存放着我们温暖安定的小日子。 以前就指着洋黄历看节日,过一天撕一页纸,一本撕完,一年就过完了。 饮食篇 那时的10元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 单位食堂吃饭,都是人手一个海碗。大锅饭、长条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说有笑。 最高级饭店的一桌酒席,茅台酒8块钱,饮料是桔子汽水,是那时最流行的。现在茅台酒多少钱?自己算算! 可口可乐刚刚进入中国,逐渐在全国风靡开来。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卖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着经过,不管我们在玩什么,都会立马跑过去。大伙儿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冰棒箱子,箱子不大,花样却很多,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流口水。 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那时候的“土豪”,引来所有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烧饭用的是灶台,饭粒黏在锅底,就成了锅巴,锅巴香香脆脆,相当管饱!牙没长齐的小鬼头只有看的份儿。小浏仿佛闻到了那一股锅巴的香味。 过年拜年送礼都是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 上学篇 那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聪明的一休、海尔兄弟、黑猫警长、花仙子…… 考试卷子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考完试后,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 大家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子将几支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就写完了! 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陈旧而拥挤的。但是彼此之间的感情特别好,如今则是自顾自地玩手机、电脑。 娱乐篇 那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看得津津有味,还能在一起聊家长里短。 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那时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人们会收藏自己喜爱的歌手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则玩疯了。直到广场上放电影,大家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婚恋篇 那时的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很多。约会是提前一周定好时间,包接包送,还要得到女方家长同意,并顺手带点小礼物,不必贵重,但要好看。在午夜十二点前,必将女孩送回家。 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样的“咖啡厅”特别适合一段天长地久的开始。 或者信步走到公园里,慢悠悠地呆上一下午。风景与你,俱好。 |